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中国哲学论文
头条 陈独秀的中西文化评判及其价值取向特点

陈独秀的中西文化评判及其价值取向特点

中西文化取向之争一直是困扰近代思想界、文化界和学术界的显象问题。自19世纪末西力东渐,中国知识界就中西文化取向(包括融合与创新)问题,一直争论不休,长期给不出一个确切的。

2015-05-11 14:34
头条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矛盾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矛盾

一、当代中国主要社会阶层矛盾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多元化划分标准,主要分为7个阶层,分别是:工人阶层、农民阶层、知识分子阶层、管理者阶层、军人阶层、私有私营者阶

2015-05-05 15:20
头条 文史哲会通的人性自觉与中国哲学史的重写

文史哲会通的人性自觉与中国哲学史的重写

摘要:文史哲的目的在于能够探索宇宙中人性的奥妙以及感化人心、提升人的仁慈情感。而文史哲的会通,即是指在文学艺术对世间情怀的表达、史学对时光的延伸探索、哲学对宇宙万态的揭示之间融会贯通,形成知识共享。文史哲的会通是不同学科之间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的一个动态过程,它能引发出思考者对人世间的情感、善恶及各种事物的思考、探究,也能促进人类对人文

2023-12-07 20:31

道、言、智、境与中国哲学诠释传统

  中国哲学发展了不同于西方的哲学诠释学传统,特点是相比于西方诠释学所关注的“道”与“言”的问题,中国哲学诠释学关注道、言、智、境四个问题,通过对形上之道的诠释,达到“天人合一”的最终境界。

2016-10-20 15:39

王国维与中国哲学史

 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创设、成型与发展,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行程。在这个历史行程中,不同时期的学术工作者,学术兴趣与学术方法不同,学术积淀与学术贡献也有其差别。

2016-10-18 14:12

也论中国哲学精神

“中国哲学的根是道家哲学,主干是儒道互补”,该书将道家哲学放在中国哲学史长河中加以考察,即考察道家哲学形成的基本理论及它对儒、墨、名、法、阴阳、佛家的影响,论从史出。沿着这一思路,我们来探讨中国哲学的精神或是中国哲学的特征。

2016-10-18 14:06

道法自然——浅谈中国哲学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冠以国名的中国画具有其深刻的内涵,以中国画来命名我国的绘画说明了其深刻性。 “道”是中国哲学最高的理论准则,是万事万物的总规律,同时也引导着中国绘画美学的不断发展进步。石涛:“吾道一以贯之。

2016-10-18 14:00

柏拉图与中国哲学家的几点重合

 西方哲学和中国的传统思想有着一些不同:西方哲学理论注重的是知识,认识以及论证,中国的传统思想则更加注重一个人的道德和修养。其实二者也不是完全彼此分离的,有知识也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有好的道德修养也要有渊博的知识,只是中西方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2016-10-18 13:55

“文化自觉”与中国哲学“出世”“入世”观的对应

 费孝通先生作为我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一生浸润其中孜孜求索,晚年开始了第二次学术研究生涯,为我们提出了“文化自觉”的观点。

2016-10-18 11:57

《红楼梦》中的中国哲学

 《红》的第一章是“女娲娘娘炼石补天而遗石”的故事——其炼石之地在“大荒山”,其弃石之处在“无稽崖”,两个地名所营造出的一种气氛无需赘述。

2016-10-18 11:55

从中西哲学比较论中国哲学精神的艺术性

侧重于体认宇宙与人生的契合,在出世和人世之间的平衡上发展了直觉智慧,进而有一种“艺术性”的旨趣。这种独特的、传统的、地域的艺术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016-10-18 11:51

中国哲学的通俗化阐释

本文首先分析了《落花诗》政治意识形成的原因:一、诗人在诗学上对诗歌“匡堆世教”的社会功用的强调,及时“外周物理”、“情景相和”的美学境界的追求

2016-10-13 14:39

“中国哲学村”三姐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上有一句非常流行的口号叫“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

2016-10-13 14:35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