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中国哲学论文
头条 陈独秀的中西文化评判及其价值取向特点

陈独秀的中西文化评判及其价值取向特点

中西文化取向之争一直是困扰近代思想界、文化界和学术界的显象问题。自19世纪末西力东渐,中国知识界就中西文化取向(包括融合与创新)问题,一直争论不休,长期给不出一个确切的。

2015-05-11 14:34
头条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矛盾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矛盾

一、当代中国主要社会阶层矛盾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多元化划分标准,主要分为7个阶层,分别是:工人阶层、农民阶层、知识分子阶层、管理者阶层、军人阶层、私有私营者阶

2015-05-05 15:20
头条 文史哲会通的人性自觉与中国哲学史的重写

文史哲会通的人性自觉与中国哲学史的重写

摘要:文史哲的目的在于能够探索宇宙中人性的奥妙以及感化人心、提升人的仁慈情感。而文史哲的会通,即是指在文学艺术对世间情怀的表达、史学对时光的延伸探索、哲学对宇宙万态的揭示之间融会贯通,形成知识共享。文史哲的会通是不同学科之间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的一个动态过程,它能引发出思考者对人世间的情感、善恶及各种事物的思考、探究,也能促进人类对人文

2023-12-07 20:3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治国理念及其对实现“中国梦”之启示

以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中的道家、儒家、法家为例,简单分析其政治主张以及治国理念。研究了此三家思想的历史发展时期,从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三方面提出其对实现“中国梦”的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理念对铸就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

2016-09-09 15:25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礼仪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异彩纷呈。“诸子百家”的思想精粹、“经史子集”的文化大观,孕育了独特魅力的民族气质,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所以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09-09 15:17

对《哲学与人生》课堂教学的思考

《哲学与人生》新教材,结构清晰、内容充实、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时代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能够促使学生终身发展的,使他们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2016-09-08 10:17

哲学与人生刍议

哲学与人生紧密相连。离开人生,哲学是枯燥乏味的;离开哲学,人生是茫然无助的。哲学与人生融会贯通,指引我们在通往知识的海洋中奋勇前行。只有将哲学与人生的关系理解透彻,才能对其有“觉解”。

2016-09-08 10: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论视角下乡村建设研究

陕西省的美丽乡村建设,要注重发挥本省的地域环境优势,充分挖掘民俗文化特质,落实好中央的扶持政策,制定符合省情的规划及实施方案。

2016-09-08 10:02

浅析全面深化改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依据

 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局势日益复杂,在此背景下,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并作出一系列部署和决策。这一改革是先进的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理论创新。改革做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2016-09-08 09:55

如何在初中思品课中渗透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哲学是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课程,同其他政治课一样不是单纯的理论教育课,更主要的是思想教育课。讲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是讲清理论的归宿,是哲学教学的目的。

2016-09-08 09:49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破除当代迷信

本文深刻揭露了现代迷信反科学的本质,它打着科学的幌子迷惑人、蒙骗人 .为避免上当受骗,一定要弘扬科学精神,破除现代迷信,清除各种伪科学反科学现象,当代封建迷信盛行,根本原因是因为没有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占领思想阵地。要加强马克思主义 哲学 的宣传教育和普及。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时期,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压力,

2016-08-30 15:46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推进依法治国战略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有学者评价为是“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纲领”。恩格斯在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 哲学 的终结》一书所作的序言中说:“我在马克思的一本旧笔记中找到了十一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现在作为本书附录刊印出来。这是匆匆写成的供以后研究用的笔记,根本没有打算

2016-08-30 15:43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贡献与启示

艾思奇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 哲学 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实现有极大的贡献,艾思奇帮助人民群众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代表著作有《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艾思奇文集》等。艾思奇一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努力宣传和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但是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限制,在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中,也给后人留下经验和教训。

2016-08-30 15:35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