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中国哲学论文
头条 陈独秀的中西文化评判及其价值取向特点

陈独秀的中西文化评判及其价值取向特点

中西文化取向之争一直是困扰近代思想界、文化界和学术界的显象问题。自19世纪末西力东渐,中国知识界就中西文化取向(包括融合与创新)问题,一直争论不休,长期给不出一个确切的。

2015-05-11 14:34
头条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矛盾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矛盾

一、当代中国主要社会阶层矛盾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多元化划分标准,主要分为7个阶层,分别是:工人阶层、农民阶层、知识分子阶层、管理者阶层、军人阶层、私有私营者阶

2015-05-05 15:20
头条 文史哲会通的人性自觉与中国哲学史的重写

文史哲会通的人性自觉与中国哲学史的重写

摘要:文史哲的目的在于能够探索宇宙中人性的奥妙以及感化人心、提升人的仁慈情感。而文史哲的会通,即是指在文学艺术对世间情怀的表达、史学对时光的延伸探索、哲学对宇宙万态的揭示之间融会贯通,形成知识共享。文史哲的会通是不同学科之间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的一个动态过程,它能引发出思考者对人世间的情感、善恶及各种事物的思考、探究,也能促进人类对人文

2023-12-07 20:31

镌刻在汉字中的中国酒文化

中国的酒文化与汉字一样渊源流长,她们都源于生活,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汉字的学习过程,就是了解先民生活形式的过程。汉字的造字法的汉字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汉字的造字法,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造字规律,容易使学生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实际生活,增强好奇心,自觉积极探求,产生共鸣,还汉字表形、表义之原始形式。

2016-08-26 15:10

论中国茶文化在韩国的跨文化传播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盛行茶文化的国家,茶作为中国一种典型的文化符号,已深深地打上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烙印与民族烙印。而作为东亚文化圈的核心,中国的茶文化也在韩国、日本等国家被广泛传播。中国茶文化在韩国的跨文化传播过程当中,不仅传播了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礼仪和风俗习惯,更传播了蕴含在茶文化中的中国独特的儒、释、道相融合的思想精神。

2016-08-26 15:04

传播学视角下的中国民俗文化语篇翻译

传播学为中国民俗文化语篇的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民俗文化语篇结构紧凑,语言通俗而富于艺术性,其翻译策略包括“音译+直译”、“增补”、“明述”, “减省”、“合译”、“逆译”与“转译”等七种。在文化传播过程中,译者应尽力排除理解“噪音”,同时考虑受体因素与文化渗透问题。

2016-08-26 14:57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本文试结合我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就高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求教大方。

2016-08-26 14:53

浅谈内蒙古高职院校本科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笔者自2007年以来开始讲授以思政课的形式承载历史教育功能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以内蒙古高职院校为例,谈一谈在高职类院校本科生“纲要”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思考与探索。

2016-08-26 14:50

中国哲学视阈下的生态智慧

 中国传统哲学就对生态问题有过关注,中国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对世人的生态价值观都有深刻的影响,从中国古典哲学的角度来看生态问题,生态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源泉,也是我们所有价值观念、科学知识以及法律等意识形态的来源。虽说生态这一概念是由西方人首先提出的,但是不论从我国古典还是现代哲学都对这一问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蕴藏其中,从中我们可以认识了解究

2016-08-26 14:44

走进冯友兰,体验《中国哲学简史》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有几位先哲对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国哲学历史进行了梳理,如胡适先生,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写出了一本被称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在这里,有一个人是我们不能回避和跨越的,他就像一座大山般横跨在20世纪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中,正是这个人将中国哲学史划分为了 “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两个阶段,这个人将《论语》称为中国的

2016-08-26 14:38

中国传统哲学中关于人的价值观探讨

本文通过对儒家、道家等的价值观善美义利的分析,来揭示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意蕴及其思想魅力。

2016-08-26 14:24

浅议中国哲学史上的“和谐”范畴

在中国哲学的发展史中,“和谐”范畴有过许多论述,但从本体论角度,“和谐”主要被诠释为“和而不同”;从认识论角度,则主要被诠释为“天人合一”;从方法论角度。又主要被诠释为“中和”。和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总体特征和基本内核。

2016-08-25 11:17

心力管理与中国传统管理哲学

 中国传统的管理哲学至今没有公认的概括,笔者想做一番大胆的尝试。中国传统的管理哲学,以儒家哲学为主体,兼容了道家、法家、兵家的哲学,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十个方面,而刘鹏凯的“心力管理”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的传统管理哲学,成为中国哲学式管理的最好样本。

2016-08-25 11:12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