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社会主义论文
头条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换,同时也是我国新世纪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探索过程,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性继承吸收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化,批判继承 作者:臧延芬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紧迫问题。自

2023-12-07 20:07
头条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思考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思考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我党的重大理论创新。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016-10-08 15:13
头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技校学生德育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技校学生德育教育

技校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很强。他们是未来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其核心价值观的优劣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也决定着他们个人的前途。因此,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技校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帮助其建立健康、科学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也就成为当前技校德育教育面临的主要难题。

2016-06-10 10:58

以人为本原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引入

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而在社会主义的发展期间,应该以“人”作为基准点来实行现代化的建设;同时,应该将以人为本的目标定义成“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这样才能更好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讨论一下以人为本原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引入。

2016-09-28 14:59

苏俄时期歌曲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音乐文化的影响

本文着重探讨的是苏俄时期歌曲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音乐文化的影响,即苏俄音乐家在中国活动的第三个历史时期。

2016-09-28 14:57

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促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实现

 “全面依法治国”目标的提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培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创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培育途径,通过培育法治示范,营造法治氛围,加强法治服务,拓宽法治参与等途径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2016-09-26 13:54

宪法至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核

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艰难征程中,只有切实坚守并践行“宪法至上,依宪治国”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灵魂,才能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而使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任务保持鲜活而永恒的生命力。

2016-09-26 13:51

法科生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三进”中的作用研究

 近年来,湖南各大高校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依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三进”的要求,积极开展各项社会实践和教学活动。在这些社会实践和教学活动当中,高校的法科学子,无一不起到自己法学学子的应有之义,模范带头,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三进”的宗旨。

2016-09-26 13:46

道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文介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特征,意在探讨道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和谐社会必须以良好的公民道德为支撑。阐述了和谐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以及管理。

2016-09-23 17:35

浅谈公平正义对于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重要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支撑和基本要求。

2016-09-23 17:32

简论大乘佛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民的物质生活大幅提高,其精神修养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佛教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理念与和构建谐社会的理想具有共通性。本文针对大乘佛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促进意义做一简述。

2016-09-23 17:2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机制探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要,也是党和政府在国家发展方面重要的战略举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建立起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和安定有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需要有法律机制的保护和支持。因此本文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法律机制进行探微。

2016-09-23 17:27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审判权的公正行使

 当代我国正高速发展时期,由于司法理念的滞后以及体制或制度等一些原因造成了现今我国司法审判不公正和腐败现象的出现,这些都是极其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2016-09-23 17:25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