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取向之争一直是困扰近代思想界、文化界和学术界的显象问题。自19世纪末西力东渐,中国知识界就中西文化取向(包括融合与创新)问题,一直争论不休,长期给不出一个确切的。
一、当代中国主要社会阶层矛盾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多元化划分标准,主要分为7个阶层,分别是:工人阶层、农民阶层、知识分子阶层、管理者阶层、军人阶层、私有私营者阶
摘要:文史哲的目的在于能够探索宇宙中人性的奥妙以及感化人心、提升人的仁慈情感。而文史哲的会通,即是指在文学艺术对世间情怀的表达、史学对时光的延伸探索、哲学对宇宙万态的揭示之间融会贯通,形成知识共享。文史哲的会通是不同学科之间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的一个动态过程,它能引发出思考者对人世间的情感、善恶及各种事物的思考、探究,也能促进人类对人文
2000年以来中国学者对拜占庭学研究综述 中国拜占庭学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才有学者对拜占庭进行研究。郑玮的《中国学者对拜占庭史研究综述》一文对2000年以前中国
我国学业求助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一、 问题提出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业求助作为一种重要的自我调控学习策略成为了西方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学业求
面向理工科大学生开设的国学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国都进入了国际现代文化和地区传统文化的双文化时代。[1]在人们
将国学经典诵读化为气质修养 国学经典使人明智。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从小的方面讲,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识字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从大的方面讲,可以
真正的国学在哪里? 国学,仅仅是三字经、弟子规、穿汉服、吟古诗吗?其实,我们的身边,国学无处不在。 这道题目,是我与《新财富》编者聊天时聊出来的。聊能出题目,出思路
英国汉学家葛瑞汉的中国学研究 葛瑞汉教授( angus charles graham,1919-1991 )是当代英国汉学界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权威。1946年他就读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
马克思哲学的语境转换:从哲学的革命到革命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诞生至今的一百多年来,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资本的兴起到资本的全球化扩张,从现代性思维到后现代思维,从宏观的
寓国学教育于幼儿教育中的思考 国学也称国故。国学教育的内容是无比宽泛的,其内涵又是如此精深。近几年来,国学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中的氛围空前,其中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让更多
国学大师马一浮的三好四要 马一浮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理学家、佛学家,被称为是一代儒家。马先生不仅学问渊博,而且深谙修身养性之道,积累了不少养生经验。 马一浮先
中国学者新理论称:龙形象来源于熊 叶舒宪的观点根源于东北红山文化的考古发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红山文化遗址开始挖掘之后,便迅速以迥异于中原地区文化遗址的文明引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