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取向之争一直是困扰近代思想界、文化界和学术界的显象问题。自19世纪末西力东渐,中国知识界就中西文化取向(包括融合与创新)问题,一直争论不休,长期给不出一个确切的。
一、当代中国主要社会阶层矛盾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多元化划分标准,主要分为7个阶层,分别是:工人阶层、农民阶层、知识分子阶层、管理者阶层、军人阶层、私有私营者阶
摘要:文史哲的目的在于能够探索宇宙中人性的奥妙以及感化人心、提升人的仁慈情感。而文史哲的会通,即是指在文学艺术对世间情怀的表达、史学对时光的延伸探索、哲学对宇宙万态的揭示之间融会贯通,形成知识共享。文史哲的会通是不同学科之间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的一个动态过程,它能引发出思考者对人世间的情感、善恶及各种事物的思考、探究,也能促进人类对人文
《中国哲学史》的上下卷分别于1931年、1934年写成,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部完整的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由美国人D・卜德(DerkBodde)翻译为英文。卜德在《冯友兰与西方》一文中说此书一直是世界各大学学习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此书出版以前,国内关于中国哲学史的书只有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半部。胡适的书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了胡适的《中国哲
第1篇:中国传统哲学本质上是价值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思维宝库,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人性论都是它所包括的重要领域,这些方面,过去我们研究较多,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对价值论以往却注意不够。其实,关注价值问题是中国哲学的历史传统。中国传统哲学中价值论思想不但十分丰富,而且处于核心的地位。就哲学形态而论,中国传统哲学
现代大学教育内涵丰富,哲学教育是其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高校哲学教育包括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两个方面。哲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创新与整合,对于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与研究,是具有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高等教育肩负双重使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一个民族已有的文化首先要能够传承,即得以保持和延续。文化传统就是在代代相传中呈现的连续性、
第1篇:牟宗三对康德哲学的改造 一、契结中西的时代背景 当代大儒,台湾已故著名学者牟宗三先生作为第二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其对中国哲学的世界化无疑起着重要的贡献作用。邓晓芒说牟宗三是对康德哲学的大大的误读,支持或者类似于这样的观点的人比比皆是;然而,也有人指出,如成中英指出:牟宗三哲学对康德哲学的“误读”是西方文明与东亚文明争夺话语权的必然
“自由”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思想来源看,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的坚持,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精神自由、道德自由与政治自由内涵的继承与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中,如何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由”理念,使之进一步发展为当下中国化的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
每个人都有人生价值观,那么人生价值哲学又是什么呢?而我们又当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影响身边的人。在哲学中提到的人生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索取等方面的观点。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人生价值哲学论文范例,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第1篇:关于人生价值哲学的浅析 一、人生价值的基本涵义 人生价值是人生观体系中的重要的范畴,是价值在人生观方面的
摘要: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堪称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石,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意义。本文从冯友兰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中国哲学史》的架构设计、冯友兰哲学史研究的主要理论特色、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态度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 在二十世纪早期中华民族岌岌可危的艰难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西藏大学生是西藏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西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不仅关系到西藏大学生本人的成长发展,也关系到西藏社会的长治久安。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对西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造成了较大影响。文章介绍了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分析了历史虚无主义对西藏大学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西藏高校和大学
摘要:20世纪以来作为现代学科意义上的“中国哲学”,在引入西方哲学的观念资源来诠释和建构现代中国哲学的意义上,其基本的研究模式与其使用“反向格义”来指称,不如以“援西入中”来描述。西方哲学“援入”中国哲学研究的正、负两种模式各具特点,效果亦不相同。对于作为一门“比较哲学”的现代“中国哲学”来说,西方哲学不仅不是“负担”,反而是“资源”。
第1篇:中国古代哲学是生态哲学 蒙培元先生的《人与自然——中国哲学生态观》一书,提出“中国古代哲学是生态哲学”的命题,分析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哲学生态观。他不只是“照着讲”,揭示中国生态哲学思想史;而且是“接着讲”,表达了对现代生态哲学研究很有见地的观点。这是值得珍视的。 一、中国“生”的哲学是生态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的宇宙生成论、“万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