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研究者认为90后大学生群体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大学生具有独特的群体特征,并表现在其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行为处事的态度中。
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革新步伐进行了促进,在这样的形势下,小学教育也不在只是局限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心理学在教育教学的体系中得到融入。但是由于小学教学领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主要是對西方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进行借鉴运用,这导致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较大的问题,这种形势下要求相关教育部门对小学阶段的教育心理学运用实践力度进行加强,促进小学教
自1978年后,作为朱老的弟子和助手,我深深了解我的恩师。朱老一心向党,早在20世纪30年代,朱老在日本留学时就接触到《资本论》,并逐渐开始有意识地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指导科研与教学活动。
第1篇:汶川震后家长溺爱孩子现象的心理学分析研究 一、面对地震的残酷使家长对孩子的疼爱方式进行改变 2008年汶川地震,使家长看到了对生命的渴望和那些失去父母亲的孩子。在灾难的打击下,即使是爱也不能够让孩子和失去生命的父母重逢。由此观己,自己的孩子正在慢慢长大,作为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也是在不断的缩短。父母只有不断地满足孩子的欲望,让孩子在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无到有,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主要还是基于“解决心理问题”为目标,其定位也仅仅局限于预防和治疗上,其对象为有心理问题或有问题倾向的学生,对于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关注不够。而20世纪末兴起的积极心理学,由于其“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培养人类的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
第 1 篇 :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文章为探讨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对 72 名成都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工作现状及其对专业建设的看法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访谈结果表明,受访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为 95.8% , 65.3% 的有过工作变动,收入普遍偏低,就业最多的领域是企业 (43.1%) 和教育培训及公益事业 (20.8%) ,受访毕业生中有 77.
第1篇:面向建筑设计专业的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探究 环境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地区,环境心理学强调以问题为中心,采用跨学科、多元研究方法,着重研究生态效度和外部效度,缩小实验与现实生活的差距,以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本文从建筑设计专业学习的角度,探讨将环境心理学的理论与建筑设计学习相结合,在教学中引导建筑学专
摘要:积极心理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个人以及他人都有正向、积极的影响。环境保护职业院校应当充分地利用积极心理学思想,帮助学生树立“崇尚自然、热爱生命”的理念,运用符合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将来在社会中自觉履行保护环境义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院校环境保护教
第1篇: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既是师生间知识传递的过程,又是情感傳递的过程,这一点已被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接受。英语教学的效果除了涉及一些客观因素(学习环境、学生自身的天赋、教师的水平等)外,还涉及学生本身学习的情感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包含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感状态两个方面,自信和兴趣是促进认
1 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1]并明确提出“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2]的指示。 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光荣使命。高
摘要职业健康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职业健康的交叉领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学科。本文从前言、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关注焦点、研究应用及发展展望等3个方面对职业健康心理学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职业健康心理学工作压力工作倦怠工作-家庭关系工作场所暴力个体组织和环境因素 中图分类号:R395.6文献标识码:A 近十几年来,面对着全球经济和组织形态的日益变革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深度学习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现实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仍以传授的为主,学案知识呈现碎片化,最终沦为练习题,学习停留在浅层,深度学习迟迟没有到来。深度学习结合学案教学合一的特性,有助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养成。文章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为试验田,探索深度学习理论在学
挫折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实施挫折教育中,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有较多的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要实施这一项工程,需要更新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从世界的角度,以未来的眼光,按现代教育的标准,精心组织、安排好各种教育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展挫折教育。下面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