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心理学教育论文

积极心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

2023-12-10 11: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无到有,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主要还是基于“解决心理问题”为目标,其定位也仅仅局限于预防和治疗上,其对象为有心理问题或有问题倾向的学生,对于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关注不够。而20世纪末兴起的积极心理学,由于其“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培养人类的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每个人获得良好的生活”的新视角,为我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野、启迪和思路。基于这种背景,笔者尝试将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应用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导广大学生积极接纳自己、他人和社会,挖掘潜能,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大幅度提高学习和生活的满意度。 
  一、开设积极心理教育课程 
  基于积极心理学观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着眼于学生心理疾病的预防和矫正,还应拓展到促进全体学生的心理品质积极发展。而最近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中,也提到了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把积极心理教育引入学生的心理教育中,既是教育的目标方向,也是达成教育目标的有效方法。而关键是要转变心理教育理念,并据此改变心理教育课程设置的内容,将积极心理教育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在现行的心理教育中加入积极的部分,突出积极心理教育的主旨。 
  积极心理教育涉及的领域和内容十分广泛,它不仅涉及人的个体心理发展,也涉及与其相关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领域,而且涉及同学、教师、家长、社会等多个对象。所以,积极心理教育的实施过程不可能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而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所以除了要设置积极心理教育的课程外,还要注意积极心理教育中隐性课程的影响。除定期开设有针对性、具有心理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学校管理工作、班级活动中,都应当注重进行积极心理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积极的影响,使學生在活动中培养积极向上、健康的人格。同时将积极心理教育融入多种活动课程中,不仅可以使广大学生拓展思维、丰富想象,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陶冶情操,锻炼意志,训练技能,大幅度提升心理素质。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教育 
  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学校教育中的任何一门学科不仅具有知识、技能的价值,还具有能力、方法价值,以及兴趣、需要、动机、态度、意志、品格等心理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加强心理训练活动,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塑造均有无可比拟的功效。 
  从教学情境创设来看,教师需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合理地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营造一个学生乐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环境,激发学习的兴趣,获得相应的积极情感体验,使学生积极动起来、活起来,在活动中掌握知识与技能、生成情感。从具体的教学过程来看,教师需要通过引导、暗示、感染等多种方式,给学生更多的参与、表现的机会,推动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挖掘潜力,进而增强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从学习评价来看,相比于传统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能力、重知识轻情感的片面性评价方式,教师更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良好表现、是否积极参与学习,是否有所成长,潜能是否得到开发等,重在激励性评价。此外,模仿性是学生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而模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性格的塑造过程。学生常会以自己崇拜和爱戴的教师作为模仿的对象,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具备愉快、乐观、积极进取、自信、自尊、自爱等良好和积极的心理品质,用自己得体的举止、积极稳定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健全的个性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模仿中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开展学生自我教育和心理互助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积极心理学也认为“反思是一种思考,一种对事物的关注,一种对人性的倾听,周全的反思是对生命、生活、生存意义的探寻”。学生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教育目的在他身上才能真正实现。要充分相信学生,鼓励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尽可能地挖掘自身潜能,有效调节自身情绪,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努力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使自己能够更加积极、健康地生活。 
  四、促进家庭与社会协同开展积极心理教育 
  教育作为一项涉及千家万户利益的社会事业,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不可能仅仅是学校的事情,需要家庭、社会的有效配合。所以,在开展积极心理教育时,要建设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协作的一体化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将更有利于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健全的人格。学校可以开展一些针对家长的关于积极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适当地引导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帮助家长拥有积极的心态,给予孩子独立自由的空间,倾听孩子心声,与孩子一起幸福成长,提升家庭教育的品质和效果。同时,学校要尽可能充分合理地运用一切积极的社会力量,尽可能使学生得到来自家庭以及社会的积极、正向的影响,使学生的心理潜能得到有效开发,个性得到和谐发展。此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教育。如建立心理网站、创建QQ群、微信群等,不仅可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也便于师生、生生、家校之间传递讯息,互通有无,沟通情感。 
  21世纪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发展,积极心理学理念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不但有利于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而且有利于整个社会心理素质的提高,进而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编辑 郭小琴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