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

腹腔镜手术行胆总管切开取石临床疗效观察

2015-07-30 10:0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行胆总管切开取石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随机选取的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10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切口感染情况和复发率均明显少/短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一种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方法,该方法具有临床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感染率低和结石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胆总管切开取石

目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很多,每种手术方法均有其适应症和优缺点[1-2]。为此,本研究笔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10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10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研究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和病程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详见表1。
 

1.2  手术方法 
1.2.1   治疗组手术方法  患者手术穿刺位置同常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四孔法,腹腔镜下剥离患者的胆囊、显露患者的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并用钛夹夹闭患者的胆囊动脉后提起患者的胆囊管,解剖患者的胆总管前壁并行穿刺证实胆总管后,于患者的无血管区分离胆总管并将其切开长为1.5~2.5 cm的切口,经患者的剑突下穿刺孔位置入纤维胆道镜,用胆道镜的网篮取出结石后再用胆囊镜检查患者有无残留结石,冲洗患者的胆道且证实道畅后,将T管放入腹腔置入胆总管后缝合胆总管前壁。温氏孔底置入引流管,双重固定T管和引流管,缝合切口,结束手术。
1.2.2  对照组手术方法  开腹手术按照肝胆外科常规进行,术中常规行胆道镜探查,T管引流术同治疗组患者。
1.3  观察指标  记录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分钟)、术中失血量(毫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小时)、切口感染率(%)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天),并随访1年,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结石复发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统计,年龄、病程、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性别构成、切口感染和结石复发等计数资料以绝对值及构成比表示,采用?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切开感染率均明显少/短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
 

2.2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比较  随访1年,治疗组患者的结石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0.01),详见表2。
 

3  讨论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普外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传统外科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大,患者恢复慢,高危患者难以耐受,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长,还存在T管相关的并发症等问题[1-2]。为寻求安全高效的手术方法,本研究笔者分别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与常规开腹手术对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10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切口感染情况和复发率均明显少/短于对照组的(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4]。这提示:腹腔镜手术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一种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方法,该方法具有临床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感染率低和结石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庄哲宏,余小舫.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广东医学,2011,32(2): 265-267.
[2] 陈建立,张国志,常艳,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00例[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9):1746-1748.
[3] 荆军防. 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行胆总管切开取石的疗效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8):161-16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