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用于胆结石临床治疗的疗效分

2015-09-08 08: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用于胆囊结石临床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胆囊结石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治疗,对照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手术效果。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为(39.34±5.34)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51.32±6.75)min,治疗组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用于胆囊结石的治疗疗效优于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疗效好。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属于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报道,其患病率约为10%,近年,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方式对其进行治疗,有报道认为,传统的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其并发症较高,治疗效果欠佳,因此,腹腔镜联合胆囊镜技术应运而生[1]。文章对进行治疗的96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9月~2012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6例胆囊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相关检查排除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化脓性胆囊炎、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神经疾病以及严重肝功能和肾功能障碍的可能,随机均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平均年龄(46.41±9.75)岁;对照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平均年龄(47.01±9.8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年龄、结石数目和结石大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取全身麻醉,于在脐下0.5 cm作一切口,长约1 cm,伸入Trocar并建立人工气腹,腹压约为12~14 mm Hg(1 mm Hg=0.1333 kPa),置入腹腔镜,进行探查,以明确保胆治疗的可行性,于腹腔镜下明确胆囊底部位置在体表的投影,在投影的右肋缘作切口,长约3 cm,依次显露各层直至胆囊,提胆囊底于切口处,固定后将人工气腹放尽,并把腹腔镜退出,在胆囊的底部将其切开并将胆汁拍尽,再将纤维胆囊镜置入,对结石和胆囊壁情况进行判定,取出石头并反复检查后,将胆囊切口缝合,把胆囊再次置入腹腔,观察胆漏和出血情况后,对腹腔进行反复冲洗后关腹。观察组:取全身麻醉,胆囊切除术采用三孔法,切口位置分布为脐下缘、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和剑突下作观察孔和操作孔,长约1 cm,建立人工气腹,腹压约为12~14 mmHg,将操作钳和腹腔镜置入后,更换患者体位为头高脚低以及左侧倾斜位,判断胆囊和周围组织情况后,对周围粘连进行清除,明确解剖关系后,对胆囊动脉以及胆总管进行游离,用钛夹对胆总管和胆囊动脉进行夹闭后并离断,将胆囊床分离后把胆囊切后,取出胆囊,检查出血情况,对伤口进行反复冲洗,将人工气腹放尽后关腹。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13.0软件,计量资料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