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浅析胡锦涛教育伦理思想探析

2015-07-10 08: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胡锦涛;教育伦理思想
  论文摘要:胡锦涛教育伦理思想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教育伦理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教育思想的伦理原则、教育思想的伦理价值构成了胡佛涛教育伦理思想,并成为其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胡锦涛教育伦理思想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教育伦理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民受教育的程度在不断提高,国家对教育的投人也是越来越大,教育事业因此也得到了长足进步。胡锦涛教育伦理思想也不断地从萌芽发展逐步走向成熟。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伦理原则、伦理价值构成了胡锦涛教育伦理思想。
  一、胡锦涛教育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方针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所谓方针就是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我国教育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即基本方针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2006年8月29日下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班上,胡锦涛强调,“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们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也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2006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突出了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决定》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wwW.133229.COm”
(二)基本要求是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是胡锦涛教育伦理思想的内核与主线。纵观胡锦涛教育伦理思想,始终围绕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这一主线展开,并构成了其教育伦理思想的基本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2007年8月31日,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要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2007年10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胡锦涛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办好教育的关键是尊师重教。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不能培养高素质人才。胡锦涛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倡导尊师重教。他关于尊师重教问题的论述十分丰富。胡锦涛强调,“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进一步培养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高尚精神。”胡锦涛指出,“尊重教师是重视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具体体现。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必须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的职业,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胡锦涛还向广大教师提出四点希望:(1)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2)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3)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4)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二、胡锦涛教育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
(一)教育公平的原则。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平等与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现代人对教育公平所持的观念就是每个人、每个阶层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在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的同时,地区、家庭、行业间等贫富差距正在日益扩大,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必然会产生教育上的不平等,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拉大,使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享受教育权利和接受教育机会方面失去了平等。此外,经济的贫困必然会带来教育的落后,教育的落后造成人口素质的低下,反过来人口素质的低下又制约经济的发展,长期的恶性循环必定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如何使每个人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机会,特别是如何使那些边远山区、贫困地区以及农民工子女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成为新形势下胡锦涛对教育问题进行思考的重要内容。
首先,胡锦涛认为教育公平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基础,是政府的职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胡锦涛强调,“保证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胡锦涛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其次,胡锦涛认为教育资源的分配要消除区域间的不平衡,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这是教育起点的公平,也是最大、最重要的公平,同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中莎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农村并逐步在城市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全面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认真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再次,胡锦涛认为要优化教育结构,坚持治理教育乱收费,全面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确保招生录取公开、公平、公正。关心儿童教育、残疾人教育,关心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学,能够上好学,确保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胡锦涛强调,“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人,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胡锦涛对教育公平的认识,不只是看到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而且还把它提高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即只有使每个适龄儿童、青少年包括残疾人都有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综合素质能普遍得到提高,使他们能健康幸福地成长,这样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实现社会全面小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据此,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实施教育公平的措施。第一,从2003年开始,国家开始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助学制度,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推行“两免一补”政策,即所有农村学生免学杂费、免书本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享受生活补助。从2008年秋季起,开始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逐步实行学生资助预算,全面免除学杂费。第二,中央和地方开展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政策。我国高等教育已形成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奖金金额主要用于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费、食宿费等。从2007年秋季起,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第三,国家对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财政助学力度空前加大。2006年,中央财政直接安排的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助学经费只有18亿,2007年,中央财政投人95亿元,地方财政投人约59亿元,2008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共投入308亿元,再加上学校为勤工助学支付的经费,总计为500亿元左右,较好地解决了贫困生上学问题。这些措施的实施,使教育公平更加深人千家万户,从而使更多的适龄儿童、青少年能真正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二)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是指强调人的地位,发挥人的作用,关心人,爱护人,重视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的思想观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是知识创造和传播的中心,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需要大批人才,而大批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教育。因而教育必定要突出人才,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关心广大教师、落实到关心广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之中,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一批批栋梁之才。胡锦涛教育伦理思想充分体现了尊重人的价值、人格尊严和权利以及关心爱护教师和学生,关注师生的物质利益和精神文化生活。2005年1月17日,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胡锦涛指出,“切实把大学生培养好,是我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亿万家庭最大愿望和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高校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班上,胡锦涛强调,“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切实帮助教师特别是农村基层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要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维护教师合法权益。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教师待遇,依法保障教师收人水平,完善教师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要特别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千方百计帮助农村教师排忧解难。”
  三、胡锦涛教育伦理思想的重要价值
教育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对社会存在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二是教育对人的生存和自身发展需要的满足。简言之,教育的价值是指教育对社会和人的需要的满足。
(一)教育的价值在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强调,“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于确保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胡锦涛还指出:“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目标,必须全面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大力推进教育普及和发展,着力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胡锦涛提出,“教育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由此可见,教育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供经济文化发展所需要的高水平科技成果,为杜会提供技术咨询、成果转化、文化交融、人力资源开发等全方位的服务,对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第一,教育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价值。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包括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生产发展状况、物质财富积累程度、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等。教育在物质文明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及重要意义。教育能培养出具有各种知识的专门人才和熟练掌握各种技能的劳动者,向他们传授科学文化、劳动生产技能等方面的知识,有力地促进科教兴国战略及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为物质文明建设创造新的发展机遇,从而为新时期全面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发人才资源,引领广大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教育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精神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发展的成果,它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可以丰富人们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引领人们以及整个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教育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价值。所谓政治文明,是指人类在政治领域中创造的财富,标志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主要表现为政治制度的完善和政治生活的进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需要党和国家坚持不懈地予以推进,也需要全体公民自觉地提高民主意识,这是一个双向并进的过程。而民主意识的建立与公民受教育的程度是分不开的,只有全民族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才会理性化并成为自觉,国家法制建设基本完善,民主政治建设才能有充分保证。
第四,教育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讨论中,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生态现状的改变需要教育,生态文明的建设要依赖于教育,生态观念的内化渴求教育,人们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在充分认识自然的存在价值和生存权利的基础上,增强对自然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从而做到热爱自然、善待自然,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局面。
(二)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的价值不仅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社会的发展,而且还能满足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培养有价值的人。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老一辈人才的离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保证党和国家后继有人,保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国家的稳定性,大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己经成为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代代相传、生机勃勃向前发展的重大措施。邓小平同志早就高瞻远瞩地指出过,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生力军。在新形势下,胡锦涛站在历史的高度,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的接班人,把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指出,“我们必须把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而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则是这项战略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班上,胡锦涛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胡锦涛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胡锦涛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