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胡锦涛军事国防战略思维探析

2023-12-09 08:2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御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可见,军事活动是国防手段之一,可视之为军事国防。胡锦涛同志对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了一系列精辟论述,勾勒出了他的军事国防战略思维。本文着眼于战斗力的构成要素角度,探讨胡锦涛军事战略思维成因和特点,以更深刻认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趋势。


  一、胡锦涛军事国防战略思维形成的成因


  (一)继承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军事战略思想的精髓


  在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历史使命、优良传统、奋斗目标、军事斗争准备、思想政治建设、后勤建设、装备建设等方面,胡锦涛继承了前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的军事战略思想的精髓。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强调,必须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二)紧跟国际格局发展的新趋势


  在国际军事格局上,20世纪90年代新军事变革真正启动,进入新世纪以后,在世界范围内新军事变革向纵深发展,信息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军事技术、体制编制、作战方法和军事思想等方面,各国都力图进行全面而深刻的革新,顺应新军事变革深入发展的潮流,推动战争形态从机械化向信息化方向演变。


  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上,“神州七号”飞船上天、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汶川地震快速营救、金融危机的积极应对等等,使得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下降,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是第一个走出全球金融危机的,向世界展示了强大的抵御灾难的能力,甚至国际社会还出现中美“G2”全球共治的声音。我国国际地位上升使得国际社会,对我国国际政治经济责任的期待增加,我国国家利益已经超出了传统边界,海外利益越来越大。然而我国海外军事投送能力相对滞后,不能有效保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三)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国家建设理念


  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指南,而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问题上,胡锦涛指出,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必须是融入国家现代化战略全局、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发展,是注重全面建设、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军队建设与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是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的发展。


  二、胡锦涛军事国防战略思维的特征


  战斗力,亦称作战能力,是指武装力量执行任务的能力。本质上战斗力是由物质、能量和信息三要素构成的,但是,这三要素可以具体物化为人和武器装备两个方面。从人和武器装备关系层面看,胡锦涛军事国防战略思维具有如下特征:


  (一)人——靠得住、站得稳


  军队官兵是军事国防战斗力的主体,是武器装备的操纵者。毛泽东认为,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在胡锦涛军事国防思维里,对于“人”的因素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强调要“靠得住”和“站得稳”。


  “靠得住”是强调军队的思想政治。对于人民军队的建设,毛泽东创立“党指挥枪”的原则。时至今日,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一直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新时期新阶段,胡锦涛对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地位作用、本质要求、首要任务等一系列问题做出了重要论述。胡锦涛强调,思想政治建设是军队最根本的建设,而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坚持不懈地把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军,作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站得稳”是强调军队的军事素质。现代战争的战场上双方对抗异常激烈,是军事技能、意志品质、爱国情操、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残酷较量,对军队官兵的军事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如何提高军队军事素质,胡锦涛做了一系列论述:


  第一,强调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2006年6月,全军军事训练会议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号召全军,更加自觉主动地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要着眼提高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大力加强联合训练;要抓好战略战役战术各个层次的联合训练,并积极探索军政军民联合训练的有效机制和方法。通过大抓军事训练推动我军全面建设,生成和发展部队战斗力。[1]


  第二,强调以人为本,促进官兵全面发展,激发官兵主动性创造性。胡锦涛指出,军队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把推动部队建设与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就是要符合军队作为武装集团的特殊性,把爱护官兵生命与培育战斗精神统一起来,把关心官兵个人发展与从严治军统一起来,把尊重官兵权益与确保一切行动听指挥统一起来。


  第三,强调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胡锦涛指出,要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源泉,是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对军人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主导作用,为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和信息化战争储备了精神动力。[2]


  第四,明确新时期军队的历史使命。2004年12月,胡锦涛基于国际战略形势的发展和我国国家安全的环境,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即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这“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鲜明指出了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事力量、如何运用军事力量的重大战略问题,为我军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军队提高战斗力的驱动因素。


  总之,在构成战斗力“人”的要素中,胡锦涛军事国防战略观强调,在思想政治上军队要绝对服从党的智慧,要基于严格训练、人本思想、核心价值观和历史使命等,来提高军队的军事素质,最终使“人”成为战争胜负决定因素。


  (二)武器——科技化、威慑化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认为,武器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胡锦涛军事国防战略思维对于武器装备建设非常关注。第一,强调武器装备建设高技术化,提高武器科技含量。胡锦涛指出,依靠科技进步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进一步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推动我军高新技术武器装备自主式、跨越式、可持续发展,调整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第二,强调撒手锏武器威慑功能,提升威慑效力。胡锦涛对二炮建设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强调指出,二炮部队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直接掌握使用的战略部队,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在履行军队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总之,在构成战斗力“武器”的要素中,胡锦涛军事国防战略观重视武器的能量要素,武器必须性能优异,科技含金量高,实战中能够发挥威慑效能和强大的杀伤力,


  (三)人与武器关系的粘合剂——信息性、变革性


  “人”和“武器”是军事战斗力的两大显性载体,属于“硬件”范畴,仅仅只有此两者,战斗力是无法有效发挥的,还需要一种隐性载体,属于“软件”范畴,把“人”和“武器”进行有机粘合,使得“人”和“武器”威力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人与武器关系的粘合剂具体体现为军事制度和军事理论。胡锦涛军事国防战略思维强调军事理论的信息性和军事制度的变革性。


  新世纪新阶段,世界范围内新军事变革深入开展。世界各主要大国和我国周边一些国家的军队,在军事变革上采取多种措施,推进军事信息化建设。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与时俱进,紧跟世界军事发展的步伐。胡锦涛多次强调,要密切关注、主动适应世界军事变革发展趋势,坚定不移、奋发有为地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要立足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实际,更加自觉地主动地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转变;要把战斗力生成模式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进步上来。因此,胡锦涛军事战略思维里信息化思想,为我国军队和国防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过程中,存在着体制机制上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比如如何更好地协调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富国和强军的关系。这些矛盾和问题解决需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化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调整改革。胡锦涛把改革创新作为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根本出路。他强调,改革创新是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强大动力;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进程中,要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努力用制度创新推进军事变革发展;着力推动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体制和军事管理创新,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因此,军事制度创新是胡锦涛军事国防战略思维另一个支撑点。


  总之,在“人”与“武器”关系中,信息化元素和制度创新使得该两者的战斗力相互促进,发挥出最大的战斗效能。


  作者:李张兵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