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以胡锦涛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依据新情况,提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思想,牢牢关注着农民的生产生活现状,最终形成了兼具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三农”思想体系,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也指导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坚持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根据国际局势和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提出了“三农”思想,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创收和发展,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还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社会的经济发展。
1 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论”
“三农”是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问题,“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阶段看,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就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问题。农村是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农业提供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农民是促进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和进步的动力。加快农村的繁荣和发展,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增强我国农业发展的后劲,还可以促进农村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中国的近14亿人口中,有近9亿人口来自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就解决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点难题,农业经济的进步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进步;农村的稳定关系着全国的稳定;农民的生活水平关系着全国人民整体的生活水平。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不仅在各大会议报告中提出重视“三农”问题,还深入广大农村地区,关心农业和农村的生产发展情况,提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设备,帮助农民群众增产增收,切实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现阶段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现阶段社会地位的提高、经济的持续增长,都是党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2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是增强我国当前农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我国当前农业发展过程中,突出的矛盾就是农业发展数量与质量、总量与结构、成本与效益等方面的结构性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一系列重点措施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第一,必须不断完善粮食生产扶持制度,稳定和提高商品粮供给水平;第二,积极转变畜禽养殖方式,改善畜产品品质,提高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水平;第三,以政府为主导,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提高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第四,在财政和金融方面,给予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力支持,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壮大和发展等。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对于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和进步,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村实现现代化,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胡锦涛提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产业竞争力,进而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
3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农村地区地域宽广,大多处于内陆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加上农民群体基数庞大,农村经济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农业的基础地位薄弱,大部分偏远的农村地区教育、卫生、医疗、道路等基础设施严重落后于城市。要克服农村地区现存的困难,实现全面建设农村地区的小康生活,具有非常大的难度,所以客观上也要求我们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先富带后富,积极鼓励城市经济、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流向农村,帮助农村地区繁荣市场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和农村共同发展进步。党的十八大会议上,胡锦涛也重点强调要加大对落后、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充分挖掘和发挥农村地区的地方优势,对农村地区实施政策和经济支援。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不断进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都是基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下,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做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优秀选择,对于解决我国现阶段“三农”问题,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也有有效的促进作用。
4 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实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内在动力”来自农民,离不开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引导和帮助。农民是农业的主要劳动者,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建设者,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鼓励广大农民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途径。胡锦涛的“三农”思想,关注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始终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的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帮助农民创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党的十八大会议上,胡锦涛也重点强调加快繁荣农村地区产业经济,扩大农村地区市场规模,提高农民的消费需求。农民的收入得到了增加,用于储蓄和投资的比例才会逐渐增加,边际储蓄和投资就会呈现递增趋势。一方面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总收入中有一部分就会用来投资,以银行存款、证券或不动产等各种形式储存起来,这是一种潜在的购买力,促进了消费市场的平衡。另一方面,农民收入得到增加,就会带动广大农村地区整体的消费水平和购买力,逐步减少食品支出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比重,降低恩格尔系数,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是广大农民生活和生产的场所,只有把农村建设得美丽、富饶,才能安农、乐农。改革开放以来,基于现阶段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困局,党中央一直不断地号召城市要和农村共同努力,在经济和技术上给予农村地区最大的支持,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然,现阶段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是建立在现阶段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理论基础上,具有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新的科学内涵。随着城市经济的持续进步和稳步发展,农村经济的停滞落后,与城乡经济发展的矛盾和差距将会越来越明显,社会贫富差距将进一步扩大,这不利于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全面构建。因此,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强调,必须同时加快工业反哺农业进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鼓励城乡资源要素之间的流动,城市帮助农村,先富带后富,抑制城市和农村经济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加快脚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时间和实践已经证明,胡锦涛 “三农”思想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稳固的理论基础和经济保障。
作者:黄静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