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降血脂药物研究论文说明

发布时间:

降血脂药物研究论文说明

jiàng xuè zhī yào

降血脂药可通过不同作用机理使异常升高的血脂降到正常水平。脂质主要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脂肪酸、磷脂等,它们在血浆中大多与各种特殊蛋白结合成复合物——脂蛋白。脂质不溶于水,与蛋白结合后具可溶性,随血液运行全身。

由于脂蛋白的电荷和密度不同,可通过超速离心和电泳将其分为五类:

①乳糜微粒(CM):(按重量计,90%以上为甘油三酯,5%以下为胆固醇); ②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60%为甘油三酯,10~15%为胆固醇; ③中等密度脂蛋白(IDL):含胆固醇较多;④低密度脂蛋白(LDL,β脂蛋白); 含胆固醇约50%,5%以下为甘油三酯;⑤高密度脂蛋白 (HDL,α脂蛋白);含20%胆固醇,5%以下甘油三酯,50%蛋白。HDL具有清除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目前降血脂药的研究多着重寻找降低LDL、升高HDL的药物。

根据血清所含脂蛋白不同可将高脂血症分为五型:

Ⅰ型(高乳糜型)的特点是在空腹时血中乳糜异常升高。通常是由于脂蛋白脂酶缺乏引起。血中甘油三酯与胆固醇的比例为1:0.2。此型少见,药物治疗效差,主要应用低脂质膳食。Ⅱ型(高胆固醇型)是LDL和去脂脂蛋白B升高,Ⅱa型的VLDL正常而Ⅱb型中度增加,降血脂药主要用消胆胺。Ⅲ型(β脂蛋白异常型)的血清VLDL和IDL升高,可能是由于VLDL的正常降解部分受阻所致。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相似,本型也较少见。Ⅳ型(高甘油三酯型),由于VLDL升高导致甘油三酯增加。Ⅴ型是VLDL和乳糜均增加。Ⅰ型和Ⅲ型罕见,Ⅱ,Ⅳ型相当普遍,且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需要积极治疗。

经饮食治疗后多数人的血脂能降到正常水平,近年经动物实验证明,低脂饮食可使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减轻直至消退。当饮食治疗无效时,可同时给予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期中需监测血脂水平。血脂未降,应改变剂量或更换药物。药物必需持久应用,甚至终生用药。因停药后血脂又升高到治疗前水平。

很多药物可降低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但没有一个药对所有类型高脂血症有效。目前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有安妥明类 (苯氧乙酸类)、烟酸和右旋甲状腺素等。通过影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代谢而降低血脂。安妥明抑制肝脏胆固醇和脂蛋白的合成并减慢释放脂蛋白的速度。烟酸抑制脂肪分解为脂肪酸,从而减少甘油三酯的合成。右旋甲状腺素促进肝脏将胆固醇转化为胆酸。这类药物主要用于Ⅲ、Ⅳ型高脂血症,也用于Ⅴ型。

口服不吸收,与胆酸形成结合物,使之排出。此类药物和β谷甾醇还能阻碍肠内胆固醇的吸收,使血浆胆固醇下降。主要用于Ⅱ型高脂血症。

降血脂的药物研究论文4000字

药学专业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所以就要求学生要为学好专业课而打下坚实的基础。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大专 毕业 论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儿科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分析儿科用药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并结合问题所在探讨合理用药的有效 措施 。 方法 我院自2009年7月起,对儿科用药方面的合理性进行严格管制。研究从我院儿科科室2009年7月~2010年2月(执行用药规范管制后)收治的患儿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并选取2009年1月~6月(未执行用药规范管制前)收治6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通过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儿的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现象进行对比。结果经研究,从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合理应用药物,对保障药物治疗效果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儿科用药;合理性;不良反应;治疗效果

由于 儿童 年纪过小,生理上多方面功能均与成人有明显出入,如内分泌、神经、肝、肾等方面的功能,因此儿童在防御外界疾病方面的能力较弱,染病概率也较大[1]。此外,因为小儿肾功能仍未完全发育,因此在对于药物的代谢能力以及排泄能力较弱,所以在治疗儿科疾病时,若临床医师未指导儿童合理用药,极易引起药物副作用、药源性疾病等。研究通过分析实行用药控制前后的儿科用药情况,从而掌握儿科的用药特征,确保用药的合理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①观察组:本组60例研究对象为儿科于2009年7月~2010年2月收治的患儿,其中包括33例男性患儿与27例女性患儿,年龄6个月~12岁,平均为(6.88±1.96)岁;②对照组:本组60例研究对象为儿科于2009年1月~6月收治的患儿,其中包括30例男性患儿与30例女性患儿,年龄6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7.10±1.62)岁;经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通过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比较两组患儿的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现象的差异情况,分析儿科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观察组所采用的的用药合理性管理方法。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在用药后,观察患儿有无呕吐、恶心、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有无肝功能不全的症状;有无咳嗽、鼻塞等呼吸系统症状;有无皮疹、泌尿系统受损、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不良症状。

1.4统计学方法采用t或χ2检验两组数据,以百分比表示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若(P<0.05)则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研究,两组患儿在用药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症状,如皮疹、泌尿系统受损、咳嗽、急性肾功能衰竭、肝功能异常以及呕吐、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见表1。

由表1可看出,观察组患儿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上药物的滥用情况依旧大量存在。因为患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患儿的机体生长发育不完善,对药物具有远远高于成人的敏感性,其药物依从性也相对较差,不稳定、不规律用药的情况突出,在临床的治疗方面,临床医生常常选择几类药物联合应用,这样就使药物在应用的过程中泛滥存在。滥用药物对于患者会出现许多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而药物间协同作用效率被降低。许多药物经由肝肾代谢之后排出,而药物滥用则会大大增加药品对肝肾脏器的功能损害。

3.1儿科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未正确掌握用药剂量:儿科临床医师在选择用药剂量时,仅依据自身临床诊断 经验 进行判断,此为引起用药不良反应的一个主要原因[2]。小儿的胃酸浓度通常较低,加上胃部排空的时间比较长,使肠蠕动缺乏一定的规律,因此在药物吸收方面较为容易。若临床医师未注意到小儿的实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易引起泌尿系统受损的情况。②滥用药物:相比起成人,儿童生理上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对于药物的敏感性较高,相应的对于服用药物的顺从性也较差,常有用药不稳定的情况,而临床治疗中,多种药物共同使用的情况较为多见,普遍存在滥用药物的情况。

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激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药物的滥用。此类情况不仅会导致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还会提高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③忽视了药物剂型:贴剂、注射液、栓剂、喷雾剂、颗粒冲剂、口服液、分散片、控释片、缓释片等均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药物剂型。其中,部分剂型若分散使用则会导致治疗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如缓释片等。

3.2 儿科临床用药分析

在临床用药不断进步的环境下,具有耳毒性、发育毒性等毒性的抗生素在临床上的使用频率逐渐减少,也降低了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率。近几年,有相关医学研究表明,抗生素可分为3类[3]:①时间依赖类;②浓度依赖类;③时间依赖+浓度依赖类;对于儿科用药而言,此种分类方法对改变用药的间隔时间、疗效、毒性等起到了直接影响,成为临床上无法忽视的问题。抗生素的后效应(PostantibioticEffect,PAE)属于抗生素在浓度依赖、时间依赖等方面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抗生素的后效应是指细菌接触了抗生素后,抗生素中的血清浓度的降低值虽然低于抑菌最低浓度或是消失,但药物对于微生物仍可维持短时间的抑制效果。对于革兰阳性细菌而言,临床上的抗菌药物通常均具备不同程度的抗生素后效应,但是多种抗菌药物中,以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浓度依赖类抗生素的PAE较为可靠。浓度依赖类抗菌药物的效果由血药峰浓度值所决定,药物持续时间对于药效的影响不明显。然而,在儿童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现阶段儿科用药中采用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的情况较为少见。对于β-内酰胺类药物等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药物峰浓度对于药效的影响不大,儿科临床上多是通过控制用药的间隔时间以及剂量确保用药合理性。

3.3用药管理措施

从2009年7月起,我院从三个方面入手,严格管制儿科的用药情况:①药物选择。在选择药物时,若仅使用一种药物即可达到治疗的目的,则不采取联用其他药物的做法,尤其是抗生素方面,需准确掌握患儿的适应证,若患儿受染情况处于可控制状态,可通过培养细菌后,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在治疗时尽可能使用毒性较低与窄谱的药物;②剂型选择。原则上,可通过口服给药进行治疗则尽量避免采用注射治疗。积极研制口感较好的药物,以降低患儿对药物的排斥性。尽量给予患儿半衰期较长的药物,从而通过缩短用药时间以及用药频率,增强患儿对口服药物的依从性;③剂量选择。进行用药治疗前,应指导患儿进行相关检查,如肝功能、肾功能等方面,从而掌握患儿的机体情况,确保用药方面的合理性。

4结论

随着临床用药的管理强度增加,临床上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已经有效降低。研究表明,抗生素的分类对于患儿用药的效率产生很大的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医生要认真选择用药。而抗生素的后效应则与药品浓度密切相关。而浓度依赖性药物的使用会产生较多的并发症,而时间依赖型药物如β-内酰胺类药物的临床作用则主要取决于血与药物浓度在组织中高于MIC的时间,药物峰浓度不会对此产生太大的影响。因此临床上常常遵循着"缩短给药时间,减小给药剂量"的原则对患儿进行用药。

参考文献:

[1]姚冰,潘洁,王远光,等.儿科用药现状与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1):41-44.

[2]张法.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与合理用药[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8):179-180.

[3]王爱英,窦传斌.加强合理用药规范儿科抗生素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 教育 ,2010,8(5):147-148.

中医处方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 总结 中医处方用药中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探讨怎样从根本上保证中医处方用药做到科学、安全、有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中医处方1000张,从中药的品种来源及其药效成分、药理作用或临床疗效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危害。结果:存在超量用药、药味偏多、同类药合用、脚注遗漏、别名滥用及名称书写混乱。结论: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依靠临床医师与药房两个方面的协作配合。

【关键词】中医处方用药;中药品种

中医处方是临床医师为患者治疗或预防疾病而开给药房配方用药的重要书面文件,既是给中药调剂人员的书面通知,又是中药调剂工作的依据,也是计价、统计的凭证,且有法律意义。处方用药的科学正确与否,事关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用药安全。笔者从药剂专业毕业后曾从事中药配方工作7年,从历年的调剂工作中发现中医处方用药存在某些较突出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1999年-2006年中医处方1000张,存在问题的处方有32张,不合格处方率达3.20%。其中有些处方同时有多处问题存在,特挑选有代表性的处方分析如下。

1.超量用药

超量用药是目前中医处方十分普遍的现象,指处方中药味的量明显超出《中国药典》规定的常用量。从本质上讲,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是其所含的有效化学成分(药效成分)。中医在诊治中按辨证论治的原则为患者所开具的处方,不仅其药物组成,而且各药味的用量大小都直接与药效成分的发挥相关。但不是量越大越好,如细辛的使用自古有“不过钱”之说,即临床用量超过3g时,有使用不安全问题,现已证实其地上部分含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故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细辛药用部位为根,删除了含毒性成分的地上部分。而在临床的处方中,却用到了20g,马兜铃酸虽中毒缓慢,但严重时可出现肾功衰竭、尿毒症而死亡。

不少中医药人员认为,当前中药存在炮制不规范、人工栽培养殖品增多等问题,引起质量下滑,只有增加用药量才能保证药效。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首先,随着中药材生产及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不断加强,中药质量在不断提高[1]。况且中医常用的很多大量品种,数百年或更长时间以来就使用人工栽培品,不存在质量下降的问题。

2.药味偏多

处方药味偏多,即每剂药方由近20味药甚至更多的药味组成,在抽查的处方中发现,由于药味偏多,处方平均用药剂量均高达约200g/剂甚至以上[2],最重有达457g/剂。用药味数偏多使“君、臣、佐、使”的规律难以体现,不仅影响到中药疗效发挥,而且在煎药时由于众多化学成分的干扰或相互作用,可能产生不利的化学变化,导致中药的不良反应,同时也是对药材资源的一种浪费。

3.同类药的合用问题

这里的同类药合用是指中医常将两种药性与疗效特别相近的药味相互 配对 使用或相须为用,目的是增加疗效。如合用“二芽”(麦芽、谷芽)以提高消食健胃作用,并用“乳、没”(乳香、没药)以增强活血止痛生肌作用。但对于有毒性的药物,如川乌与草乌,因二者均主含乌头碱(aconitine)等多种毒性脂型生物碱成分,《中国药典》本身规定其内服时均应先煎或久煎(以降低毒性),如在不减小用量的情况下合用,极可能使毒性成分含量超过药用安全范围。故笔者认为毒性成分相同的药味不可盲目合用。

4.脚注遗漏

这是一个常见而又议论较多的问题。中医处方的“脚注”是指在处方药名前、后注示说明性术语,用以对该药味的来源或产地、规格、炮制加工、煎法用法等情况作出说明。目的是保障用药准确、用药质量及服用后的疗效与安全。一是说明药材的来源或产地,如川贝母、北山楂、怀地黄、川黄柏等,二是控制饮片的特殊质量,如黄芩开“条芩”或“子芩”(指黄芩中较嫩的根)时,则所含药效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等的量比老根“枯芩”中为高,三是指明炮制要求,如生首乌与制首乌,生用治疗肠燥便秘、降血脂,制用补肝肾、填精血、乌发强筋骨;四是说明特殊煎法服法,如矿石、贝壳、甲壳类药味须注明“先煎”,以便使难煎出的药效成分充分溶出,大黄、番泻叶及含芳香性挥发油类成分的药味应标明“后下”,以免久煎降低疗效或使挥发性有效成分散失。此外,还有另煎、包煎、冲服、烊化等等特殊要求,均有利于患者服用或疗效发挥。

二、讨论与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处方用药是一项十分严谨的技术工作,事关防病治病安全有效的大事,不仅要求书写认真、细致规范,还要求临床医师彻底弄清每一处方药味的品种规格、炮制加工、药效成分、理化性质、毒副作用,以及正名与别名等方面的异同。处方用药涉及到医与药两个方面,在临床医师辨证论证、理法方药完全正确的前提下,还要求药房配方时做到准确无误,药房人员应该能够在用药品种来源、药材饮片的理化性质等方面对医师用药给予咨询建议及监督。此外,医院还应定期组织医药人员学习新的药物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术。这样方可从根本上保证中医处方用药的准确、科学、有效与安全。

参考文献

[1] 万定荣,陈科力.近年武汉市区中药材原料与饮片质量调查与分析[J].中药材,2003,26(10):766.

[2] 姜翠敏,王洪泉,蔡玉凤.上海市部分医院中医处方用药剂量调查[J].中成药,2001,23(12):907.

中国国科学家与临床医师联手,从分子水平揭开了小檗碱(黄连素)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奥秘。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世界权威杂志《自然医学》(《NatureMedicine》)上,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重视和评价,这是发掘祖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着中国天然药物研究正逐步获得领先世界的成就。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蒋建东博士领导的课题组经过多年攻关,从基因序列、细胞、动物实验以及临床治疗等多个层面和角度,对小檗碱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药理作用、药效和分子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他们发现,小檗碱是在基因转录后水平上,通过作用于3'UTR区域稳定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mRNA(信使核糖核酸)来降低血脂的,与目前使用的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作用机理完全不同。这在理论上为寻找新型降血脂药物提供了新的分子靶点。临床研究表明,口服小檗碱(三个月每日1克)可以使高血脂病人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下降20%~35%,这一结果进一步被高血脂金色仓鼠模型动物实验所证实。课题组骨干、南京市第一医院魏静医师和来自美国加州帕拉尔托荣军医院的华裔科学家刘敬文博士均表示,小檗碱可能成为他汀类药物的替代药,并有望用于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心血管疾病。

药学关于降血脂类药物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无论对普通大学毕业生还是成教毕业生都是个挠头的问题,开题报告、参考文献等等都是让人十分烦恼的事情,下面YJBYS我为大家带来药学毕业论文,欢迎阅读!

【关键词】 中药 降压

【摘要】 高血压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据统计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超过1亿人,并有上升的趋势,其严重并发症-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主要致死、致残的病因。治疗高血压疾病的药物主要包括利尿剂、血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这些药物虽然降压效果快,但都有一定甚至较明显的不良反应,而且停药后血压回升快,难以达到长期治疗和预防的目的,其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抗高血压的中药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作用,尤其是在改善高血压并发症时有一定疗效。现浅谈一些中药的.高血压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1 钩藤

钩藤味甘、性微寒。《本草学》载有清热、平肝熄火、镇痉等功效,用于头痛眩晕、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等。钩藤中含有多种吲哚类生物碱,其中有效降压成分为异钩藤碱和钩藤碱。

钩藤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中药,不但具有抗高血压作用,而且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抑制血栓的形成松弛血管平滑肌作用。其降压机制被认为是由于直接和反射性的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及其对交感神经或神经节的阻断作用。钩藤碱通过Ca2+通道的阻滞作用而引起血管扩张,使外周阻力降低,此作用与经典的钙拮抗剂相似,故推测钩藤也是一种钙拮抗剂。

2 葛根

异黄酮类化合物是葛根的主要有效成分,其中含量较多的有葛根素、黄豆甙元。葛根素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肌细胞,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大脑氧供的作用,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其降压机制是通过β肾上腺受体阻滞患者作用而完成的。还能对抗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升压作用,减弱甚至完全抵消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增强其降压作用,葛根对高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葛根能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类系统和降低儿茶酚胺含量有关,还能逆转高血压患者左心肥厚,降低心血管病危险,对高血压患者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3 夏枯草

夏枯草具有抗肿瘤、降压、抗类、抗菌、利尿等作用,且对血压有双重调节作用。夏枯草提取物夏枯草甙(PVS)有降压作用,PVS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夏枯草治疗辨证为肝火上炎络脉郁滞的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的降压作用,还可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4 罗布麻叶

罗布麻叶主要降压成分是槲皮素、总黄酮,具有降血压、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减少毛细血管脆性、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作用。并通过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电压依赖性Ca2+通道和受体操纵性Ca2+通道双重抑制作用,降低细胞内游离Ca2+水平,这可能是舒血管降压机制之一。

5 决明子

决明子的水浸液、醇水浸液和乙醇浸出液有降低血压及利尿作用。动物实验对大鼠收缩及舒张压明显降低,其降压作用强度及持续时间显著强于利血平。经实验研究,决明子中蛋白南、低聚糖及蒽醌苷有降压作用。决明子蛋白质产生的降压作用,与该蛋白质在肠道内分解后形成的氨基酸和多肽短链的吸收入血有关。决明子低聚糖产生的降压作用,与其促进肠道双歧杆菌的增殖有关。决明子蒽醌类还有利尿作用,可能是决明子起降压作用的原因之一。

6 黄芪

黄芪降压成分是r-氨基丁酸及黄芪甲甙,具有扩张血管、抗缺氧、降低大鼠肺动脉中肢原纤维含量及强心利尿作用。其降压机制可能与扩张血管、抑制Ca2+内流、中枢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肽释放与羟脯氨酸有关。黄芪降压特别迅速、短暂,连续给药无快速耐受现象。

7 桑寄生

桑寄生含广寄生甙及槲皮素等,常用作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其降压机制是通过调节血清激素水平、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含量,达到保护中小动脉内皮细胞,逆转平滑肌细胞增殖,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

8 杜仲

杜仲主要降压成分为松脂醇二葡萄苷,其降压机制是通过直接扩张血管和抑制血管运动中枢而使血压下降。杜仲在降血压的同时,还能调整血脂,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即减少心脑血管的发病率。杜仲降压疗效平稳、无毒、无不良反应。

高血压是当今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它明显增加心、脑、肾、血管靶器官的损害。中药降压不如西药速度快、降压作用强,但其作用是多靶点的,在降压的同时,还兼顾高血压的其他病理环节,具有改善微循环、降脂抗氧化、保护内皮、调节血管活性物质等作用。因此,中药能明显改善高血压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在靶器官保护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深信中药降压前途广阔。

参 考 文 献

[1]宋纯清.钩藤不同成分降压作用[J].中草药,2006,31(10):762-764.

[2]周程艳,王树华.钩藤碱的药理研究[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22(1).

[3]怡悦.钩藤对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医中药,2008,2498,8.

[4]王靖,吉民.葛根素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08,32(2):70-73.

[5]刘真.夏枯草治疗高血压的研究[J].陕西中医,2006,27(2):162-163.

只要题目么?1多肽、蛋白质药物分析的进展 2 xx中药的化学成份及药理研究进展(要点:植物来源;化学成分研究;药理研究进展;结论与展望) 3 治疗用抗体类药物研发进展 4 “洋中药”现状及分析 5 中药红曲降血脂药理作用及其处方制剂(产品)分析 6 中国市场抗氧化产品(药物、保健品)中药调查及其市场前景分析 7 葡萄籽的化学成分及其在应用前景分析 8 药物发现的新途径 9 海洋共附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10 海星毒素的研究进展 11 抗心律失常药研究进展

药学论文是药学工作者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重要体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医院药学服务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人们健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要求有用药知情权和用药选择权;另外,药品分类制度的实行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乐于采取自我药疗的手段来进行保健与治疗。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保证用药的安全与效果,提供全面的药学服务,已经成为了广大医药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药学服务的现状

1.1药学服务体系未形成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药学服务的概念与体系,并且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与之相适应,同时还有相应的行业自律的管理机制来弥补法律规定上的不足。

而药学服务这个概念引入我国的时间还不久,当前药学服务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大家对药学服务的认识还不够,药学服务体系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

1.2药学服务机构不完善 提供药学服务的一个重要场所是医院药房,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药房进行的仍然是简单的制剂、处方调配、发药的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封闭的、被动的服务模式上。

医院药房的药师在工作中缺乏与医师和患者的交流沟通,不能主动地参与药学服务工作。

社会药房作为另一个提供药学服务的重要场所,在欧美发达国家也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

在我国,有相关数据表明,药品供应重心正逐步地由医院药房向社会药房转移,民众日常使用的药品有一半来自医院外药房的比例。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药房更应该发挥药学服务的作用,但是实际情况非常不令人满意。

目前,我国社会药房的药师主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药物销售上,对如何做好药学服务及其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服务范围狭窄,缺乏深度和广度,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用药的质量、效果和安全。

1.3药学服务提供者整体素质堪忧 作为药学服务提供者的药师,整体素质堪忧。

在最近的一次对执业药师调查的数据显示,71.9%的被调查人员对于常用OTC 药物的使用方法比较熟悉;67.4%的人认为能够准确理解开方者的意图, 并按照要求调配处方; 50.5%的人认为熟悉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47.2%的人认为熟悉常用抗菌药物的治疗周期。

这表明多数被调查者的工作还处于药师工作比较初始的审核、调配处方阶段,缺乏提供药学服务所要求的能力,在提供药学服务方面还存在相当的困难。

2药学服务开展不力的原因

2.1药学服务起步晚,缺乏制度保障 我国,传统药学工作理念现在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而药学服务的理念进入我国也不过短短数年,影响甚微。

直至2003年2月25日,我国第一个与药学服务相关的行业规范《优良药房工作规范(试行)》(GPP)才由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发布。

而相关的法律法规至今也还没有能够制定出来。

缺乏国家法律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仅靠一部行业规范来推动药学服务的发展确实举步维艰。

2.2药学服务提供机构对药学服务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医院长期以来"重医轻药",医院药房工作质量的评价标准并没有将药学服务质量纳入其中,主要以药品供应以及药房经济效益情况为依据。

对药师工作的评价也不考虑药物治疗效果。

这使得药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更重视药品的供应,而不是如何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

而社会药房的发展仍在起步阶段,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与发展的规律认识不够,在经营上以经济效益为重,对药学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少开展药学服务的氛围。

大部分社会药房药师的工作以销售为主,有的地方甚至让药师当起了"药托"。

2.3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与选拔机制存在问题 我国药学高等教育一直沿袭前苏联过于学术化的培养方式,药学课程的设置以化学为主干,知识系统主要是为科学研究服务。

而生物医学课程所占比例很小,导致学生生物医学知识欠缺。

同时,药学学生临床实习时间普遍不足甚至没有,这很不利于对学生实际处理合理用药问题能力的培养。

药学服务要求药师不仅要懂得药学知识,还应该懂得医学,管理学的知识,并且还要具有较强的与医生和患者交流的能力。

以目前的药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不足使他们对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感到力不从心,只能充当"药品售货员"的职能。

另外,作为药师选拔机制中重要一环的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其内容的设置偏重于工业生产及大化学知识方面,忽略了临床用药、药房咨询、用药指导等方面的知识考核。

这种机制很不利于选拔具有药学服务能力的专业人才,也使得执业药师资格的获得者不重视临床实践,导致我国执业药师普遍缺乏面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能力,对于处方药物是否会发生相互作用,剂量是否正确等问题,缺乏审核把关的能力。

3解决开展药学服务困境的对策

3.1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药学服务体系 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确立一套药学服务标准化方法指导原则。

以WHO的GPP的主要内容与要求为依托,参考发达国家的药学服务相关规范,结合我国目前医疗改革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与药学服务相关的法律规范与行业规范。

根据医院药房与社会药房各自的特点,确定相应的药学服务实施的量化指标。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有关各界充分认识药师在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和实施药学服务能够给患者和社会带来的益处。

全方位推动我国药学服务事业的发展。

3.2转变观念,建立新的药房工作制度 无论医院药房还是社会药房,都应该明确这一点,药房其实不只是卖药,在销售药品的同时,还应把健康提供给消费者。

充分认识到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不但可以使消费者获得更好的治疗与保健,同时也可以提高单位自身的竞争力。

将药学服务纳入药师的评价体系,以GPP为指导,重新构建药房的服务规范。

根据医院药房和社会药房的不同情况设置各自专门的药学服务区域,配备相应设施,安排专职药师,提供相应服务。

3.3改革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与选拔机制 优化教学计划,改革传统教育模式。

调整化学类课程内容与学时,增加生物医学课程,临床基础课程以及管理类课程,使药学教育模式由"化学模式"转为"生物医学-管理学-药学"模式。

增加临床实习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机会直接面对患者,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参与建立患者药历,对治疗药物进行监测等工作,培养他们的药学服务意识与能力。

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发展的要求与转变

【摘要】 随着医药卫生改革和现代制药技术的发展,医院药学逐渐由以往的单一供应服务型模式向科技服务型扩展,从传统的药品调配到参与临床的合理用药是药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医院药学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

【关键词】 医院药学; 发展

在医疗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已经逐渐成为药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

医院药学的发展,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影响,时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药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

本文从药学发展的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如下。

1 医院药学的概念

医院药学是研究、实践医院药品供应、药事管理、药物制剂、药学技术和以患者为中心、药品为手段,运用药学专业知识指导、参与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1]。

医院药学包括下列专业:药品调剂、药品供应、药物制剂、药品检验、临床药学、临床药理、药事管理、药物研究等。

其内容涉及化学、物理学、药理学、药剂学、临床医学、治疗学、生物学、临床检验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信息学、法学和伦理学等学科。

医院药学这一概念是20世纪40年代中期由美国提出的,现已广泛为世界各国所接受,我国在80年代才明确提出这一概念。

2 医院药学的发展阶段

随着社会化的前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医学药学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

医院药学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

2.1 传统药学阶段 传统的药师服务是按方配发药品。

在配方服务岗位上,药师的责任主要是认清处方、保证质量和交待清楚用法,通过发药窗口与患者接触。

药剂科的工作就是保障药品供应、调配简单制剂。

2.2 医院药学服务阶段 此阶段的特点是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临床药学服务。

自70年代末临床药学概念引入我国以来,全国各医院根据自己的特点积极开展了临床药学实践。

临床药学的兴起是药师服务的一次突破。

药师与临床结合,参与药物治疗,推动合理用药。

在药师与患者关系方面突破了原来配方的局限,关系到患者的用药方案,调剂工作由传统窗口供应服务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

2.3 药学监护阶段 90年代初,美国Minnesota大学药学院Hepler和Srtand教学提出了药学监护(Pharmaceuical Care, PC)的概念[2],这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医院药学界的广泛关注。

按照最初定义,药学监护是提供负责的药物治疗,目的在于实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既定结果。

这些结果包括:(1)治愈疾病;(2)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症状;(3)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4)预防疾病或症状的发生[3]。

指出药学监护具有3种职能,即识别潜在的和实际存在的药物问题的发生。

美国《医院药师协会》药学监护的统一定义是:药师的使命是提供药学监护。

药学监护是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关心照顾,目的是获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确定结果。

由于上述定义不够完善,又作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新的定义为“药学监护是执业者(如临床药师)对患者药物有关需要承担责任并为满足这些需要负责实践”。

PC强调药师在药物治疗中必须承担责任,要求医院药学的各个环节都要以患者为中心,药品为手段,运用药学专业技术知识来开展工作、提供服务。

例如,用艾绒不仅达到治疗的目的,还要考虑到患者生存的质量;解除患者用药顾虑,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宣传药物的正确使用,防止药品不良反应;如何减轻患者负担等。

“PC”这一概念的出现,标志着医院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时代。

人们开始明确医院药学专业的发展方向,认识到医院药学实践必须由过去“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即从“对物”转变为“对人”,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在药房)等候服务为上门(病房、门诊)为患者服务。

PC要求药师必须去临床,成为药学治疗小组成员,直接接触患者,参与临床药学治疗,并对患者的药物治疗结果承担责任。

也就是说,医师和护士合作共同对患者的健康负责。

药学监护与医疗监护、护理监护一样,是为了满足患者需要,是强调患者药物治疗有关的需要。

药师需要弄清楚患者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非处方药物OTC),根据患者的情况,评估用药是否合理有效,制定治疗方案,并对治疗的进展情况定期随访。

药师必须学会如何确定患者的药物治疗需要及如何制定满足这些需要的监护计划。

近年来,国外医院药学学科发展突飞猛进,逐步从多年来医院药学的单一供就服务型模式向科技服务型发展,以患者为本,向临床延伸。

药学部(药剂科)在医院是技术职能部门,不是单纯“买卖药品”。

结合到笔者所在医院,自从开展临床药学以来,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做了大量服务于临床的工作,如:首先建立了由医师、临床药师和护士组成的临床治疗团队,开展起了具体的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开展药学查房,为患者提供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加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和疑难、危重患者的医疗救治,协同医师做好药物使用与遴选;对临床药物治疗提出意见或调整建议,与医师共同探讨对药物的治疗方案。

开展了使用抗生素专项整治工作,已进行了临床应用监测,对临床大夫实施了处方点评与超常预警,从而促进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同时,掌握与临床用药相关的药物信息,提供用药信息与药学咨询服务,向公众宣传合理用药知识,真正使临床药师在治疗患者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未来医院药学发展方向主要是药学监护。

面向21世纪,适应医学药学发展的要求,承担起患者监护中的责任,为药师在患者治疗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机遇,也是挑战。

另外,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医疗保险制度的出台和对药品收入在医疗保险制度中的规定要求必须重视合理用药,避免造成药品浪费,减少患者经济负担,逐步实施药学监护实践,推动我国医院药学不断向前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吴永佩.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

[2] Heple CD, Strand LM. Opportumities and resplnsibil ities in pharceutical care[J]. Am J Hosp pharm,1990,47:533.

[3] 余自我,王宏图,张楠森.药学监护实践――21世纪中国药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6):355.

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发展的要求与转变【2】

[摘要]新形势下,笔者就临床药学管理思想,电脑网络化管理,信息与咨询服务,提高药师专业知识等方面分析医院药学面临的要求和转变。

关键词:临床药学网络化管理信息服务专业知识

随着科技进步与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用药需求不断增加。

面对新形式的发展与变化,现代医院药学如何转变职能、拓宽药学服务的内容、转变药学人员的思想观念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是对医院药学发展的一个挑战。

医院药学要正确处理并兼顾国家、患者、医院三者的利益,通过医、药、护三方密切合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在药品使用中体现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开展药学技术服务。

笔者在多年的药师工作实践中,积极思考,总结经验,认为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转变。

1建立临床药学管理思想

传统的医院工作模式使药学专业人员的职能停留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事务性工作上,医院领导对医院药学重视不够,这为临床药学的发展造成了困难。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医院应定期安排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药师学习必要的临床医学知识。

使之在科室轮转,参与管理患者,处理医嘱和药物治疗,增进医、药、护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医院药师的药学服务水平,推动临床药学工作的发展。

事实上临床药学已经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通过药师进入临床,协助医师提出个体化给药方案,并监测患者的整个用药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临床疗效。

药师走向临床,医药结合,参与合理用药,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有效,这是临床药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加速临床药学发展的关键。

培养专职临床药师长期深入病房参与药物治疗,发挥药学所长,积极培养药师走向临床与医师合作,为病人药物治疗服务,加快临床药学发展。

通过药学与临床医学的有效结合而实施医院药学及药学监护工作,药师的工作才不再是单纯地保证药品质量,而是以病人为中心,与医师合作共同保证服务质量。

即根据各个医院的特色和技术要求,将药学实践工作尽可能与临床分科接轨,划分为专科药师,以便提供相应的高质量的药学服务。

2进一步加强电脑网络化管理

目前我国医疗行业已基本进入电脑全程化管理。

从药品入库开始基本实现了电算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药品管理方面,由于数量完全在控制之下,不仅可以减少无意的浪费,还可以杜绝工作人员私用和盗用。

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减少了病人看病的环节,使整个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水平,从而整体提高了服务质量。

同时,为了加强医疗管理和工作需要,药品电脑管理系统程序须不断完善与更新,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和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电脑用于药品管理,主要是药库和药房药品等,应加强提高计算机药品系统程序,实施全程电算化管理,促使药房药品数量、金额双向管理,避免收费处划价的药品库存不稳定。

3加强药物信息、咨询工作,开展信息资料交流和咨询服务

药物信息交流及咨询服务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医院,这方面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

但从发展来看,不仅是选择、储备各种医药书刊、杂志及资料供药学人员参考和编写定期刊物供院内医务人员参考,如何扩大服务范围,值得研究,例如编制本院病人用的药品资料,为药事委员会编写和修改本院处方集,提供拟增添的新药系统资料与原有同类药物相比和价格分析,汇总有关物药不良反应资料,供增删药品品种参考。

提供有关药物及医疗保健方面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信息,将有关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帮助医药人员在为病人治疗、科研、学术活动中提供服务,建立院内计算机联网的药物咨询系统,开展咨询服务,争取与院外药物信息交流。

4不断提高药师的药学专业知识

促进合理用药是药学服务的核心内容,药物则是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载体。

所以药师必须加强药物结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机制等知识的学习,并在为病人提供药学服务同时,要积极参与药物不良反应监察、药物流行病学研究、药物经济学分析、药物利用评价、新药开发等相关课题的研究,不断拓展医院药学领域的深度和广度。

作为综合性医院的药师还应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有义务为实习生、进修生、医护人员开展学术讲座及至整个社会进行临床药学普及知识教育。

总之,在新的形式下,医院药学需要在制度上做相应的转变,以及严格要求药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满足科技进步与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严宝霞.临床药学各论[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999.

[2] 王茜,朱立勤.提高新时期现代化.医院药学的服务质量[J].天津药学, 2008, 20(6): 49-50.

[3] 张琦媛,关于县级医院药学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J].医院管理,1007-8517 (2010) 02-0203-01.

[4] 蒋亚萍.加强医院药学管理创新医院药学服务[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2):106-108.

枣糖降血脂研究论文

红枣富含铁,铁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需元素,吃红枣可以补气生血,适宜于体质虚弱,贫血者以及女性月经后食用。

红枣富含钙,铁以及丰富的黄酮类物质,能够疏肝解郁,养血安神,有明显的镇静催眠和降压作用,适宜于调理焦躁不安,心神不宁或睡眠不好的情况。

红枣能减轻毒性物质对肝脏的损害作用,适合那些肝功能比较差的人群食用。每天用红枣泡水喝,坚持一个星期,身体内的血清蛋白会有明显增加,可以起到很好的保肝排毒功效。

红枣具有抗过敏作用,所含有的环磷酸腺苷可以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解除,哮喘停止。

鲜枣含糖20%-36%,干枣含糖55%-80%,它含热量大,可以代粮,历史上常作救灾之用。维生素C含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每百克含量达0.l-0.6克,比苹果、桃子等高100倍左右,维生素P的含量也是百果之冠,人们赞大枣是“天然的维生素丸”。

红枣,又名大枣,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鼠李目、鼠李科、枣属的植物。它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具有滋阴补阳的功效。

红枣又称大枣、干枣、枣子等。红枣富含蛋白质、脂肪、糖 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以及磷、钙、铁等成分,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美称。红枣富含的环磷酸腺苷,是人体能量代谢的必需物质,能增强肌力、消除疲劳、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作用。红枣具有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等功效,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倦怠无力、失眠等患者良好的保健营养品。红枣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贫血、过敏性紫癜等症有较好疗效。红枣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及环磷酸腺苷,有较强的抑癌、抗过敏作用。美容作用面色红润因为红枣具有养颜补血的作用,如果经常用红枣煮粥或者煲汤的话,能够促进人体造血,可以有效的预防贫血,使我们的肌肤越来越红润。美白祛斑红枣中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C和环-磷酸腺苷,能够促进我们肌肤细胞的代谢,防止黑色素沉着,让我们的肌肤越来越洁白细滑,达到美白肌肤祛斑的美容护肤功效。延缓衰老红枣能够养血安神、滋补脾胃,如果年老体弱的人群经常食用红枣的话,能够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如果是上班族食用红枣的话,能够增加食欲,缓解紧张的情绪;如果晚上泡一杯红枣茶的话,可以有效的治疗失眠。防癌、防高血压红枣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P,这两种维生素对预防 高血压、高血脂、防癌有很好的作用。

红枣营养十分丰富,鲜枣含糖20%-36%,干枣含糖55%-80%,它含热量大,可以代粮,历史上常作救灾之用。维生素C含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每百克含量达0.l-0.6克,比苹果、桃子等高100倍左右,维生素P的含量也是百果之冠,人们赞大枣是“天然的维生素丸”。每百克鲜枣中含蛋白质1.2克,也几乎是鲜果类之冠。干红枣产热量极高,每百克红枣可产热量约1200-1300千焦,接近于葡萄干,而且蛋白质、钙、磷、核黄素、尼克酸的含量又高于葡萄干。所以,人们历来就把红枣视为极佳的滋补品。“一日食三枣,百岁不显老。”红枣不但是美味果品,还是滋补良药,有强筋壮骨、补血行气、滋颐润颜之功效。红枣能作为药用,早在《本草备要》中就有记述。说红枣能“补气益中,滋脾土,润心肺,调营养,缓阴血,生津液,悦颜色,通九窍,助十二经,和百药。”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大枣气味甘平,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久服轻身延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红枣对过敏性紫癜、贫血、高血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胃肠道肿瘤具有疗效。经常服用红枣,可以强化肝功能,补足血液。如果再配以别物,效果更佳。红枣加米煮粥,可治疗脾胃不良、湿寒胃胀。用红枣20克,龙眼干20个,蜂蜜少许,放锅内添水二杯,弱火熬,当茶饮,使人睡得香甜。增强活力、保持旺盛的精力。民间早有“五谷加红枣,胜似灵芝草”之说,愿人们秋冬令多食红枣,有利于人们养生、健美、延年。红枣古称“木本粮食”,是营养价值很高的天然滋补食品。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红枣主治腹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和百药、补血降压、补肾健脑。“华佗的门生吴普也曾说:”枣主调和,益脾气,令人好颜色,没老气”。枣可谓“百果之冠。

枸杞降血脂的研究论文

枸杞自古就被当作是滋补佳品,如今现代医学还证明,枸杞竟还有降糖效果。那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枸杞真能降血糖吗?枸杞应该怎么吃来达到降糖效果?又该注意哪些禁忌?

科学实验表明,枸杞提取物对糖尿病有显着而持久的降糖作用,可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修复受损伤的胰岛细胞,使糖耐量增强。这种物质就是枸杞多糖,它有较好的降糖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胰岛细胞释放胰岛素所起作用。

枸杞

老年人吃枸杞,确实有降血脂、降血压、延缓衰老的作用。枸杞能够降血糖、软化血管、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对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

糖尿病属于“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病症,而枸杞可以滋补肝肾之阴,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因此可以作为糖尿病辅助治疗的单味中药之一。同时,医生也认为枸杞水是治疗糖尿病夜尿频、夜尿清长等症的常用药。枸杞子有治疗头晕、目眩、目昏多泪、消渴等功效,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服用。还有,糖尿病人长期小剂量吃枸杞,可改善糖尿病口渴的症状。

枸杞

所以,从以上角度来看,血糖高患者吃枸杞子是有益的。

枸杞虽好,但毕竟不是治疗糖尿病主要的手段。虽然枸杞提取物有降糖作用,可是枸杞成品的含糖量还是非常高的,不可以因为其有降糖作用而一次大量服用。需要注意的是,枸杞子每100克含糖19.3克,糖尿病者要慎用,不宜过量。

用枸杞泡水或煲汤,或者蒸熟后嚼服都有较好的保健效果。但只饮汤水并不能完全吸收枸杞的营养,特别是当时间或温度不够时,溶出来的生物活性物质(如枸杞多糖、类胡萝卜素)比较少。这类活性成分的含量高低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烹调容器(杯子或罐子),使用的水量,水的温度,枸杞的加入时间,是浸泡还是搅拌,枸杞是吃下去还是去除掉等。

枸杞

有实验研究了枸杞用热水冲泡后的色泽,和对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多糖、多酚、黄酮类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烹调温度和时间的增加,枸杞水浸提液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增加,抗氧化活性增强。其中,活性成分的含量高低顺序为:总多酚>总黄酮>总类胡萝卜素>总多糖。

今天跟大家讨论一下大家保温杯里常见的“枸杞”,不少人认为,医食同源之枸杞,具有抑制肿瘤生长、激活免疫细胞、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长期服用无致畸、致突变作用。枸杞及枸杞多糖提高免疫效应,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防治与中医“滋补肝肾、治消渴”的理论相一致,因此枸杞子成了很多人保温杯里的标配。

枸杞为医食同源常用药物,民间常用代茶饮、煲汤等,以滋补强壮身体。中医认为枸杞甘平质润,为滋补肝肾之药。适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消渴遗精等症。现代研究表明,枸杞及其多糖具有良好的免疫促进、延缓衰老、抗辐射损伤、降低血糖、降血脂、抗氧化以及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等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老年化,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习惯的改变,精神应激的增加等,使得人们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障碍。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因此,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于防治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因此,合理服用枸杞,特别是对中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肿瘤、糖尿病患者,可强壮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临床试验证明,枸杞富含枸杞多糖、多种氨基酸、类胡萝卜素、维生素及矿物质,具有多种药理功效,对降血糖的成分主要是“枸杞多糖”。研究显示:枸杞多糖作为药食两用的植物提取物,对人体无害、安全性高、获取方便,对2型糖尿病人有降血糖作用,能够改善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的症状。

但枸杞多糖作为从枸杞子中提取出的多糖类大分子,是枸杞的主要活性成分,对于枸杞多糖的降血糖机制目前还未明确。目前关于“枸杞多糖”降血糖的相关实验都在“动物学实验”阶段,大规模的人体实验证据并不充分。研究表明枸杞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体内的玉米黄质、叶黄素水平,并且能够削弱缺氧和线粒体应激反应,降低缺氧诱导因子以及热休克蛋白,促进能量代谢以及改善机体氧化应激。

这些研究也提示枸杞多糖降血糖作用与其剂量相关,研究普遍认为高于40mg/kg的枸杞多糖作用于老鼠后,能降低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从而起到降低血糖作用,并且其降糖机制可能与上调GCK、PK、GULT4表达有关。

既然枸杞多糖降血糖作用与其剂量相关,我们怎么能找到含量较高的枸杞呢?枸杞作为药食同源的中药之一,以往人们认为粒大、饱满、肉厚、色鲜红、籽少、味甜者为佳,但其发挥药效的主要物质基础:多糖类成分含量并非随之也高,曾报道了类似的研究结果。因此,当枸杞作为保健品或临床用药时应慎重选购。

我们以宁夏枸杞举例:

宁夏种植枸杞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其果实硕大、肉质饱满、味美甘甜、色泽红艳,不仅外观令人赏心悦目,内在质量也是全国之最,被誉为“红宝”,堪称宁夏五宝之首。但研究显示:宁夏银川和青海小粒枸杞中多糖的含量较高,且均高于大粒宁夏中宁枸杞。宁夏中宁虽为枸杞的道地产地,但其出产的枸杞中多糖含量并非都最高,因此,当评价及考量枸杞质量时应综合考虑其多糖含量及产区等因素,更为重要的是要进行枸杞的药效、糖含量和产区道地性相互关系研究,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判断。

大家可以用枸杞泡水喝、嚼食或跟其余食物混合后应用,但不能片面夸大枸杞的作用,对于大部分疾病,食疗的效果也是十分有限的,且因人而异。日常适当吃点枸杞来补充有益成分是不错选择,不过也不要降血糖的作用,就一次性大量服用。糖尿病患者每天的枸杞食用量最好控制在10克以内,且身体处于外邪湿热、脾虚有湿等情况的患者,最好遵照医嘱食用。

能!枸杞的药用功效 枸杞又称枸杞子,为双子叶植物药茄科植物枸杞的成熟果实。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柄,置阴凉处晾至果皮起皱纹后,再暴晒至外皮干硬、果肉柔软即得。遇阴雨可用微火烘干。具有多种治病养生功效,是卫生部批准的药食两用食物。枸杞子从诗经“集于苞杞”时起,便用于医药,迄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自古就有晋朝葛洪单用枸杞子捣汁滴目,治疗眼科疾患的故事。枸杞子之名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枸杞子每100克中含有蛋白质4克、脂肪0.8克、糖类19.3克、钙55毫克、磷86毫克、胡萝卜素8.6毫克,以及各种维生素。营养成分十分丰富。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和钙、铁等都是有利于眼睛健康的营养物质,故有明目之功,俗称“明眼子”。历代医家治疗肝血不足、肾阴亏虚引起的视物昏化和夜盲症,常常使用枸杞子。 一、中医药相关记载 【功 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 【主 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 《神农本草经》“久服坚筋骨、耐寒暑,轻身不老。” 《药性论》: “补益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 《食疗本草》:“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去虚劳。” 《本草纲目》:“甘平而润,性滋补……补肾、润肺、生精、益气,明目。此乃平补之药。” 《本草述》:“疗肝风血虚,眼赤痛痒昏翳。治中风眩晕,虚劳,诸见血证,咳嗽血,痿、厥、挛,消瘴,伤燥,遗精,赤白浊,脚气,鹤膝风。” 《本草汇言》:“能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火可降, 风湿可去。有十全之妙用焉。” 【性味归经】:甘,平,无毒。入肝、肾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熬膏、浸酒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外邪实热,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 【药物配伍】:配菊花,共用于肝肾虚损之目昏瞻视,目生云翳,有明目之功。配熟地黄,相须为用,共用于肝肾阴亏之腰膝酸软,月经不调,遗精,早衰之候,亦可用于肝肾精血不足之头晕,耳鸣,二目昏花等候。配北沙参,用于肺胃阴伤之咳嗽咽干,阴虚肺痨,消渴瘅中,热病伤阴之候。配女贞子,用于肝肾精血不足之头昏目眩,视物不清,目生云翳或暴盲,须发早白,腰膝酸软等候,相须为用。配菟丝子,合用于治肾精不足,肝血亏损之二目昏花,视瞻昏眇,遗精早泄,头昏耳鸣,腰痛。配何首乌,平补肝肾,益精补血,乌发强筋。配麦冬,用于热病伤阴,阴虚肺燥,消渴瘅中之候,有协调作用。配黄精,可滋阴补血,枸杞助黄精养阴润肺,黄精助枸杞滋补阴血,相须为用。 二、现代医学药用功效 1、免疫调节:枸杞子富含枸杞多糖,枸杞多糖是一种水溶性多糖,由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鼠李糖这6种单糖成分组成,具有生理活性,能够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抑制肿瘤生长和细胞突变。 2、抗衰老:免疫衰老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枸杞多糖(LBP),能明显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人体抗衰老功能。 3、抗肿瘤:枸杞多糖不仅是一种调节免疫反应的生物反应调节剂,而且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发挥抗癌作用。 4、抗疲劳:枸杞多糖能显著增加小鼠肌糖原、肝糖原储备量,提高运动前后血液乳酸脱氢酶总活力;降低小鼠剧烈运动后血尿素氮增加量,加快运动后血尿素氮的清除速率。这表明枸杞多糖对消除疲劳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5、抗辐射损伤:枸杞子有抗Y射线辐射、保护机体的作用,可作为辅助药物来配合放疗等抗肿瘤治疗,减轻放疗的毒副作用,提高疗效,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 6、调节血脂:枸杞子能有效降低患高脂血症的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含量,具有明显的降血脂、调节脂类代谢功能,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7、降血糖:枸杞多糖能明显增强受损胰岛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提高胰岛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减轻过氧化物对细胞的损伤,降低内二醛生成量,这表明枸杞多糖对胰岛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8、降血压:枸杞多糖可降低大鼠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见效果);降低血浆及血管中丙二醛、内皮素含量,增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释放,防止高血压形成。 9、保护增强生殖系统:枸杞子可增强生殖系统功能,加强离体子宫的收缩频率、张力及强度。枸杞多糖可使睾丸受损伤的大鼠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升高;增加睾丸、附睾的脏器系数,提高大鼠睾丸组织SOD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使受损的睾丸组织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 10、提高视力:人体的视网膜光感受器是由视黄醇和视蛋白所构成,枸杞中所含丰富的B一胡萝卜素可在人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而维生素A可生成视黄醇,从而提高视力,防止黄斑症。 11、提高呼吸道抗病能力:枸杞富含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转化成维生素A,具有维持上皮组织正常生长与分化的功能,量充足时可预防鼻、咽、喉和其他呼吸道感染,提高呼吸道抗病能力。 12、美容养颜、滋润肌肤:皮肤衰老主要是由于自由基氧化所造成,而枸杞中所含的枸杞多糖、B一胡萝卜素都是强力的抗氧化剂,再加上枸杞所含的微量元素硒和维生素E的协同作用,组成了强大的抗氧化部队;另外,维生素A可维持上皮组织的生长与分化,防止皮肤干燥和毛囊角化,从而起到美容养颜、滋润肌肤的作用。 13、兴奋大脑神经、兴奋呼吸、促进胃肠蠕动等作用。 14、保肝及抗脂肪肝作用。 15、刺激机体的生长,对某些遗传毒物所诱发的遗传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16、对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

枸杞降血脂有一定的功效,这个红枸杞效果稍微差点,建议使用黑枸杞这个在jiuyelan的官网上有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