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关于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特点分析
新生儿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于新生儿的生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威胁,多是由于采用未经消毒的敷料(旧布、旧棉花)包裹脐部或旧法接生引起,属于可预防的新生儿期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痉挛、全身肌肉强直性、牙关紧闭。与国外平均水平相比,我国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较高,可能与计划生育、经济状况欠佳、群众卫生知识较贫乏、科学接生知识普及不够有关,本文就52例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特点进疔分析,见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般资料选取2011年11月至一20B年11月我院收治的52例新生儿破伤风患儿,最大年龄为14d,最小年龄为5d,,平均(8.8±2.5)d,女23例,男29例;1例(1.9%)在当地卫生室出生,51例(98.1%)旧法接生,临床表现为角弓反张、肌痉挛、苦笑而容、张口吸吮困难、牙关紧闭等。
1.2护理方法入院后采用抗菌素、镇静剂、破伤风抗毒素(TAT)等综合治疗,同时再给予细致、周密的护理,护理方法如下。
1.2.1呼吸道护理新生儿破伤风儿由于自身的抵抗力低下,很容易出现肺部感染,还有可能会导致患儿抽搐至呼吸暂停,对于生命安全造成危害。本组52例新生儿破伤风患者均合并肺部感染,除了对患儿进疔常规抗菌素治疗外,患儿取侧卧位,对其口腔分泌物用吸球来吸净,吸痰管口径应该在6~8F为宜。为了避免对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医护人员的动作要轻柔,还可以超声雾化吸入来稀释痰液。对于频繁抽搐或呼吸紧促的患儿应该及时头罩给氧,氧流量5~8L/min。本组患儿中有12例由于呼吸肌、喉肌痉挛而造成发绀、呼吸暂停。同时,还应该对患儿的而色、呼吸、抽搐情况等进行密切观察,若患儿出现呼吸暂停,要及时给予患儿进疔托背式胸外心脏按摩、加压吸氧、吸痰等措施。在必要时,还应该疔气管切开术或气管插管术。
1.2.2营养护理新生儿破伤风患儿由于吞咽困难、吸吮困难、牙关紧咬、痉挛发作,应给予静脉滴注血浆、氨基酸等来对营养进疔补充,停止哺乳。为了提高插管的成功率,避免出现抽搐,插管前应使用镇静剂。灌注乳量速度要慢、从少到多,这样能够避免患儿由于胃痉挛而出现窒息、呕吐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患儿抽搐发作时切忌鼻饲。
1.2.3控制抽搐和感染按医嘱对患儿使用镇静剂,地西泮、苯巴比妥、盐酸异丙嗪、氯丙叹都是常用药物,避免肌内注射,多采用交替静脉注射,注射频率拴制在每6~8hi次。要注意合理控制药量,药量过小,达不到治疗效果;药量过大,又很容易引起患儿出现呼吸抑制,若发现患儿出现心率缓慢、呼吸变浅变慢、牙关松驰、而色苍白等情况时,应在第一一时间向医生报告处理。在适当时,还应进疔血浆药物浓度检测。
1.2.4环境安排与行为护理新生儿破伤风患儿应安置在光线宜暗的单人房,尽量避免光线刺激及强烈声音刺激,要保持室内环境的湿度、温度处于适宜的状态,不可在室内暄哗,操作、治疗、注射尽量在用镇静剂后一次完成,宜轻柔、迅速、集中,这样也能够避免出现抽搐的情况。要注意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多做消毒隔离工作,还要多准备呼吸囊、吸痰机等急救物品。焚烧掉接触过患儿伤口的棉枝及敷料等。
1.2.5脐部护理脐部是新生儿破伤风患儿的感染病灶,要尽量改变无氧环境,多用氧化剂清洗,尽量避免破伤风杆菌繁殖。
2结果
本组患儿中有17例出现并发症,其中5例胃出血、1例心肌炎、.6例肺炎、.2例肺出血、3例败血症。本组患儿进疔治疗和护理后,死亡6例,治愈46例。死亡原因:3例败血症、3例呼吸衰竭,死亡组男女比例为2:4,出生至发病时平均年龄(5.13±0.27)d,并发症发生率66.7%;存活组男女比例为21:25,出生至发病时平均年龄(7.46±0.29)d,并发症发生率28.3%。
3小结
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死因以全身衰竭、严重感染、呼吸衰竭、窒息为主,是新生儿期的严重疾病。本组患儿通过精心、有效的护理、病死率较低。总之,对于新生儿破伤风患儿而言,给予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使其情绪稳定,可以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隋萍萍,孙平,姚黎军,郭莉,鞠建新
第2篇:破伤风患者中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破伤风是因破伤风杆菌从患者伤口进入人体而产生痉挛毒素、溶血毒素,进而引起随意肌痉挛,局部组织坏死或心肌损害等,患者一旦发病,致死率较高。临床上预防破伤风的关键是及时彻底清创,并给予被动免疫治疗。在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前需要进行皮试,皮试阳性患者需要进行脱敏注射。常规脱敏法所需注射次数多,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占据较多的时间,同时也增加了护士工作量。本院研究采用优质破伤风护理流程对破伤风患者进行脱敏注射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选取本院门诊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60例需脱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30例。其中对照组男73例,女57例,年龄4~69岁,平均年龄(41.2±9.3)岁;皮试结果:强阳性21例,阳性109例。研究组男70例,女60例,年龄5~71岁,平均年龄(42.5±9.5)岁;皮试结果强阳性19例,阳性11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皮试结果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脱敏法注射,即首次使用0.1ml破伤风抗毒素加入0.9ml的0.9%的生理盐水稀释后肌内注射;若无过敏反应,间隔20min后,使用0.2ml破伤风抗霉素稀释到0.8ml生理盐水后肌内注射;再次间隔20min后将0.3ml破伤风抗霉素稀释到0.7ml生理盐水后肌内注射;间隔20min后将余量破伤风抗霉素稀释到1ml生理盐水后肌内注射。
研究组患者采用优质破伤风护理干预,使用药物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既往病史,准备齐全药品、物品以预防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首次注射0.1ml的破伤风抗毒素稀释到0.9ml生理盐水中肌内注射。注射后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面色有无苍白或皮肤出现皮疹等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给予处理,并适当延长下次注射间隔时间。若患者无明显过敏反应,实施第二次脱敏注射,采用0.2ml破伤风抗毒素稀释到0.8ml生理盐水中肌内注射。之后密切观察患者生理指标变化。对于无明显过敏反应的将余量稀释到1ml生理盐水后肌内注射,若第二次注射后出现不良反应应按照常规脱敏方法进行注射治疗。在给予患者注射治疗过程中时刻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对不良反应症状实施护理干预或治疗。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抗毒素脱敏注射次数、局部疼痛、等待时间等指标,观察两组患者过敏反应。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指标比较两组注射次数、局部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等待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
2.2两组患者过敏反应比较研究组患者出现血压下降4例,面色苍白12例,皮疹5例;对照组患者出现血压下降5例,面色苍白11例,皮疹6例,两组过敏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破伤风所产生的病毒属于一种特殊的感染性病毒,该病毒与神经组织可发生不可逆性的结合,一旦发病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甚至导致死亡,因此预防破伤风显得尤其重要。患者伤口清创后紧急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是预防破伤风的常用方法。破伤风抗毒素可以中和细菌所产生的毒素,防止破伤风发生,同时还具有抗原性,刺激患者机体产生特异性的丨gE抗体,对于预防破伤风具有显着效果。但是产生IgE抗体也会增加诱发超敏反应,因此注射前必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皮试)。皮试阴性患者可一次肌内注射1500~3000IU的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患者则需要进行脱敏注射。常规脱敏注射可以使得少量的超敏反应原进入机体并与致敏靶细胞的丨gE结合,释放生物活性物质,缓解患者超敏反应程度。但是常规脱敏注射方法所需注射次数多、间隔时间长,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本研究采用优质破伤风护理流程旨在为减少破伤风抗毒素注射的次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采用优质破伤风护理流程的研究组患者注射脱敏抗毒素3次,与常规脱敏法比较节省1次,两组过敏反应与常规脱敏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优质破伤风护理流程可以减少患者破伤风脱敏抗毒素治疗次数,节省治疗时间,对提升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燕,石坤,赵丹,杜亮,陈慧,张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