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康 21民本 2021410067 “萨玛节”是南部侗族现存最古老而盛大的传统节日,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萨玛系侗语,“萨 ”即祖母,“玛” 即大,萨玛汉译过来就是大祖母的意思。萨玛是侗族人民信奉、崇拜的至高无上的女神,她代表了整个侗族共同的祖先神灵的化身,是侗族唯一共同祭祀的、 本民族自己的神。同时萨玛又是古代侗族女英雄,在侗族古代社会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侗家人认为萨玛能赋予他们力量去战胜敌人、战胜自然、战胜灾难,赢得村寨安乐、人畜兴旺。-般是农历十月、二月,但有时也根据生产、生活或其他重大活动情况改为其它月份举行。平时每月初一、十五由管理萨堂的人打扫萨堂,敬供香茶。而一年一度的重大萨玛节祭萨活动,各村都请专门的祭师来主持祭祀仪式。我收集了从2002年至今为止有关侗族萨玛文化的论文(文章)四篇,下面以这些论文(文章)发表的时间先后来进行综述。 2010年杨先民、杨宗有、张实裕等人的《镇远侗族“萨玛之歌”》,主要是关于萨玛文化由来和作用,讲述了一位名叫贝芬的侗族少女带领侗族人民反抗封建地主统治的故事,侗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勇敢的少女便把她的故事口口相传下来,以激励侗族人民们吃苦耐劳、勇斗邪恶,敢于自我牺牲,奋发向上。“萨玛之歌”中的十一个小标题展示了贝芬带领侗族人民为追求美好生活所付出的艰苦代价。以我找到的资料来看对于萨玛文化由来的准确消息并没有过多的准确消息,更多的是在人们口口相传中流传下来。张泽忠《萨玛神的“元信息”解读——侗族大神母研究系列之一“》表明了张泽忠先生的观点:以文化自觉的责任意识重新审视萨玛神的意义信息,有助于认知和理解这一具有人类文明标识意义的”大神母“神话遗存的实际意义。张泽忠先生认为侗语词语中称女性长者为”玛“,与希腊神话中称”大地女神“为”玛“皆源于对”大神母“的尊称。但我找寻资料后发现萨玛神对于侗族人民来说她的原型却是一位女首领,并没有被神化。萨玛神对于侗族人民来说是有血有肉的一位带领者。 2016年刘畅在《论侗族”萨玛节“的功能》中指出萨玛节的功能主要有几点:1:文化传承功能;2:社会教化功能:3:民族认同功能;4:群体凝聚功能;通过举行“萨玛节”,祭祀了逝去的先人们的灵魂,向族魂进行了祷告,表达了心愿,对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财两发、富贵双全的期望得到了最大的满足。这一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也成为侗家人共同的选择和合理的诉求。刘畅先生表明如今的“萨玛节”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对侗族“萨玛节”功能进行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侗族社会历史发展,了解侗族同胞的风俗习惯,了解侗族同胞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对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我查阅资料后中所发现举办萨玛节对于侗族人民的意义有些夸大了,萨玛节的举办参与者只有寨老和已婚的妇女,他所覆盖的人员并没有很大,受到影响的人并没有很多,刘畅先生对于萨玛文化的作用我认为是有一些的夸大了 2017年粟文清、吴文君的《论古州侗族萨玛文化的地域特色与时代变迁》指出人们对萨玛节存在着两个重要误区:1、在没有充分论证的情况下,就先验地认定萨玛节为侗族“原生态文化”,并以榕江县萨玛节最为典型。2、普遍认为萨玛节是侗族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风俗的遗存。吴文君、粟文清在对三宝地区实地调研所获得的资料,和黎平侗族进行比较,重新审视了三宝地区的萨玛文化,提出了下面的观点:1、在湘黔桂交界的广大侗族地区,三宝侗族的萨玛文化与众不同,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2、地处迅速城镇化榕江县城,当下三宝侗族的文化正在急剧.变迁,但变迁并不是刚刚开始,而是自古就有,变迁也不仅仅源于现代化对古老侗族文化的冲击的单一向度,而是多维度、多层次的。最后粟文清和吴文君根据在三宝侗寨的考察期间获得的有关村寨的民俗生活的材料,特别是口头传说中有萨玛的故事和传说等,质疑了三宝萨玛节的”母系氏族遗存“和”原生态“等普遍说法,并且提出了在侗汉民族居住交界处文化”多维度变迁“的新的分析思路。萨玛文化在经过长时间的演变甚至是发展下来,已经极具现代化因素,但对于萨玛文化的由来到底是如何来的我觉得这并没有很重要了,但不可否认是萨玛文化对于侗族文化来说还是极具特色的,这不是意味着萨玛文化可以作为侗族地区的一个特色旅游节目而得到更多的人认识呢?还可以带动侗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是不是萨玛文化所能带来的效应呢?值得思考。 综上所述,侗族萨玛文化的由来是一位侗族女首领带领侗族人民跟地主的抗争,最后取得了胜利侗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侗族首领而举办的节日,萨玛节寄托着侗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但萨玛文化也跟希腊的神的文化有着相同之处,但在人们口口相传的信息中却能深究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对于萨玛文化的由来又有着另一种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萨玛文化已经是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跟侗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已经成为了侗族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对于萨玛文化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并传承起来,赋予它经济的理念在现代社会是不是更能有助于萨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参考文献 杨先民、杨宗有、张实裕等《镇远侗族“萨玛之歌”》2010年衫乡文学第六期 张泽忠《萨玛神的“元信息”解读——侗族大神母研究系列之一》2010年百色学院学报第五期 刘畅《论侗族“萨玛节”的功能》2016年凯里学院学报第五期 粟文清、吴文君《论古州侗族萨玛文化的地域特色与时代变迁》2017年贵州民族研究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