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完美主义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在心理治疗中经常被提到的一个概念。好像完美主义是病态的根源一样,似乎一个人一旦粘上了完美主义的边就会陷入抑郁或强迫,但事实到底如何呢?完美主义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在我们身边会发现很多成功的人,他们都具有完美主义的性格特质,而也有很多患有心理障碍的人也具有完美主义性格特点,二者的完美主义有何关系呢?为何同样的完美主义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呢?在临床中发现,错不在于完美主义,错在于应用的方向。就像核能一样,运用的好会改善我们的生活,运用的不好会危害人类。所以在心理治疗中,即使一个人的抑郁或强迫来自于完美主义的性格特质,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无需为了治疗而改变来访者的性格特质,就像虽然核能有危害人类的时候,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摒弃核能以保护人类。所以重要的是把完美主义从它运用的.误区中摆脱出来,而用到应该完美主义的地方去完美,这样才是最好的治疗,也是唯一可行的方案。
完美主义之我见
在临床实践中会发现很多人深受“完美主义”之苦,典型的要数“强迫症”及“强迫型人格障碍”,因为在诊断标准中就明确指出了这两种心理障碍和完美主义的密切联系。正是因为不断的追求心中的“完美”,才陷入心理疾患之中。有时来访者会问我的一个问题是:我什么时候该追求完美,而什么时候没有必要追求完美呢?我想,是否追求完美的关键是,要评估我们正在为之努力的事情,是否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而改变。简单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但是我们无法通过努力不犯错误,如果把精力放在不犯错误这个“非人类”目标的时候,相信很容易落入强迫的陷阱;或者在社交问题当中,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但我们无法通过努力得到所有人的肯定和欢迎,因为这个决定权不在我们自己手里,而在于他人,而他人正是我们有一件不可控事情之一。当我们对“不可控”事件及事情追求完美的时候,也就是离心理障碍很近的时候,如果我们把精力放在“可控”事情的时候也许我们会变得更加成功!
道理虽然简单,但做到不容易,在治疗中很多来访者都是很聪明的人,但为什么聪明人会做“傻事”呢?为什么明知道无法改变还刻意为之,让自己陷入困扰,作茧自缚呢?原因在于,病态的“追求完美”往往不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而是被逼无奈之举。举例来说明:曾经我的一位来访者事业比较成功,但是却陷入赤面恐惧症(害怕别人发现自己脸红)当中。相信他的事业成功和他的完美主义分不开,因为他做事情很认真负责,所以让他的事业变得顺利。但紧张或脸红本来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就像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饥饱一样,那么他为什么要控制这本无法被控制的事情呢?原因在于他“怕”,他怕别人因此而笑话他,他怕自己有“缺陷”,所以他才不得不玩了这场无法取胜的游戏;另一位来访者反复洗手,我都担心他会把手洗破,但他不能停止,因为他必须去追求决定的洁净和无污染的感觉,既然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肮脏”的世界里,本来就没有什么所谓绝对的洁净,但他为何无法停止呢?原因在于他内心中的不安全感,他害怕失去亲人,所以通过这种绝对的洁净来阻止自己看到一个必然的事实:亲人有可能离我们而去!所以他甘愿把自己出卖给魔鬼。
所以正常的完美主义是一种顺其自然的行为,而病态的完美主义往往是一种被逼无奈的选择,通过这种完美主义借以达到一种内心的安宁,但可悲的是,这时的追求又是无法达到的事情,无法改变的情景,所以又注定失败,病态的完美主义往往陷入到这种无法面对又无力改变的误区当中,徒劳的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因为“恐惧”又不能放弃这场必输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