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舞蹈是息息相关的姊妹艺术。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它们彼此之间都起着孕育的作用,两者艺术几乎就是相濡以沫,无法分开的伴侣。舞蹈具有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功能。在音乐课堂中,舞蹈有其他教育形式所不具备的教育优势,无法替代。
一、以舞蹈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向导,探索知识的动力,创新的前提。“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正如着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所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有了兴趣,学生会学得轻松自如。在音乐课堂上,采用舞蹈方式导入,能在课伊始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很快就进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比如在教学《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时,一上课,我就播放了一首歌曲《草原赞歌》,并跳起一段蒙古族舞蹈,动作比较简单,同学们一下子被歌曲和舞蹈吸引住了,有的同学随着音乐拍手,有的跟着唱起了歌,还有的跟着我跳起来。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舞蹈结束后,我采用谈话法,请学生谈谈你对蒙古族的了解。从服饰、饮食到舞蹈等,很自然的导入到新课的教学。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很高,整节课下来,有唱歌有跳舞,这说明舞蹈导入可以成为音乐教学中更直观,更让学生接受的一种导入方式,音乐给予我们快乐,舞蹈赋予音乐灵性,二者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即有主次,又相互依存,使教学效果特别好。
二、适时加入舞蹈,调动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
音乐教学中,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舞蹈作为一种形体语言艺术,更直接更形象,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音乐的情绪。小学生天真活泼,热情好动,大多以无意注意为主。在音乐课堂中,单纯的唱歌教学他们快会觉得乏味。例如,在一年级音乐《动物说话》一课,我让学生随着音乐,一组模仿小鸡,一组模仿小鸭。小鸡的乖巧,小鸭的笨重,充分营造了欢乐、活泼、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此时音乐与舞蹈融为一体,人人参与,学生情绪全都调动起来,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三、即兴创编,培养学生创造力。
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去展现人物内心,表现情感的艺术。即兴舞蹈的创编,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感情的表达力,各种诸如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也可以在其中得到锻炼。让孩子尽情欢乐,尽情宣泄他们的思想感情,回归少年本性,使其个性得到发展。例如:在教学《小鸡的一家》时,歌曲学会以后,我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对歌曲进行创编。学生们热情高涨,用不同的动作展现了鸡的一家:大公鸡、老母鸡、鸡宝宝的不同姿态。动作节奏合理配合,歌曲感情得到了升华,学生的创造力进一步得到了锻炼,当然学生的探知能力也得到提高。
四、欣赏舞蹈,打开学生想象力。
“音乐想象”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音乐由抽象感受到形象感受的一座桥梁。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往往通过想象来重新塑造音乐中的“形象”。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如,在欣赏法国圣桑的《天鹅》教学中,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芭蕾舞视频,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舞蹈,在舞蹈中享受音乐,最后让学生扮演天鹅,随着音乐,围着教室翩翩起舞,根据自身的感受融入舞蹈动作,让学生在心灵深处感受音乐,捕捉音乐,沉醉在自己的舞蹈之中。音乐的旋律、形象、情景完全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总之,音乐与舞蹈彼此衬托,相互表现,相互促进,亲密结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音乐课堂插上舞蹈的翅膀,焕发出更富有朝气的青春活力,让生命在不断跳动的音符上声声不息,让孩子们乘着音乐之船飞的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