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20世纪30、40年代“珠山八友”代表的审美性

2015-08-01 09: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020-02
  明清两朝皇室重视景德镇陶瓷生产,集中全国的人才和物力,保证了皇家官窑景德镇陶瓷的质量。景德镇陶瓷的胎体精细、釉质润净、制作规整、品种多样,特别是颜色釉的精细讲究,可以说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境地,促进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但是,由于官家的统治,又扼杀了景德镇陶瓷艺术家个性的张扬和发挥,成为了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的桎梏。景德镇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但随着清朝国力的衰败,一批出类拔萃的优秀民间陶瓷艺术家异军突起,珠山八友就是其中技艺超群的代表人物。“从价值取向和审美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追求来看,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由官窑和民窑的区分而呈现两种艺术风格,即由官窑代表的正统文化和大传统以及由民窑代表的道家文化和小传统。二十世纪的景德镇陶瓷艺术在审美上更加多样化和国际化,随着时间演进而依次表现为传统艺术风格的中国传统审美,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近代文人审美,以建国瓷和文革瓷为代表的工农审美,以学院派和现代陶艺为代表的西方艺术审美,以及随着现代化影视文化和网络平民文化出现为背景现代大众审美等五中追求。”
  一、 “珠山八友”的由来
  “珠山八友”当时的名称是月圆会,就是御窑厂停烧以后部分流落到民间的粉彩和瓷板画高手。这里的“八友”分别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徐仲南、田鹤仙、程意亭、刘雨岑。这其中除江西人外,王大凡和1904年出生八友中最年轻的艺人刘雨岑分别是徽州黟县和安徽太平人,要再算上毕伯涛、何许人,“珠山八友”实则是十个人。这并不前后矛盾,正如“江西诗派”也并不全是江西人一样。月圆会“珠山八友”也可以是指一个画家群体,在绘画上他们追求清代中期“扬州八怪”的风骨。
  这个时期中国民族正处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动荡年代,“珠山八友”在继承我国优秀的景德镇陶瓷传统的基础上,汲取民间景德镇陶瓷艺术的营养,以“扬州八怪”为典范,以海派艺术家为榜样,容纳西方陶瓷艺术风格和技法,用充溢的时代气息和满腔的爱国热情投入到陶瓷艺术创作中去,冲破了明清官窑的藩篱,像一股清泉一泻而下,不可遏止。如王琦在瓷画上面人物,汲取了黄慎的写意手法,表现人物的衣纹和风姿,获得颇为奇妙的效果。王大凡不用玻璃白打底,直接将彩料涂到瓷胎上的落地彩技法至今影响着景德镇的陶瓷艺人。邓碧珊是第一个在瓷板上描绘人物肖像的瓷画家。汪野亭在前人的基础上,以国画的泼墨法在瓷器上绘山水,同样表现出墨分五色的中国画效果,给景德镇陶瓷的山水作品注入了生机。刘雨岑凭借自己深厚的功底,创“水点”技法,在景德镇陶瓷粉彩艺术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种技术后来运用于烧制毛主席专用瓷,被誉为当代官窑。
  二、 “珠山八友”的艺术风格
  “珠山八友”是一个文化现象,这种现象在陶瓷史上是鲜见的,在中国绘画史上却是相当普遍的“画派”现象。“珠山八友”的出现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在明清以前的陶瓷文化情境中,陶瓷工匠的任务是为统治阶级服务,身份和创作没有自主性,也没有结社的自然条件,他们的身份就像受雇者。时序发展到近代,陶瓷工匠的身份得到了极大的自由和释放,于是他们就像其他文人一样具备了形成艺术雅集或艺术社团的条件。他们往往有共同的志趣或人生目的,就像王大凡在《珠山八友雅集图》中表述的一样:“道义相交信有因,珠山结社志图新。翎毛山水梅兼竹,花卉鱼虫兽与人。画法唯宗南北派,作风不让东西邻。聊得此幅留鸿爪,只当吾侪自写真。”这种带有自娱意味的直抒胸襟,让人看到了无奈,也看到了景德镇瓷业的危机局面。
  “珠山八友”是在文人这面“旗帜”下走到一起的,故他们审美意趣,大都相同或相近。“珠山八友”对诗文和书法艺术的追求也颇为执着,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文化修养和书法功底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在他们的陶瓷艺术作品中发挥着特殊的审美作用。如王大凡的瓷板画“玩月承天寺”便有题诗云:“玩月承天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寺,苏公与客闲。熟知千载后,又在画图间。”所画人物生动形象,线条自然、流畅,配景虚实得体,设色也十分雅致;书法非常秀美、精到,有王羲之和赵孟頫的笔韵;所写诗句朴实、自然,融贯古今,将画内与画外生动地关系在一起,令人回味无穷,产生共鸣,遐想万千,呈现出很高的学识水平和艺术品位。虽然“珠山八友”的学问水平并不是很高,但是他们却具有很高的学术意识,注重艺术探索和借鉴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并能够最大限度的加以融会贯通,为己所有。
  为此,他们之间也就构成了一种共同的艺术特征:瓷上绘画或装饰,是他们的共同的艺术追求;纸上文人画,是他们瓷艺创作的美术基础;诗词文采,书法艺术,是他们必不可少的艺术修养;追求艺术个性和突出风格特点,体现创造的意义。这些共同点,正是他们区别于景德镇历代传统陶瓷艺人的重要标志。
  “珠山八友”在瓷艺题材的选择上,应该说文人画精神是占主导地位的。如“羲之爱鹅”、“太白醉酒”、“周敦颐爱莲”、“东坡玩砚”、“玩月承天寺”等人物画,表现中国古代文人、名士的题材,占有相当的比例,是王琦、王大凡所爱画得题材。表现文人超越世俗的“月下弹琴”、“柳荫垂钓”、“松下对弈”、“踏雪寻梅”等题材也颇能体现他们的精神和情操,是他们所钟爱的。花鸟方面,如象征文人高尚情节的竹子,是徐仲南瓷艺作品的主要题材;象征文人高雅品格的梅画,则是田鹤仙终生所最爱的题材;而梅兰竹菊四君子,当然也是程意亭、刘雨岑常画的题材。那种超越世俗的以渔樵耕读为点睛之笔的山水题材,则是汪野亭、何许人常画的内容。这类题材的着眼处,都是以体现中国文人高 风亮节、回归山林的人格和精神,这也是以老庄哲学为核心的,人与自然相交融的人生观、艺术观的体现,并且这种观念已经深深的浸透于中国的艺术文化,尤其是文人画的创作之中。所以这类题材至今还受人欢迎,如当代国画家方增先、刘国辉、范曾等人的传统文人画,至今仍为人们所钟爱。他们与“珠山八友”中王琦、王大凡所不同的只是艺术表现和风格上的差异,也正是在文人画观念的支配下,他们才能在大时代的变革中依然倾心于此。而这种文人画情结,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牢牢地扎根于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之中。
  而更能体现“珠山八友”瓷上文人画的美学特征,还是那“逸笔草草”的艺术表现形上。应该说“珠山八友”的大部分瓷艺作品,正是文人画这种审美导向作用的结晶。意蕴美是陶瓷艺术美的核心,具有浓郁醇厚的美学魅力。意蕴是创作者巧妙寄托在艺术形象中的内在寓意,是艺术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情真意切、出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神入化的艺术境界和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所创造的主观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与客观景物的贯通交融。中国的艺术创作历来有追求意蕴美的传统,陶瓷艺术自然也不例外,“珠山八友”更是不断摸索、不断创新,采用各种表现形式追求陶瓷艺术的意蕴美,形成了以形写神的含蓄美、融景于情的意境美、深邃悠远的气韵美和物我同一的和谐美,为欣赏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审美再创造的心理空间。
  参考文献:
  [1]耿宝昌,秦锡麟.珠山八友(上、下卷)[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4.
  [2]熊中富.珠山八友[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
  [3]曹春生.“珠山八友”的三大贡献[J].中国陶瓷, 2005(3).

本文选自《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5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