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刊网,期刊,杂志,读者服务,电子杂志,论文,文库,期刊网,电子刊吴涛山东省泰安第三中学271000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呼声与现今人们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诟病日趋强烈,教育界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上对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培养越来越重视。
培养正确的人地协调观这对于学生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理解个人对自然环境和他人的责任,和谐相处,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有着重要的作用。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培养,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落实。
高中地理作为高中必修科目,人地协调观是课堂授课的重点内容,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明确人地协调观的内涵,分析在培养此观念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提升人地协调观教育的实践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更多还原
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培养策略研究.【摘要】:面对日益凸显的人地矛盾问题,人们深刻的意识到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新一轮课程改革的...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而人地协调观的培养能够为学生形成良好核心素养打下坚实基础,以此需要教师采取合理办法培养高中生的人地协调观。【关键词】高中生;地理;人地协调观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
摘要: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日常工作的指导思想。本文阐述了人地协调观的概念,提出结合地理教学内容,让学生逐渐了解人地协调的重要意义,充分收集科学发展观在生活中的实际体现,畅想何种做法才能真正做到人地协调等方式,希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
高中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邬凯燕;刘玉振.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开发与利用不断加大。.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也逐渐突出。.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寻求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与自然...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重视,新课程的不断深入,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在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对于我们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标准研究(连载一)“人地协调观”水平划分标准及案例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06:22-25[4]汤国荣.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11):119-122[5]苏炜瑶.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应具备的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等重要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中国期刊网,期刊,杂志,读者服务,电子杂志,论文,文库,期刊网,电子刊吴涛山东省泰安第三中学271000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呼声与现今人们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诟病日趋强烈,教育界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上对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培养越来越重视。
培养正确的人地协调观这对于学生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理解个人对自然环境和他人的责任,和谐相处,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有着重要的作用。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培养,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落实。
高中地理作为高中必修科目,人地协调观是课堂授课的重点内容,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明确人地协调观的内涵,分析在培养此观念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提升人地协调观教育的实践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更多还原
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培养策略研究.【摘要】:面对日益凸显的人地矛盾问题,人们深刻的意识到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新一轮课程改革的...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而人地协调观的培养能够为学生形成良好核心素养打下坚实基础,以此需要教师采取合理办法培养高中生的人地协调观。【关键词】高中生;地理;人地协调观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
摘要: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日常工作的指导思想。本文阐述了人地协调观的概念,提出结合地理教学内容,让学生逐渐了解人地协调的重要意义,充分收集科学发展观在生活中的实际体现,畅想何种做法才能真正做到人地协调等方式,希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
高中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邬凯燕;刘玉振.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开发与利用不断加大。.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也逐渐突出。.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寻求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与自然...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重视,新课程的不断深入,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在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对于我们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标准研究(连载一)“人地协调观”水平划分标准及案例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06:22-25[4]汤国荣.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11):119-122[5]苏炜瑶.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应具备的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等重要的思维品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