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上福建佛学院副教务长寂相法师发表了题为《高僧行谊人嗔怪究明律仪畅君怀——从生活习惯经一大师的持戒精神》的论文,阐述了弘一大师从生活习惯中对于戒律的行持。.论文节选内容如下:.一、前言.弘一大师(1880~1942年),俗姓李,名息...
摘要:佛教"持戒修行"思想主张"断尽烦恼,涅槃解脱",是贯穿佛教各个流派的核心精神,也是了解佛教思想、解读佛教文化的关键。自佛教传入中国并迅速发展,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尤为深远,特别是佛教的"持戒修行"思想,影响到了小说的思想内涵和精神追求。
您目前的位置:佛教在线>首页>学术论文学诚法师:略谈持好戒的几个因素2014年05月16日14:53:00法音受戒、学戒、持戒是每位比丘都会遇到的重要课题,如何做好,对一位比丘的成长关系重大。《弥沙塞羯磨本》中有言:“《戒经》云:戒为...
北京雍和宫住持胡雪峰大喇嘛发表了题为《现代社会守戒律与遵守法规的关系》的论文,论文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佛门戒律与社会法规的关系,论文节选如下:.“众山须弥最,众流海为最,众经亿百千,戒为第一最。.”故修学佛法必须从受戒入手,从持戒...
彭瑞花,2019,《论天台宗与菩萨戒》.[摘要]:菩萨戒的广泛流传与天台宗的弘扬关系密切,天台宗祖师通过撰写菩萨戒著述、完善菩萨戒仪、担任菩萨戒师、广传菩萨戒等方式弘扬菩萨戒。天台智顗从一心三观出发,以持戒为止观初缘,提出观心持戒理念,强调空...
心清净,才能摄心一处,才能做种种的观想,有了种种的观想才能生起般若智慧。假如我们不持戒,就想要得到佛法的般若智慧,那是绝不可能的。现在有好多专家、学者都在学习《金刚经》,也谈般若空慧的道理,也发表般若思想的论文。
网站地图原创论文网,覆盖经济,法律,医学,建筑,艺术等800余专业,提供60...三.修行的方式———持戒修善《坛经》说明了悟自性以戒为先导,以清净的戒律为基石。“戒是三学之首,入道之基,功德之本”,持戒能去除贪欲,贪欲产生烦恼,烦离...
论佛教戒律的特点及其在佛教发展中的作用——孙亦平.相传,释迦牟尼在临终前曾反复强调“戒是正顺解脱之本”,谆谆教导们要“持净戒”、“修善法”。.佛教之所以能流传数千年而至今不绝,并在现代社会中仍有相当影响,与戒律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学术论文藏经迎请福慧慈缘佛事用品福慧商城祈福2013佛缘通佛教微博佛教电影...佛教的宗教生活模式就是持戒修行。因身份不同与等级差别,佛教戒律总体上可分为在家戒与出家戒。在家戒共有四种:1、三皈戒。2、五戒。3、八关斋戒...
我们看论文的第一段,第一段是一个总标:《大般若》云:三十二相无别因,皆由持戒所得。蕅益大师先引用《大般若经》的经文来说明持戒的殊胜。说佛陀的正报当中有三十二相,当然这种功德相貌一定是善业,是什么样的善业呢?
研讨会上福建佛学院副教务长寂相法师发表了题为《高僧行谊人嗔怪究明律仪畅君怀——从生活习惯经一大师的持戒精神》的论文,阐述了弘一大师从生活习惯中对于戒律的行持。.论文节选内容如下:.一、前言.弘一大师(1880~1942年),俗姓李,名息...
摘要:佛教"持戒修行"思想主张"断尽烦恼,涅槃解脱",是贯穿佛教各个流派的核心精神,也是了解佛教思想、解读佛教文化的关键。自佛教传入中国并迅速发展,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尤为深远,特别是佛教的"持戒修行"思想,影响到了小说的思想内涵和精神追求。
您目前的位置:佛教在线>首页>学术论文学诚法师:略谈持好戒的几个因素2014年05月16日14:53:00法音受戒、学戒、持戒是每位比丘都会遇到的重要课题,如何做好,对一位比丘的成长关系重大。《弥沙塞羯磨本》中有言:“《戒经》云:戒为...
北京雍和宫住持胡雪峰大喇嘛发表了题为《现代社会守戒律与遵守法规的关系》的论文,论文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佛门戒律与社会法规的关系,论文节选如下:.“众山须弥最,众流海为最,众经亿百千,戒为第一最。.”故修学佛法必须从受戒入手,从持戒...
彭瑞花,2019,《论天台宗与菩萨戒》.[摘要]:菩萨戒的广泛流传与天台宗的弘扬关系密切,天台宗祖师通过撰写菩萨戒著述、完善菩萨戒仪、担任菩萨戒师、广传菩萨戒等方式弘扬菩萨戒。天台智顗从一心三观出发,以持戒为止观初缘,提出观心持戒理念,强调空...
心清净,才能摄心一处,才能做种种的观想,有了种种的观想才能生起般若智慧。假如我们不持戒,就想要得到佛法的般若智慧,那是绝不可能的。现在有好多专家、学者都在学习《金刚经》,也谈般若空慧的道理,也发表般若思想的论文。
网站地图原创论文网,覆盖经济,法律,医学,建筑,艺术等800余专业,提供60...三.修行的方式———持戒修善《坛经》说明了悟自性以戒为先导,以清净的戒律为基石。“戒是三学之首,入道之基,功德之本”,持戒能去除贪欲,贪欲产生烦恼,烦离...
论佛教戒律的特点及其在佛教发展中的作用——孙亦平.相传,释迦牟尼在临终前曾反复强调“戒是正顺解脱之本”,谆谆教导们要“持净戒”、“修善法”。.佛教之所以能流传数千年而至今不绝,并在现代社会中仍有相当影响,与戒律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学术论文藏经迎请福慧慈缘佛事用品福慧商城祈福2013佛缘通佛教微博佛教电影...佛教的宗教生活模式就是持戒修行。因身份不同与等级差别,佛教戒律总体上可分为在家戒与出家戒。在家戒共有四种:1、三皈戒。2、五戒。3、八关斋戒...
我们看论文的第一段,第一段是一个总标:《大般若》云:三十二相无别因,皆由持戒所得。蕅益大师先引用《大般若经》的经文来说明持戒的殊胜。说佛陀的正报当中有三十二相,当然这种功德相貌一定是善业,是什么样的善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