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普通高中,存在着一群学习上吃力,学习有困难甚至厌学的学生。这些“学困生”的出现是一逐渐形成的现象,不仅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更不利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加强调查,分析他们的厌学心理,思考一些能够避免和解决的策略是我们高中老师要解决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高中“学困生”;厌学心理;现状调查;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4-016-1
一、“学困生”厌学心理的现状调查
针对学困生,我们进行了一项课题研究。在研究之初,我们就进行了一些调查,下面简要概述我们调查的结果,分析一些学生的厌学心理现状。
我们进行专项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将一些具有明显学困与厌学倾向的学生召集起来,采用无记名方式让学生填写并上交,这有利于他们真实填写。在剔除废卷之后,我们分析学生对厌学最多选择为自己,能够自身找原因,但也有学生将造成自己厌学的原因归结于学校、老师、社会以及家长;足见,造成学生厌学内外因都有,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还需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教与学的风气。
另外,很多学生都肯定在学习中有过快乐的情绪体验,这说明学生厌学情绪产生是一个逐渐积累形成的结果,可见,学生学习内驱力不足与外部吸引、诱导与刺激学习不够。在问卷中,想学好的学生占到一半以上,但仍说明破罐破摔、厌学弃学心理严重的学生较多。而有些学生在回答上高中的目的时,多数答为考大学,说明我们教育培养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理念没有很好落实。而对某门学科的厌学中,很多学生因对老师教学及为人不满,造成厌学情绪。而对学校的印象主要是学习压力大,学校对学生生活不关心。可见我们的素质教育和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也没有很好地落实到位。
从调查结果,我们课题组成员感受到不少学生有着朴素的求上进的心理,希望得到学校、老师的尊重、关心和帮助。因此,我们研究这些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思考改变他们学习现状的思路和方法。
二、深入分析厌学心理的普遍原因
1.外在的原因,外部环境的影响。
外因则是影响产生厌学的重要条件,它对厌学的产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笔者重点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学校教学管理上还有一些差异和缺陷。比如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呆板,有极个别教师对心理素质差、成绩差的学生有歧视现象,不合理、不公平,厚此薄彼,不能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只注重知识的培养,而对技能、品质、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还没有一套完整科学的方法;部分教师教育模式比较着陈旧;个别教师责任心还不强,教学方法欠佳,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等等,这些在教学管理上存在的差异和缺陷导致学生厌学心理。
另外,家庭教育的负面效应导致学生厌学心理。希望子女学业有成,成才成人是每位家长的殷切期望,因而,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一些父母只注重“言教”,缺少身体力行的“身教”意识,从而失去家庭教学的价值与意义。另外,当前大部分家庭都比较注重子女的教育,关心其成绩,不过他们大多关心的是语数外等学科的学习和成绩,而对史政等科目不重视,这就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取向,出现偏科问题。更有一部分家庭的父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一切向“钱”看,漠视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思想倾向,或是孩子在校怎么样,基本不过问。可以说,家庭教育的误区是学生厌学心理的温床,家庭教育的不完善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2.内在的原因,学生自身的因素。
内因是影响产生厌学心理的内在条件,它对厌学的产生和发展起决定作用,也是学生能够走出厌学境地的关键所在。
(1)缺乏自强自律意识。我们的高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祖父母的浓情厚爱包围着,没有挫折感,没有克服困难与战胜困难的经历体验;因而,在学习上遇到不顺、碰到困难,就会依靠老师、家长帮忙,而自己没有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力量与信心。如新人教版的高中历史教材采用专题式教学,教材内容较之以前通史版本,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加上部分高中初中通史学习基础就欠缺,学生学习高中新教材就比较吃力,部分高中“厌学生”就会打起退堂鼓,逐渐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有个别学生放弃历史科目的学习。
(2)缺乏自信心。不少学生学习靠等待、支援,久之就在学习上没有主动性而不求上进。“厌学生”常常把自己想像得极为迟钝,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无力改变环境,无力争取成功,因而缺乏争取成功的勇气和动力。如此,他们不相信自己,不想改变和提高自己,不敢争取任何检验自身实力的机会。
总之,经过学困生厌学心理的调查与分析,我们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注意和学生相处的态度与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触及他们内心自立自强、奋力向前的情感,培养他们自我管束、自我学习的能力。那么,就能转变他们的厌学心理,从而使得教与学都有效起来。
[参考文献]
[1]肖志红.学困生厌学情绪的心理透视及指导[J].中国校外教育,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