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职业教育论文

中职德育课教学现状调查的统计报告

2015-08-31 11:2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实施五年来,中职德育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德育课教学效果仍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本文调查分析中职德育课教学现状,并进行相关思考。
  一、研究对象及工具
  (一)研究对象
  为了研究当前中职德育课教学现状,笔者于2013年6月对广西南宁市区内三所国家重点中专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选取三所学校不同专业的2011级学生共300名,发放调查问卷表300份,收回3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无效问卷8份,有效问卷292份,有效率为97.3%。
  (二)研究工具
  为本次调研设计的问卷为行为测量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涉及三大方面的问题,即学生个人情况、德育课教学环境因素、德育课教学模式评价。调研数据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研情况分析
  (一)学生现状分析
  1.学历方面。详见表1。
  表1中职学生生源学历情况
  初中毕业生 普高毕业生 职高毕业生 社会青年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272 93.2 10 3.4 2 0.7 8 2.7
  
  (注:数据仅限抽查样品,以下同)
  从表1可看出,由于国家及地方各级教育部门不断调整和完善中职教育招生制度,扩大招生的范围和规模,中职的招生对象已经从单一的普通应届毕业生推广到了招收普高、职高、中技毕业生和社会青年等范围人群,中职生源的多层次性日益凸显。中等职业教育要实施的全面素质教育与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如何有效衔接,是中职德育课教学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2.年龄方面。在本次调查的292名中职学生中,年龄在15~18岁之间的人数为27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2.47%。中职生身处青春期,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心理状态差异大,很容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不能对他们采取“成人化的标准,知识化的形式,课堂化的模式”的教学模式开展德育课教学,而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3.生源状况。目前,各地中职学生生源状况不容乐观。不少学校面临招生难的问题,同时还伴随出现生源素质低、在校生流失严重、学生就业难等诸多问题。以广西某国家重点中专为例,2013年,该校计划招生1800人,实际到校注册新生1250人,仅完成招生计划的69.4%。该校在新生注册后一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流失新生152人。生源减少,学生基础差,流失严重,使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面临严峻的挑战,进而使得学校的教学难度增大,难以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德育课教学环境分析
  1.学校对德育课的重视程度。详见表2。
  表2学校对德育课教学的重视程度
  重视 不重视 一般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182 62.3 37 12.7 73 25.0
  
  调查结果显示,从德育课受教育者的角度,仍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学校对德育课教学重视不够。在进一步访谈中了解到,学生认为学校对德育课教学不够重视主要体现在:课时少,内容多,经常被调换课,总有一种德育课是一门副科课程的感觉;教师不重视,师资力量不强,对教学考核不够严格;与专业课相比,几乎很少安排社会实践课,一些实践课安排流于形式;学校对德育课的硬件投入少,等等。
  2.学生对德育课的态度。详见表3、表4。
  表3学生对德育课重要性的认识
  非常重要 不重要 没有才能知识重要 不清楚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258 88.4 15 5.1 14 4.8 5 1.7
  
  表4学生对德育课学习的喜欢程度
  喜欢 不喜欢 一般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75 25.7 27 9.2 190 65.1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学校德育课重要的占88.4%,明确表示不重要的仅占5.1%。从中可以看到:处在成长期的广大中职学生对德育的认识还是到位的,也渴望增强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这为中职德育改进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通过调查,我们还可以看到:明确表示对德育课喜欢和不喜欢的学生人数不到三分之一,大多数学生处在有条件喜欢的态度中。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是:看教师是怎么教学的。这一条件恰恰就是德育课教学改革需要改善的地方,即要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好感。
  造成学生对学校德育课教学的这种态度与哪些教学要素有关呢?调查进一步从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水平及教学手段方法等方面展开。
  3.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安排。详见表5、表6。
  表5学生对德育课教学内容的整体评价
  合理很实用 基本合理实用 不合理脱离实际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182 62.3 37 12.7 73 25.0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德育课教学内容安排总体上还是认为比较合理实用的。这说明目前的德育课内容能反映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需要,基本上能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表6学生对德育课最感兴趣课程分析
  职业道德与法律 政治经济与社会 职业生涯规划 哲学与人生 心理健康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112 38.4 15 5.1 60 20.5 13 4.5 92 31.5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对职业道德与法律、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这三门课程最感兴趣,大多数学生对政治经济与社会、哲学与人生这两门课感兴趣程度较低。从中可以看到:学生更乐于接受贴近自身生活实际的德育课内容,而往往对那些远离生活的内容缺乏感知,这也能反映出中职学生的学习个性特点。由此,可得到这样的启示:要通过改进教学模式,增强德育课内容的生动性、吸引力,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强调:中职德育课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因而,各中职学校纷纷加强了对德育课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安排。学生对学校开展的德育课社会实践活动满意度分析详见表7。从调查情况来看,这样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大部分学生对学校已经开展 的德育课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效果相当满意,觉得受益匪浅,这与学生在活动组织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和积极性相吻合,这就提示我们: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是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表7学生对学校开展的德育课社会实践活动满意度分析
  满意,很受益 不满意,没什么效果 一般满意,效果一般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249 85.3 8 2.7 35 12
  
  4.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对德育课任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总体评价详见表8。
  表8学生对德育课任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总体评价
  优秀 良好 一般 差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76 26.0 94 32.2 70 24.0 52 17.8
  
  德育课教学中,任课教师教学水平是衡量德育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水平的调查,发现认为教师教学水平达到良好以上的不到60%。这说明学生对德育课任课教师教学水平的认可程度并不高。造成这样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不高是重要原因之一。因而,加强对德育课教师的培养、培训,鼓励、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是改进德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三)德育课教学模式分析
  1.当前德育课教学模式效果。学生对当前德育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详见表9。
  表9学生对当前德育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满意度
  满意,能吸引兴趣 不满意,很厌学 一般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71 24.3 59 20.2 162 55.5
  
  教学模式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寻找一种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学模式是目前德育课教学改革努力的一个方向。从目前中职德育课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对课堂教学模式满意度不高,这恰恰就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之所以不满意任课教师的授课,主要是因为:一些教师上课讲理论太多,枯燥无味;一些教师照本宣科,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学生无法融入课堂。后面的调查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
  德育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详见表10。根据调查,在德育课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不到一半的人数,另一半为很少参与,少部分学生根本就不参与课堂互动。这说明: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课堂教学还是突出以教师为主,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理念不强,师生间的互动教学频率与质量均有待加强,德育课教学模式创新刻不容缓。
  表10德育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
  经常参与 较少参与 不参与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133 45.5 142 48.6 17 5.9
  
  2.德育课教学模式创新。学生最喜欢的德育课上课方式选择详见表11。
  表11学生最喜欢的德育课上课方式选择
  满堂灌式 讨论交流式 场景体验式 对话聊天式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0 0 48 16.4 189 64.7 55 18.9
  
  当前,不少德育课教师还不能很好地突破传统的上课方式,在教学设计上还不能统筹兼顾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忽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参与课堂教学过程。通过调查,我们看到:学生有参与课堂教学的强烈需求。他们更愿意通过场景体验、讨论交流、对话聊天等开放的方式进行学习。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面的调查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在新一轮中职德育课课程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德育课教学对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得以凸显;德育课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教学软硬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新一轮中职德育课改革所倡导的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在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得以初步彰显;教学活动能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下转第51页)(上接第20页)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利用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促进了学生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的统一,总体上能达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的效果。二是中职德育课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无法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传统的“说教”、“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导致德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对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不够,教学设计还是传统的“说教为主”模式;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地位不明显等。因此,探索适合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对此,笔者建议应建立学生主体性、探究性、亲验性和开放性的德育模式,这是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基于当前中职德育针对性不强、实效性差的被动局面,笔者认为有必要在中职德育课中引入直观开放的学习教育平台,例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中采用 “法律诊所”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德育方式进行全新的变革,使当前宣导式、灌输式和封闭式的德育,通过具体直观的教育平台转变为学生主体性、探究性、亲验性和开放性的德育模式,使多元化背景下中职学生的德育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直观开放的学习教育平台不仅能使学生通过模拟场景和实践操作参与实际的德育知识应用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缩小学校知识教育与职业技能的距离,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针对当前中职德育课教学的现状,中职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改变不良现状,积极解决问题,从而推动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开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9)
  [2]李晓华.浅析提高中职德育课的教学实效[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2)
  [3]董菲.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基金项目】2011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级立项项目
  
  【作者简介】沈立君(1963-),女,广西银行学校校长,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政策、德育教育等;盘长丽(1979-),女,广西银行学校讲师,广西方园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