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插上快乐探究的翅膀,爱上“综合”教学的方式

2015-08-05 08:4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导入、提问方式多,思维螺旋发展收益多
  众所周知,研究性学习的开题课有自己的课程模式,一般分为五步走,如果就按这样的模式长期进行教学,学生的思维形成了定势,容易形成疲惫,很难带动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结构采取合适的办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笔者在教学中会依据年级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三年级(起始年级)由于是开始“启蒙”思考的时期,一般我会采取常规的模式进行教学,即先会让学生围绕主题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一一地记录在屏幕上,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沙里淘金”,删除没有研究价值或目前没有能力研究的问题。如在三年级的第一个主题《校园探秘》中,三年级的孩子正对学校处于“半了解”的状态,因而对生活了2年的校园,有许多的问题要问。比如说:“学校为什么每年要刷新呢?”“三年级为什么没有围棋课了呢?”……等10多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次进行研究,无论孩子们的问题是多么的“幼稚、可笑”,我都只会请他们把相同的(意思差不多)的问题删除,其他都会保留,以此激发孩子们研究的兴趣。这种常规模板教学的好处,让处于刚接触阶段的三年级孩子具有问题意识,让他们愿意围绕主题,提出问题,而且他们的认知与能力水平也还只能停留在此阶段。
  经过一年的学习,四年级的孩子导入主题环节,我只会出示主题“关键词”然后问:看到这个词,你会想到哪些和它相关的词,孩子们此刻会纷纷发言,我会把他们提出的词一个个记录在黑板上。接下来就请孩子们观察他们想到的这些词,看看有哪些词是相近的意思,去掉其一,似乎完全无关的词也去掉,然后请孩子们尝试用大主题的关键词和他们想出的保留下来的关键词两两组合成一句完整的句子,有趣的事儿产生了。孩子们发现一个个小主题就这样诞生了,而且数量多于原来他们提出问题——筛选——归纳这样的模式,这样一来孩子们一个个跃跃试试,都想组合出一个和他人不一样的小主题。有的又开始再次思考与主题关键词相关的关键词,孩子们开始自发地进行了“再思考”,而且他们也很乐意和大家展示“再思考”的成果,就在这样的一次次联系中,孩子们不仅思维得到了一次次的碰撞,产生出了智慧的火花,而且他们乐在其中。如在进行“口香糖”主题教学中,导入后我在黑板上写下这三个字,然后问学生,看到这个词,你立马想到哪些和它相关的关键词,学生们纷纷举手,说出了“品牌、价格、包装、口味、影响、残渣、添加剂、广告与质量、购买”等关键词,然后我请学生选择口香糖与其他的任何一个关键词组成一个小主题(让学生和周围的同学一起试试),教室里立马热闹起来了,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进行尝试,有的小组还特别敢于尝试,还试着用3个关键词组合呢。
  五年级则进一步提高思维的高度,提出主题关键词后,教师会讲述一个和关键词相关的小故事,让孩子们通过倾听,尝试着提炼、归纳出相关的小主题。当然一开始,教师会先引导学生完成一些这样的“练习”活动,如教师在导入主题关键词时会先在班级进行一个“实话实说”的小采访或者是进行一次现场调查,完毕后,会问他们:刚才老师进行了一个关于什么方面的调查或采访活动,孩子们一般能轻松地找到“关键词”,教师则相应地把此词板书到黑板上,并告诉他们,这一个词就是我们此次研究主题的“关键词”,相信大家不难发现,在导入环节,似乎思维的难度不太高,主要是培养并训练学生倾听、关注的习惯。因为倾听与关注是思考的前提。有了此基础,接下来通过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与关键词相关的小故事,然后依据故事归纳、提炼小主题就不再是那么困难了,而且孩子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显著增高,首先是小故事的魅力,其次是听后归纳的挑战也让他们乐此不疲。而且慢慢地即使同一个小故事孩子们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它,从而归纳出好多个不同层面的小主题,此时是他们最高兴的时刻。例如在进行主题“零食”的研究中,我给出主题关键词“零食”以后,就和孩子们分享了一个关于“零食”的小故事——即自己周末时去超市想购买一些零食,而面对琳琅满目的零食,自己无法选择,只好选取了几种平时听同事介绍过的零食,然后请孩子们依据他们听到的小故事,尝试归纳小主题。刚开始进行这样训练的时候,教师会“扶”,会和孩子们一起回顾小故事,归纳小主题,如刚才的小故事,我和孩子们一起归纳出了“人们选购零食的标准”(或原因),然后请孩子们交流自己经历或听说的与零食有关的小故事,然后再思考、归纳出小主题。小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倾听的,有的孩子和同学们交流了自己常常吃某一种零食的事情,孩子们归纳出了“受小学生喜爱的零食种类”,教师引导孩子们发散思维,相继出现了受小学生喜爱的零食(品牌、原因、价格、口味)等相关的主题,收获可真不少。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们不仅乐学,更重要的是思维是积极的。
  六年级时则在五年级的基础上有了一点小变化,即倾听完故事,请他们提炼、归纳出相关的关键词,然后再进行两两组合、三两组合。对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刚开始这样训练时也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孩子开始总是习惯性的听完故事归纳、提炼出小主题,因此教学时,我开始总是不厌其烦地进行“左右”两边的板书,常常左边记录关键词,右边记录小主题。开始的时候,左边是大片的空白,右边是满满的,然后我会带着孩子们从他们归纳出的小主题中找到关键词,记录到左边,记完后,请他们再观察并进行两两组合、三两组合,如是他们显而易见的发现小主题多了很多。这时,我总是有点遗憾的对他们说:“如果刚才倾听故事的时候就能提炼出关键词,相信我们可选择的小主题可更多”,以此激发孩子们倾听的认真度与思考的积极度。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慢慢地大多数孩子倾听完故事,就能找出相应的关键词。例如在六年级进行“教辅资料”的研究时,导入并给出关键词后,我和孩子们分享了 自己和他们一般大,也是上小学时的情景,自己和身边的同学基本上没有教辅资料,班上仅有一、二个孩子拥有一本新华字典,听完我的小故事后,孩子们依据习惯归纳出了“教辅资料的变迁”(发展史)及“教辅资料迅猛发展的原因”2个小主题,我把这2个小主题特意记录在黑板的一边,然后请孩子们在小组里交流自己对于“教辅资料”的体验,并归纳出相应的小主题,全班交流环节,我特意把各小组的小主题记录在黑板的另一边,然后请孩子们尝试找出每个小主题中除“教辅资料”外的另外的关键词,如“变迁”等。孩子们兴致勃勃的开始“解析”句子,一个个的另一关键词被找出来,有的小主题中关键词比较难找,孩子们就齐心协力找。找出后再请他们尝试着运用其中的2个或3个关键词,再进行组合,这时孩子们发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除了原来小组归纳出的小主题,又产生了许多新的小主题,而且还发现这些主题有时还包含了原来的,但是程度更深。
 二、续(创)编小故事,寓意深深,快乐连连
  在围绕小主题进行实践研究的学习中,孩子们不仅听到了、看到了许多的小故事,更重要的是亲自经历了许多难忘的“瞬间”,那就是一个个满含“生趣”的小故事。怎样让这些小故事发挥其“用武”之地呢?根据孩子喜欢听故事的特征,笔者确定尝试让孩子们自己续(创)编小故事,并把故事作为研究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与交流。
  怎样续(创)编小故事呢?关键是故事要跟自己研究的主题及得到的相关结论息息相关,故事情节可以穿插研究过程中的信息和感悟,也可以没有,可以是生活中的真实故事续编,也可以是童话、传说故事。
  每次研究中,选择“续编故事”展现成果的小组还真不少,比如在进行《饮料与健康》的研究中,孩子们编出了一个个合情合理又充满想象力的童话小故事,有的小组还用连环画画出了故事。成果汇报时,有的小组会讲述故事、有的小组则会表演故事。这样一来成果汇报就不再只是干巴巴的语言介绍,而是多了一些趣味,孩子们倾听与参与的程度会更高,他们会质疑故事中不合理的情节,也会夸赞故事与研究结论息息相关。例如四年级在进行《饮料与健康》主题研究时,有一个小组他们确定的研究小主题是“辨别真假饮料的办法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查找法,通过研究,他们得到了一些辨别饮料真假的一些办法,如看看未开封饮料瓶的液面,真品高度一致,假冒的则高低不一,部分甚至只有半瓶;还有可以用手指甲刮擦标签,假冒的狠容易出现划痕,表面颜色也很容易掉落等。依据研究结论,小组成员开始齐心协力创编小故事:从前有一个饮料王国,他们专门生产饮料,也很喜欢喝饮料。但是最近,饮料王国的国民都不喜欢喝饮料了,为什么呢?因为有很多的假冒伪劣饮料被生产出来了,于是国王确定召开一次全国臣民大会。会议开始了,甲说:“看看未未开封饮料瓶的液面,真品高度一致,假冒的则高低不一,部分甚至只有半瓶”。乙说:“还有可以用手指甲挂擦标签,假冒的狠容易出现划痕,表面颜色也很容易掉落,真品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丙说:“饮用口感不同,真品饮用时略带刺激性的口感,因为真品中二氧化碳压制水平高。气泡释放充分,而假冒的没有此种口感,且气泡较少。”小王子说:“原来辨别真假饮料的方法这么多啊。”从此,饮料国的国民们又开始喜欢喝饮料了,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怎样辨别饮料的真假。大家不难看出,这个小组创编了一个合情合理的童话故事,在故事中呈现了他们的研究结论,每个小组都能创编出小故事,而且有的故事还“一波三折”呢,特别让人愿意倾听。
  三、“辩论会”展成果,兴浓趣厚收益多
  成果汇报对于研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意义在此不再赘述。用什么方式进行成果汇报呢?听到很多的综合实践课,就是一场“资料秀”,孩子们围绕小组研究主题收集了许多的资料,在自己(大部分可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资料进行了处理,并在教师的再次“指导”下,用一些方式对处理后的资料进行呈现,在这样的成果汇报中,虽然上台汇报的孩子能说会道、能歌善舞,台下的孩子“有条不紊”地评价或是规规矩矩地坐着、听着,然而,从孩子们的脸上看不到快乐,孩子们不会遮掩,如果快乐,早就四处溢满了。而常规课堂上,孩子的成果汇报似乎更加寂寥,只有那些乐于表现的小组上台,大多是照单介绍,有些创意的小组可能是表演,然而也总是和研究主题没太大关系。那么如何真正地让成果汇报体现它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呢?恐怕还得老师们多用心、多用脑,让孩子们爱上成果汇报,获也其中,乐在其中。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乐于研究、乐于完成成果,乐于分享成果(已有多篇论文先后介绍过,此处专讲新尝试的一种方法,即辩论会展成果)
  采取辩论会的方式进行成果汇报,首先得主题本身就容易形成辩论观点,即在平时的生活中,人们对它就观点鲜明,其次必须学生们围绕主题展开“脚踏实地”的研究,同时教师首先得引导孩子们依据自己的研究过程中的研究记录和信息进行整理,形成综合性的文字表述,再指导孩子们依据综合表述判断自己是支持正方还是反方(即自己小组的观点),然后再引导孩子们依据观点联系研究与生活进行支撑观点论据的拓展,然后每个小组选派出1名表述选手,最后形成全班正反双方交流。教师可依据各方观点的人数调控辩论进行的次数。
  如在四年级进行《说说口香糖》主题研究后,首先我和孩子们依据主题和生活实际发现得到正方观点为“口香糖有益,支持小学生吃口香糖”,反方观点则为“口香糖有害,反对小学生吃口香糖”。然后让孩子们小组内开始依据小组研究记录和信息,整理成综合性文字表述,再依此判断自己小组是正方还是反方,然后再小组内联系研究与生活经验充实自己的观点论据,并派出小组内发言的选手。
  还有如在六年级进行《走近教辅资料》主题研究中,由于六年级有过多次辩论会的经历, 所以首先我会请孩子们依据主题及研究和实际体验归纳出正反方的观点。一组正方观点为:“教辅资料利大于弊,支持小学生多使用教辅资料”,反方观点为“教辅资料弊大于利,反对小学生使用教辅资料”。另一组则依据网店与实体书店教辅资料的差异得到了正方观点为“支持网购教辅资料”,反方为“反对网购教辅资料”。然后孩子们会分组依据自己的研究记录及平时关于这方面的体验进行信息整理,然后依据整理判断自己小组是正反还是反方,并开始依据资料组织论据,推选出辩论选手。六年级的孩子辩论水平明显高于中年级,孩子们围绕自己的观点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地展开辩论,课堂上充满了智慧,同时也充满了“火药”与“笑声”。
  孩子们都很喜欢辩论会的方式展示成果,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仅展示了成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思维得到了训练,整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口头表达的能力及胆量也得到了相应的锻炼,还培养了孩子们协作、倾听的习惯,真是一举多得啊。
  四、研行结合乐成长
  孩子们进行研究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如果研、行“两张皮”,那研究就成了“纸上谈兵”、“叶公好龙”,只有研、行统一,才能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研究的乐趣与真谛,也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研究动力。笔者在教学中会尽量指导孩子们将研究主题与身体力行的实践体验活动相结合。
 如四年级在进行《生活中的“牛皮癣”》主题研究中,我会先让孩子们围绕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主题式”研究,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一次体验活动——清除校园周边或社区的“牛皮癣”。孩子们都知道我们附小的外墙长年累月的存在着各种培训、招租类的“小广告”,“屡清屡贴”,严重影响着我们的校园环境,因此孩子们特别愿意进行这样的实践体验活动,而且有些小组恰好研究的主题是清除“牛皮癣”的方法,他们在研究中了解了不少的清除方法,正好希望有个地方能“大显身手”。周六和周日,孩子们带着工具来到了学校,开始清除“牛皮癣”,在他们的努力下,附小的外墙干净了,虽然还有些粘贴的痕迹,但是已看不多那些纸片,404班的孩子还制作了一个醒目的木牌插在外墙的墙头,上面写着:“爱护环境,请勿张贴”。在孩子们的带领下,附小的党员、团员老师们也利用一个中午时间,对附小的外墙进行了彻底的清理与修补,终于让附小的外墙“焕然一新”。而负责清理社区“牛皮癣”的孩子,从他们上交的一张张照片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对社区的“牛皮癣”进行了一次“小扫荡”。
  再如六年级在进行《学做小厨师》的研究活动中,研究完毕,笔者鼓励孩子们亲自学做一样菜肴,包括参与到选购、择菜、清洗、切菜、炒菜、品菜等每一项环节中,并且把过程用照片、录像、文字等方式记录下来进行成果展示。有心的孩子还带来了自己亲手做的菜肴,请同学们品尝自己的实践体验成果。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纷纷表示这样的研究活动太有意思了。
  而在三年级进行《做个环保小卫士》即《生活中的垃圾》这个主题研究中,则让孩子们在完成研究后,进行了一次“我为校园垃圾找家”的活动,孩子们分组在校园的各个楼层、教室及操场为那些在外“流浪”地垃圾找到家。体验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说:“老师,我一定会养成让“垃圾入家”的好习惯,我还会提醒身边的亲人和同学,让他们和我一样的。”
  正因为我们在教学中注重研究与实践体验紧密结合,才让孩子们在研究中深切体会到研究的最高目标就是让我们更好、更快乐地生活。
  亲爱的综合实践老师,让我们一起努力,打造快乐、有趣、实效、探究的研究实践活动吧,让孩子们爱上“综合”!在活动中快乐多多、收益多多吧!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