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浅析加强外语专业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2015-12-13 10:5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外语专业爱国主义历史教育
  论文摘要: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外语专业学生受外来文化影响较深,虽然他们拥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但很容易出现多变、困惑的现象,通过加强历史教育、培养实践能力、辩证地学习外国文化等途径,可以增强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凝聚力。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五部分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1]当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许多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爱国主义精神受到冲击,外语专业学生接触外来文化多,思想意识易受外来文化影响,因此,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外语专业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外语专业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模糊
  高校时期正是大学生们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时期,他们年轻、热情、接受能力强,具有较强的爱国主义热情,但这种热情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在校大学生们都是90后,他们的成长伴随着肯德基、麦当劳、可口可乐、小甜甜、哈里波特,从小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向往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崇洋思想,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据统计表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本科毕业生中,平均有77%的人选择出国,而且在清华大学的个别专业中,竟然出现整个专业出国的情况。这说明,爱国主义教育在一段时间里,尤其是年轻人中间还存在着缺陷。
  2.重形式,依赖说教。
  梁漱溟1922年给山西的小学教员做了一篇题为《东西人的教育之不同》的演讲,其中有一段话的意思是这样的:中国的传统教育重情意,西洋人的教育重知识,教知识是教给人生活的工具,教情意是教给人生活本身,所以,教育即是“调顺本能使生活本身得其恰好,但是,中国的教育却又往往把教知识的方法用来教情意,结果反而搅乱了情意,妨害了情意”。这一段话用来说明中国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问题是再合适不过了,将一些道德内容当作知识来死记硬背,用考试来测试效果,这是不科学的,考出的分数说明不了其实际的道德水准。[2]而欧美国家的大学生社会服务很广,从校园打工到社区服务,到开展各种社会活动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接触社会。
  3.受外国文化影响
  外语专业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接触到与我们中国文化差别很大的外国文化,这使得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人生观价值取向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学习英语的学生受到欧美文化的影响,学习日语的学生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而他们接触到的这些外国文化,很多是原版教材,其中一些历史文化知识、价值观体现都是受该国文化意识的影响。如,学习日语的学生在学习日本文化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日本历史名人,如福泽谕吉、德富苏峰。在日语专业学生所接触的日本文化中,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被誉为“日本的伏尔泰”和“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是明治维新时期兴起的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他的教育思想为日本近代的教育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德富苏峰是近代日本影响力最大的新闻评论家之一,他以《将来之日本》步入文坛,为民友社之盟主,是著名的政论家,他的文风雄放隽快、激情澎湃,梁启超曾在1899年和1903年两次给德富苏峰写信,称“日诵《国民新闻》,如与先生相晤对也。”冯自由也曾作出如下判断:“苏峰为文雄奇畅达,如长江巨川,一泻千里,读之足以廉顽立懦,……盖清季我国文学之革新,世人颇归功于梁任公(启超)主编之清议报及新民丛报。而任公之文字则大部得力于苏峰。试举两报所刊之梁著饮冰室自由书,与当日之国民新闻论文及民友社国民小丛书一一检校,不独其辞旨多取材于苏峰,即其笔法亦十九仿效苏峰。”[3]但有许多日语专业学生不知道的是,福泽谕吉“可以称得上是日本第一位军国主义理论家。他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写了四十多篇鼓吹侵华的文章,把日本‘文明开化’的近代化进程与侵略中国密切联系起来,公开鼓吹弱肉强食的强盗哲学。他提出的侵占朝鲜、吞并台湾、再占领东北三省并最终将日本国旗插在北京城头的一系列侵略构想,其后辈全都付诸了行动。”甲午战争期间,德富苏峰“主张对中国开战,提出了‘防御于北方,展开于南方’的思路,即把中国北方纳入日本版图,然后再继续南下,占领台湾。”[4]

  二、如何加强外语专业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1.加强外语专业学生历史教育
  1999年4月25日,江泽民在致历史学家白寿彝的信中强调,“全党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对中国历史的学习”。江泽民还指出,“历史知识丰富了,能够‘寂然凝虑,思接千载’,眼界和心胸就可以大为开阔,精神境界就可以大为提高”。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不乏爱国有识之士,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飞;“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正是这些爱国有识之士构成了我们民族的脊梁,这种一脉相承的爱国主义精神逐步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心,赋予了中华民族最为顽强的生命力。通过历史学习,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大学生的使命感,提高他们的历史责任心。欧美国家也非常重视历史教育,美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课程,其中小学生主要学习历史故事、历史伟人,中学生侧重学习历史事实、历史过程,大学生学习历史是侧重历史的理论分析。[5]
  2.辩证地看待外国文化
  外语专业学生在接触外国文化时,既要吸取其中的精华,也要去除糟粕。如上文提到的福泽谕吉、德富苏峰,既要知道他们是日本明治时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们曾批判日本封建主义意识形态,宣传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思想,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不仅为日本近代的教育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对中国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尤其在甲午战争后,曾引起许多中国知识分子的共鸣。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他们还是日本军国主义理论家,他们把日本“文明开化”的近代化进程与侵略中国密切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这些历史人物。同样,西方有先进的文化、管理模式,但也存在不足,在吸取这些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理性看待这些外国文化。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感情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热爱祖国是从热爱乡土、热爱母语、热爱父母和身边的人开始的。热爱祖国,不是一句空话,一个个体对国家民族的爱不是虚空的、抽象的,它是随着个体社会实践范围的扩大,点滴积累而成,所以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应该从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着手。一个人总是对自己的家乡、学校产生无限眷恋,家乡、母校的人文环境、文化传统会对一个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其性格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随着对家乡的爱不断积累,逐渐扩展到对民族对国家的爱,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也形成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心、义务感,所以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爱国热情,应从热爱家乡、热爱校园着手。据统计,在海外知名大学修完学业的中国留学生中,最后选择回国的不到10%,这不能说明没回来的学子就不爱国,但至少他们没有为祖国的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吧。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家乡、母校都不爱,怎么会有热爱祖国的基础呢?
  4.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我国目前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以说教形式为主,课堂讲授占了很大比例,这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在心底产生真正的爱国主义情怀,所以,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爱国情感,要强化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他们浓厚的社会认同感,增强集体意识。比如多参加集体活动,当义工服务弱势群体,参与社会实践调查,深入到各行各业,了解贫困山区孩子的生存状态。再如,前段时间发生玉树地震,组织学生们收集国外媒体相关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了解海外华人的爱国之情,极大地凝聚了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6]外语专业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有着新时期鲜明的特点,有着学科专业的特点,教育者们更应因材施教,对他们正确引导,增强其凝聚力及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报刊资料,2007.4:50
  2闫晓梅.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98~99
  3夏晓虹.觉世与传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253~254
  4王向远.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5.41
  5付兵儿.美国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4
  6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c].北京:红旗出版社,1990:388~38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