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基于数码科技的高校钢琴音乐教学分析

2015-12-15 11:3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数字技术作为新时期高端信息技术的产物,带动着教育教学事业走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从音乐体系的发展角度上来说,自MIDI音乐到电脑音乐再到网络音乐,数字化背景下的音乐创作及研究已经渗透到音乐体系及教学发展的方方面面。这种与现代高端信息技术相融合的音乐教学模式所表现出的独特教学优势使其在音乐教学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范围。因此,我们必须适应、加快数码科技与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融合及发展,将传统的钢琴教学与数码钢琴教学两者优势互补,使其能够进一步提升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达到、完成高校钢琴教学目的与要求。

关键词:数码科技;高校 ;钢琴音乐 ;教学模式 ;优势 ;分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剧与城市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作用下,教育教学事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日益关键。数字技术作为新时期高端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物,带动着教育教学事业走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从音乐体系的发展角度上来说,自MIDI音乐到电脑音乐再到网络音乐,数字化背景下的音乐创作及研究已经渗透到音乐体系及教学发展的方方面面。电脑音乐逐步叩响各大高校音乐教学的大门。这种与现代高端信息技术相融合的音乐教学模式所表现出的独特教学优势使其在音乐教学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范围。换句话来说,数码科技的蓬勃发展使得钢琴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均有着极为广泛的发展及创新空间,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成为了现代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发展的最关键推动力。因此,我们必须适应、加快数码科技与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融合及发展,将传统的钢琴教学与数码钢琴教学两者优势互补,使其能够进一步提升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达到、完成高校钢琴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数码钢琴集体课音乐教学与传统钢琴音乐教学模式的优势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之下,钢琴教学一直都是高校音乐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对于传统意义上的钢琴教学而言,我们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是极为单一的个别化授课方式。而这种个别化的授课方式从本质上来说更多的倾向于一种针对少数精英所开办的“英才式”教学模式。在现代经济社会不断建设发展的背景之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正逐步由传统意义上的英才式教学向着普及式教学方向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与教学实力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相关统计资料数据显示:近几年以来,高校钢琴音乐教学课程的参学人数不断扩大,钢琴教师授课量逐步增加,这些因素都使得传统意义上的个别授课方式凸显出诸多的不足与缺失。然而,在数码科技不断建设发展作用之下,一种基于数码科技的新型钢琴集体课教学组织形式初具规模,受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与授课内容不断具体化影响而发展受阻的高校钢琴教学形成了新的发展途径与空间。
    数码钢琴教室作为数码科技作用下钢琴教学的基础与核心,能够为钢琴演奏专业学生的即兴演奏课以及键盘和声课提供必要场地,与此同时它也能够为非钢琴演奏专业学生的钢琴演奏共同课提供一定的场地及设备支持。对于高等院校而言,数码钢琴教学模式所提供的优势已非传统意义上的钢琴音乐教学模式可比。,这种导至数码科技的钢琴音乐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个方面。
   (一)数码钢琴教师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一对多的集体化教学组织形式。一名钢琴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几名或是数十名学生,针对钢琴音乐专业学生所必须且共同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操作技能展开统一化的集中式讲解。这种讲授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在扩大钢琴音乐课堂教学知识面覆盖的同时有效避免了传统讲授方式下大量的重复性教学内容。特别是在视频辅助系统的作用之下,钢琴音乐教授的演奏方式及演奏技巧能够通过摄像机近距离的拍摄以投影的方式传递到大屏幕之上,使全体学生能够第一时间且直观的看到教师的演奏情况。相对应的,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钢琴演奏情况也会通过相应的监听仪器及时传递到教师所在的主控台当中。教师能够依照主控系统所反映出的各个学生差异性的知识及技巧掌握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这一点正是传统意义上钢琴音乐教学的缺失所在。它对于课堂教学时间的节约,对于键盘教师空间压力的缓解以及对于钢琴音乐教学人力资源的解放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应用与推广。
   (二)在数码钢琴作用之下,整个钢琴音乐教学过程能够实现多教法与多学科的融合。首先,从多教法的角度上来说,基于数码钢琴教室,钢琴音乐教师不仅能够在一对多教学模式的作用之下将教学劳动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同时它也能够使得教师将其所解放出来的那部分教学劳动力应用到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辅导法以及示范法在内的多种教学模式当中。基于数码钢琴教室,其所提供的主控界面同样能够在各种教学方式之间高效且灵活的切换,表现出了极为优越的交互式教学活动组织性能。学生与教师在参与整个钢琴音乐教学课程中的主体性与主导性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同样具备了极为优越的培育空间;其次,从多学科的角度上来说,在数码钢琴音乐教学系统的作用之下,钢琴音乐教学课程内容在得以整合的同时也能够支持跨学科交互式学习。例如在数码钢琴背景之下,教师能够在教授“钢琴与伴奏”课程的同时实现钢琴技能课程与即兴伴奏课程的融合;而学生在自弹自唱课堂训练的过程当中也实现了钢琴演奏技能与和声技能的融合。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钢琴音乐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言是极为有利的,是学生钢琴音乐文化认知与钢琴音乐技巧技能的双向提升。

二、学生自主钢琴学习体系的构建策略分析
    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之下,我们还可以在应用钢琴教学软件的同时为其配备一台能够直接与电脑声卡系统相连的MIDI式键盘,或是直接将数码钢琴与电脑终端相连,钢琴音乐学生就能够高效率的参与钢琴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学习了。我们知道:Musicware Piano软件从本质上来说属于交互式钢琴教学软件的一种,其在为学生学习钢琴键盘操作技能提供便捷的同时也被用以系统学习钢琴乐理知识。在Musicware Piano软件作用之下,学生能够以深入浅出式的教学语言为载体,逐步领会钢琴及键盘类乐器的通用化演奏技巧。其所提供的全部教学内容与当前国内业余钢琴六级技能难度是大致相当的。
    教师还能够通过应用数码钢琴 音乐教室系统中所连接的包括CD、VCD、DVD以及DVD-ROM在内的多种设备实现对于钢琴音乐多媒体组合的引入。在这种背景作用之下,学生对于钢琴音乐历史及钢琴名曲的欣赏都能够通过各种多媒体形式(包括视频、音频光盘、教学软件以及电子课件在内)得以实现,这对于整个钢琴音乐教学体系的优化无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不仅如此,从钢琴音乐教学组织形式的角度上来说,多媒体教学内容及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引入不仅能够将钢琴音乐教学所涉及到的各种动态化教学内容以一种更为直观且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师生面前,加深学生对于钢琴音乐学习重点及难点知识的印象,更深入的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内容及方式的引入还能够使得学生逐步形成一种自我学习、自我监督以及自我检查的学习习惯,学生真正处在了主动与人机对话的学习状态当中,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参与钢琴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是传统意义上“照本宣科”式教学方式所无法实现的。

三、钢琴网络共享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说明:在当前教育教学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之下,构建并逐步发展网络钢琴教育已成为“信息革命”时代我国钢琴音乐教学的必然方向与发展趋势。其从本质上来说不仅是我国钢琴音乐教学的一次深刻变革与转型,同时也是我国钢琴音乐教学实现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一项基本策略。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突飞猛进发展进程的作用之下,以Web为载体的超时空化在线音乐在整个音乐体系中的主体性地位日益彰显。无线通信网络作为第四媒体(第四媒体即因特网。它继报刊、广播以及电视之后发展起来、迅速实现了同传统大众媒体的并存。第四媒体包含了人类信息传播的最基本的两种方式——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并在此基础之上突破了大众传统传播的模式框架。)的最关键构成部分,其在承担音乐信息传播载体中的重要地位不可忽视。高校作为现代经济社会钢琴音乐人才的最关键也是最集中培养基地,应当充分正视并遵循这种发展趋势,在钢琴音乐教学体系当中充分体现出钢琴网络共享远程教育体系的中心地位。


    在现代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与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日益完善的作用之下,社会大众持续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对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事业提出了更为全面与系统的发展要求。可以说,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教育教学事业的建设发展程度将直接关系着整个经济社会的的建设发展程度。现代经济社会对于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也使得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对于高校钢琴音乐教学而言,钢琴音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的以及教学角度都需要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建设发展脚步相吻合。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清醒的认识到一个方面的问题: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不断进步发展的背景之下,钢琴教学软件、钢琴网络共享远程教育体系以及数码钢琴集体课已成为了数字化高校钢琴音乐教学最关键的三大构成部分,将数码科技与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相融合已成为新时期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必然选择与发展趋势。本文针对基于数码科技的高校钢琴音乐教学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1] 潘利红.文化的融合——高师流行钢琴音乐教学探析. [J].大家.2010.(16).104-105.
[2] 连苹.中国钢琴音乐教育改革的新动力——数字化钢琴音乐教学新模式. [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03).36-39.
[3] 于雅琳.浅议在钢琴教学中激发学生弹奏中国作品的兴趣. [J].电影评介.2008.(18).102-103.
[4] 郝思震.试以民族音乐学的新观念认识高师钢琴教学中首调与固定调的困惑. [J].艺术百家.2008.24.(Z1).241-243.
[5] 戴旦旦.如何看待音乐教学中的“钢琴陪练”. [J].大众文艺.2010.(14).220.
[6] 董爱晶.音乐教学中钢琴伴奏多样化的思考——新课改下的职业学校音乐教学. [J].科学时代(上半月).2010.(10).131-13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