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扩展策略,是指企业利用其成功品牌名称的声誉来推出改良产品或新产品,以凭借现有名牌产品,形成系列名牌产品的一种名牌创立策略。由于这种做法既节约了推出新品牌的促销费用,又可使新产品搭乘原品牌的声誉便车,得到消费者承认,起到“借船出海”、“借势造势”的作用,有人便形象地称之为“搭乘名牌列车”策略。正因为如此,品牌拓展策略被许多企业视为拓展经营范围、提高知名度的利器,纷纷采用。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名牌战略的实施,品牌培育和发展就成了企业工作重心,企业经营已从产品行销转向品牌行销。如青岛海尔集团,自1984年到1991年7年的时间里,只生产一种产品——“海尔”牌电冰箱。当“海尔”牌成为当时中国家电产品唯一驰名商标后,海尔集团利用“海尔”名牌效应和健全的全国性销售与服务网络,从电冰箱扩展到电冰柜、空调器、洗衣机、微波炉、彩电等27个门类的产品,成为国内企业实现多元化经营的成功典型。与此同时,也有许多企业盲目实施品牌扩展策略,似乎企业涉足的行业越多,产品门类越齐全,便越像一个有综合实力的大公司,结果不但没有取得实效,反而把企业给“拖垮”了。因此,总结国内外企业实施品牌扩展策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科学、规范的实施办法,显得十分重要。 (一) 纵观国内外企业实施品牌扩展策略的实践,我们发现,有五个问题值得重视: 问题之一:扰乱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 所谓定位,就是把产品定位在未来潜在顾客心中。具体地说,就是要在潜在顾客的心目中为产品创造一定的优势和特色,赋予一定的形象,以适应顾客一定的需要和偏好。企业在创牌过程中,一旦顾客接受了某个品牌,那么这个品牌极易成为它的第一种产品的代名词。也就是说,消费者趋向于把某个品牌看成某种特定产品。如“娃哈哈”本来是儿童果奶的代名词,“娃哈哈=儿童食品”的印象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已根深蒂固,随着“娃哈哈”红豆沙、“娃哈哈”八宝粥、“娃哈哈”纯净水的出现,消费者的心目中的品牌意象也就出现了模糊,从而冲淡了“娃哈哈”在儿童食品领域的领导地位,“娃哈哈”这一牌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定位被扰乱了。“雪佛兰”汽车是美国家庭轿车的代名词,但是在“雪佛兰”将生产线扩展到卡车、赛车领域后,消费者心目中的“雪佛兰就是美国家庭轿车”的定位模糊了,而“福特”汽车则乘虚而入,坐上了第一品牌的宝座。 问题之二:使消费者产生心理冲突。 有些企业在进行跨行业的品牌扩展过程中,不顾核心品牌的定位和“兼容性”,把同一品牌用在两种不同行业的产品中,当两种产品在用途上存在矛盾时,消费者通过联想就会产生心理冲突。例如,以生产“999”胃泰起家的三九集团,企业的品牌经营如此成功,以致于消费者把“999”视为“胃泰”这种药物的代名词。然而,企业把“999”扩展到啤酒,消费者就难以接受了。因为“胃泰”和“啤酒”很容易使人通过联想产生心理冲突,当消费者想起“999”胃泰这种药,喝带有“心理药味”的酒时,自然不是一种好享受。倘若进一步联想到饮酒过量会伤胃,“999”品牌无疑是在提醒消费者要少喝酒,或不喝酒。如此,三九啤酒的销路就值得怀疑了。湖北有家很有名的企业,本是生产化肥农药的,现在却利用核心品牌扩展到生产冰淇淋等冷饮,当消费者产生联想时,不知这种冰淇淋会是什么滋味。 问题之三:损害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 企业在实施品牌扩展的过程中,下面两种情况都有可能损害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其一,许多企业在创出“名牌产品”之后就急于实施品牌扩展策略,却受到厂房、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只好走收购、兼并其他小企业或重新投资生产的路子。而这些小企业的技术力量都比较薄弱,产品质量不上去,重新投资生产又受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影响产品质量,从而损害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如:美国A·C吉尔伯特公司,经过多年努力,已在消费者心目中树起了名牌男孩玩具的形象。1961年该公司决定将品牌扩展到女孩玩具上,结果由于质量低劣、价格低,使公司作为高品质男孩玩具制造商的形象受到极大损害。1966年,吉尔伯特公司宣告破产。其二,把高档品牌使用在低档产品上,就有可能损害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早年,美国的“派克”钢笔质优价贵,被视为身份的象征。然而,1982年新任总经理詹姆斯·彼得森上任后,盲目扩展品牌,把“派克”品牌用于每支售价3美元的低档笔,由此毁坏了“派克”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结果丧失了部分高档笔市场。 (二) 品牌,尤其名牌,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盲目进行品牌扩展,有可能对企业的原品牌产品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是致命的打击。对于我国企业来说,重要的是如何科学地实施品牌扩展策略。我认为,首先,打好基础是关键。从战略的高度依据事先确定的企业任务、企业目标、营销目标,结合产品的属性和目标顾客的特点进行品牌名称的命名,为实施品牌扩展策略打下伏笔;其次,是否进行品牌扩展,要看新产品和核心品牌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否达成一致:一是品牌定位、价位、目标市场、目标顾客是否相同;二是分销渠道是否相同,能否利用原有的网络优势;三是售前与售后服务是否相同,即能否在品牌扩展之后让顾客产生“统一感”或“一致感”。具体地说,企业在实施品牌扩展策略过程中,可以采取三个方面的对策: 对策之一:企业进行品牌扩展时,应充分考虑现有品牌的定位及其适应范围。 在多元化的市场上,企业都意识到它无法为该市场的所有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所以要进行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并进行品牌的具体定位。品牌定位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以吸引目标顾客。而一旦品牌定位确立后,在实施品牌扩展策略时,要考虑到品牌的一致性和“兼容性”。如“金利来”是“男人的世界”,就决定了“金利来”公司不宜生产经营女性用品。“雅戈尔”是名牌衬衫,就决定了“雅戈心”必须保持较高的质量,并且一般只能从事服装的生产与经营。一般情况下,品牌定位的最大范围,就是第一次使用这一品牌的产品所属的行业。因此,如果企业想跨行业经营,受原品牌定位的限制,应考虑选择多品牌策略。 对策之二:是否进行品牌扩展,要看新产品与原产品之间的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是指新产品与原产品在生产技术、分销渠道、售前售后服务方面的相关程度。如果关联程度大,品牌扩展就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如果是跨行业经营或是关联程度小,往往就不适宜采取品牌扩展策略。如“长虹”品牌在彩电领域获得极大成功之后,扩展到空调领域,在保证长虹空调高性能、高品质的前提下,利用其原有的庞大的售后服务系统,很快赢得了市场。 对策之三:在进行品牌扩展之前,准备评估品牌资产价值。 因为品牌扩展的目的,就是要借助已有品牌的声誉和影响,迅速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因此品牌扩展的前提,就是这一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在消费者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当品牌资产价值并不是很高,并且受到许多竞争对手强有力的挑战时,就急于进行品牌扩展,很容易给企业造成被动局面。比如,巨人集团在最初经营的电脑行业没有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迫不及待地进军生物保健品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结果顾此失彼,致使企业、人、财、物等资源过度分散,使本来很有希望的企业陷入重重危机之中。 对策之四:为减少“株连”效应,可采用新颖独特的方式,将原品牌挂上次品牌或副品牌。 所谓“株连”效应,是指当扩展品牌经营不善时,会影响核心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为了避免单一品牌扩展的风险,经营者也可在商标不变的情况下,为新产品再起个小名,即所谓次品牌或副品牌。这样各种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就形成了一定的“间隔”,从而有效地减小了“株连”的危险性。如“康师傅”品牌下的“珍品”系列、“家常”系列、“大排档”系列等等。 此外,企业在进行品牌扩展时,还要看企业对新品的期望值大小。如果企业对新产品在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寄予很高的期望,就不宜采用品牌扩展策略,必须使用新的名称;而期望值较低的产品,则可背上原有品牌。
对名牌理论的思考 朱传华 邵军 名牌是无形资产,是企业产品高质量的代名同,名牌既是企业整体素质的体现,又是企业最佳经济效益的载体。企业创造了美好的产品,拥有名牌,不仅树立了自身良好的形象,而且拥有了获得持续、快速发展的市场、资金和人才。本文通过对名牌理论的思考,旨在进一步丰富与探讨无形资产理论。 一、 对名牌性质的思考 1. 创造名牌产品是企业发展目标的手段 争创名牌产品的关键在于抓好产品质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有一席之地,必须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发展目标,企业必须将争创名牌、抓好质量工作贯穿于科研开发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郑州日产在此方面作出了表率,该企业主导产品之一EQ10603t载货车的主要技术指标居国内同类车型领先水平,相继荣获河南省“兴豫杯”金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被确认为国家级新产品和河南省名牌产品。现已发展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多品种、系列化产品。其另外一个主导产品UD21轻型汽车(皮卡车)是引进日本日产公司具有国际90年代先进水平的产品,自投产以来,产销持续同步增长,市场前景广阔。在“第四届北京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该企业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现已实现国产化率31.5%,计划年来达到《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的国产化要求。该企业在争创名牌产品、抓好产品质量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为推动河南省乃至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2.维护名牌产品是企业的中心工作 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名牌”是一个动态概念,名牌产品是一定时期的成果、产物,企业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只有不断创新、不断丰富、不断提高产品的性能及技术含量,才能永葆名牌产品的活力,才能拥有市场、赢得客户认同。因此,珍惜名牌、维护名牌是企业的中心工作,应不断、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二、 对名牌实施战略的思考 1.发挥名牌市场作用,创建名牌企业,资源合理配置 创建名牌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内外名牌企业间交流与合作是推动实施名牌战略的一条有效措施。 在我国企业中,目前存在着有一些企业经过努力研究和开发,已经创造出来有名的品牌,但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原因,这些企业发展受到限制,而另一些企业拥有大量资源闲置,却生产着一般商品,或明显过时的商品,经济效益很差,有的甚至发生亏损。这使国家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失去了平衡,并且严重阻乃碍了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以满足社会对名牌产品的需求,就必须组建一批名牌企业集团,让名牌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行兼并、联合等方式,使企业共同生产、创造和发展名牌,提高资源运营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向社会提供大批量的名牌产品。 2. 加大宣传力度、抓好产品质量,正确树立企业品牌形象 市场竞争是产品竞争,产品竞争是质量竞争,而质量竞争又是通过品牌竞争实现的。一个企业的产品能否为广大消费者接受,形象很重要,形象树立得好,就容易打动消费者。反之,就容易被消费者忽视。特别是在目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改变了仅仅是消耗、成本、质量、价格等硬件方面的竞争,突出了包括品牌、服务、包装、款式。营销策略、管理方式等软件的竞争,而且后者越来越重要,也是企业树立品牌形象的关键。企业要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最重要的是抓住机遇扩大品牌的宣传。 3. 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1) 企业要适应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科学制定劳动定额,采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使生产现场整洁有序,基本消除了无效劳动和浪费。 (2) 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条件,质量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牢牢把握“始于教育、终于教育、得益于教育”的指导思想,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质量教育,宣传、贯彻《产品质量法》和《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等有关法规政策及有关规定,提高员工质量意识,树立质量法制观念。 (3) 明确各职能部门责任,突出职位和岗位重点,强化素质和技能培养,以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严格执行工艺纪律,落实工艺责任,建立了统一有效的工艺管理体系,重点抓住薄弱环节工艺纪律和质量控制规范化整顿,定期进行检修和普查,生产过程中按规章制度严格操作,杜绝无序作业,全面落实质量否决制度,严格考核、奖惩兑现,有效控制产品质量的提高。 (4) 建立总经理质量例会和定期检查制度,对于主要产品进行质量抽查,及时进行质量整改。 (5) 根据市场反馈的质量信息,对于产品设计、工艺、采购、制造到销售服务全过程进行的质量整改。严格进行经济责任制考核做到每条措施责任到人,对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其主要做法是:由于EQ10603t车的外协配套产品占整车的70%以上,抓好外协配套产品质量是提高整车质量的重要保证。经过几年实践,公司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外协配套产品质量管理办法,相继颁布实施了《外协配套厂质量保证能力认定管理标准》、《外协配套产品质量抽查检验制度》、《EQ1060外协配套产品质量评级暂行规定》、《外协配套厂质量管理原则》等一系列制度。1994年以来,公司制定实施了《94243质量工程》,与协作配套厂家共同对已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整改,使三大总成、关键件、保安件的质量稳定提高,为整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还坚持以人为本,强化质量管理,使其主要产品质量指标稳步提高。1995年度,主导产品“郑州东风” EQ10603t车在国家汽车产品质量突检中被评为一等品,“郑州尼桑”的整车及国产化零部件质量已达到日方技术标准。 4.珍惜名牌、爱护名牌,并敢于向现有名牌挑战 名牌产品都是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形成的,企业制定长远发展计划,也是创造名牌的重要保证措施之一。企业创立了名牌,还要求企业家有执着无悔,与企业共命运的敬业精神、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具有超前发展及善于捕捉机遇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创名牌难,保名牌更难。若不珍惜名牌、爱护名牌和保护名牌。最后只有倒牌。世界上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名牌,这就要求企业创造名牌后要千方百计保住名牌,可有以下几方面做法:一是对传统生产创造、创新,赋于新技术、新工艺等内容,创造的产品要跟上时代潮流,反映时代风尚;二是要珍惜名牌产品、爱护名牌运用有关法制法规保护自己的名牌产品;并建立打假防伪信息网,一经发现迅速查处,必要时进行法律诉讼。三是认真贯彻《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有关规定;四是采用高技术和推广名牌技术,提高仿冒成本;五是对商标的管理要规范化、制度化。 此外,国家政府建立健全法制保护名牌,采取措施扶持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培养名牌企业家,确保名牌称号的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保证市场有序竞争。 三、 对名牌会计处理的思考 名牌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给企业带来了潜在的、不定的未来经济效益。名牌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应加以确认、计量和入账。 1.名牌为一项商标,属于购入无形资产,其价值在于企业有特别名称的优质商品,是企业拥有的在某类指定的商品上使用特定的名称。名牌经过商标管理机关审核后,成为注册商标,受到法律保护,商标具有永续的法定寿命。只有将名牌这一无形资产变为有形资产,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值增值。世界上著名商标的价值都很高, 1994年“可口可乐”达359.5亿美元,“万宝路”达330.4亿美元,深圳的“三九胃泰”值1亿元,最高的恐怕是云南“红塔山”值100亿元。 2.名牌作为一种商誉,属于自创无形资产。名牌一旦确立,公众(或消费者)就对其有一种信任感,无论企业生产什么产品,公众都容易接受。因此,名牌往往不仅代表这种品牌的某一种产品,而代表的是这个企业生产的、使用该商标的某一大类商品,甚至涵盖了该名牌企业所生产经营的所有产品和服务。一般说,具有名牌的产品比普通产品、不著名产品能以较高的价格出售。作为商誉的名牌不能作为无形资产入账,只有当企业合并时(并购时),可以按买者付给卖者价款总额与买进企业净资产总额之间的差额确认、计算。 (作者单位:北京联大商务学院) 严启发:提高企业竞争力 实施品牌战略期待提速 发布时间:2005-10-22 | 来源:严启发 品牌是企业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商业信誉的重要载体;实施“品牌战略”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出口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品牌战略”的层次和范围高于四大传统外贸战略,具备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条件;应将实施“品牌战略”作为商务乃至全部经济工作的新战略取向之一;实施“品牌战略”需提出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需借鉴国际经验,制定品牌培育、品牌保护、品牌推介的政策措施体系。 时机已具备,条件已成熟 从经济学角度看,品牌有三大特征:其一,品牌是企业无形资产。企业可凭借品牌优势不断获取经济利益,可在市场交易,具有交易价值。如最新出版的《商业周刊》公布的全球100大品牌排行榜中,美国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为696.4亿美元,其二,品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品牌具有独占性、特殊性和稳定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三,品牌是商业信誉重要载体。品牌是产品和服务走向市场的通行证,强势品牌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品牌有时比产品或服务更具价值,更具影响力。 实施“品牌战略”,是指政府将培育自主品牌,作为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并为此制定政策措施。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推进“品牌战略”已成为各国抢占国际市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跻身世界经济强国的重要举措。研究实施“品牌战略”的思路和目标,制定促进自主品牌发展的政策措施,已成为关系中国经济竞争力的重大举措。 实施“品牌战略”基础坚实,意义重大 我国实施“品牌战略”时机已成熟,条件已具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连续26年保持年均9.4%的增速,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6位,实施“品牌战略”具有强大物质基础; 我国一大批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已形成一批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涌现出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部分跨国公司已进入全球500强,具备实施“品牌战略”的主体基础; 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20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品牌意识开始深入人心,对品牌的消费需求持续增加,实施“品牌战略”具备坚实的市场基础。 据有关资料,我国2004年品牌商品销售增幅,比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高出约15个百分点,显示出品牌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长期以来,中央对实施“品牌战略”给予高度重视,就此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 1992年邓小平就指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造出中国自己的名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 2002年品牌问题第一次写入党代会文件,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在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程中,要“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最近党中央进一步提出:“自己的名牌产品和知识产权,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关键”,要“积极支持,大力推进国家名牌战略,努力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一批世界知名品牌”。 实施“品牌战略”意义重大。 第一,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远未取得成功,基本属于粗放型增长。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我国企业主要在加工制造环节参与国际分工,多数企业采取加工贸易和贴牌生产方式,处于全球产业链最低端。据测算,在这一国际分工格局下,我国企业在制造环节平均仅获利5%,其余95%被拥有品牌、设计、营销等环节的外国企业获得。据统计在GDP构成中,美国60%的GDP来自品牌产业创造的价值,而我国GDP中只有不到20%是品牌产业创造的价值。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依靠品牌提高附加值还处于较低水平,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投入来保证。我国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欧盟的16.8%、美国的28.6%。由于单位产品能耗和资源消耗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高增长必然导致煤电油运全面紧张。因此要想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统一,就有必要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 第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经济格局,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经济规模扩大效益提高,更要关注高新技术研发和自主品牌创立。没有高新技术和自主品牌,产业体系即使建立起来,根基也难稳固。只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和持续源动力;大力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我国企业才能有持久国际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培育许多新经济增长点。 从国际经验看,品牌经济是重要的新增长点。因此必须致力于创造品牌产品,打造品牌企业,培育品牌产业,发展品牌经济。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第三,促使中国从贸易大国转向贸易强国 如以时间为横轴观察我国对外贸易就会发现,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呈现一条快速向上曲线,而对外贸易条件却呈现一条不断向下曲线,二者形成鲜明反差。如1991~2002年间,我国皮鞋、橡胶及塑料布鞋、球类、伞、鬃刷、热水瓶等6种小商品出口规模增长51%,但综合平均价格却下降21.7%,这意味着我国出口企业用较多资源换取较少外汇,大量利润流失。 虽然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很多,但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缺少知名出口品牌,出口附加值不高。 据统计,目前全国各类进出口企业中,拥有自有商标的不到20%,自有品牌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比重不足10%。2003年全国出口500强中,34个知名企业出口额仅占6%,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更是寥寥,缺乏自主品牌已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软肋之一。 由于缺乏自主品牌,我国制造能力虽强大,但盈利能力非常弱。这一状况与我国贸易大国、出口大国、制造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和外贸依存度进一步提高,国际贸易摩擦趋于加剧,继续依靠出口数量增长已难以为继。一个品牌弱国,不可能是贸易强国,更不可能是经济强国。必须大力培育出口品牌,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提升出口竞争力,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第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 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企业通过品牌培育和发展,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配置全球资源,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应通过“品牌战略”,不断提升品牌价值,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品牌战略”应与国家其它经济战略,如“走出去”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等有机结合,以此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在某种程度上,由于缺少自主品牌,已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如果国外品牌和外商拥有的品牌,占据我国较大市场份额,就可能影响我国某些产业、行业的发展和安全。要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就应积极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培育自主品牌,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企业和跨国公司。 虽然实施“品牌战略”基础已具备,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知名品牌少,影响力弱。中国现有15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称得上世界品牌的却极少。据《财富》杂志资料,2003年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中,中国大陆只有“海尔”一个品牌入选; 二是我国企业品牌价值较低,与国外品牌价值相比差异悬殊。2002年海尔品牌价值为489.00亿元,仅相当于当年可口可乐品牌价值的8.5%; 三是在国际高端市场中,国产品牌几乎不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导致国产品牌国际竞争力弱,这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致命弱点。 为提高产品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继而提升中国经济竞争力,实施“品牌战略”已迫在眉睫。 实施“品牌战略”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前提,是明确提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研究制定中长期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政策措施。 就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而言,可从如下角度考虑:一是从把握国内外全局、面向未来的战略高度,认识品牌的极端重要性,将“品牌战略”作为商务部四大外贸战略之后,新战略的取向之一,并适时上升为国家经济战略,使之成为国家意志;二是作为国家经济战略。“品牌战略”应涵盖农业、工业、服务业各领域,其层次高于四大传统外贸战略;三是将实施“品牌战略”,纳入有关经济管理部门具体工作日程,使之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四是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各类企业开发核心技术,培育自主品牌,提高我国产品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五是实施“品牌战略”需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营造有利于自主品牌发展的外部环境。 “品牌战略”目标可包括以下几方面: 短期目标(1~3年):研究和编制“品牌战略”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实施步骤和阶段目标;分别提出农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品牌发展方向;研究制定促进品牌培育和发展的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促进体系;积极发展名牌系列产品出口,力争使品牌商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例达到15%左右; 中期目标(3~10年):形成相对完善的品牌促进、保护、推介、政策体系;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和品牌培育的良好环境,品牌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在家用电器、电子、服装、轻工、高新技术等优势领域,形成若干国际知名品牌和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品牌商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例达到30%左右; 长期目标(10~20年):涌现一批拥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经济增长方式基本走上集约化轨道,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成就,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品牌商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例达到70%左右。 实施“品牌战略”的政策选择 品牌培育和发展,仅靠企业和市场力量难达最优效果,需要时间也较长。政府应通过制定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品牌培育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第一,促进技术创新,加大对自主创新和品牌培育的投入 增加政府投入,是对自主创新和品牌培育最直接的激励措施。这方面发达国家有很多成熟做法和经验。如1970年代以前,美国联邦政府R&D投入曾占全美R&D总投入的65%。1970年代以后,在政府投入引导下,企业R&D投入不断增加,逐步成为投入主体。2000年美国企业R&D投入比例达67.7%,联邦政府投入比例则下降为26.9%。美国联邦政府还从1993年开始,对企业R&D投资给予永久性税收减免。根据OECD统计2000年资料,当年各国政府R&D投入金额,美国为2653亿美元,日本为1420亿美元,德国为463亿美元,法国为278亿美元,英国为266亿美元,上述各国R&D投入占GNP比重均在2~3%之间。 2002年我国政府R&D投入估计为120亿美元,占GNP比重仅为1%左右。因此我国可借鉴发达国家做法和经验,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税收减免等方式,支持企业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支持研发机构扩大研发深度和广度,支持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促进企业形成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 第二,促进制度创新,形成有利于自主品牌发展的制度环境 良好政策和制度是自主品牌催化剂,也是政府大有作为的领域。借鉴有关国家做法,促进自主品牌培育的政策和制度,可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品牌培育政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通过制定实施支持创新、增加投入、鼓励企业创牌等政策措施,创造有利于品牌培育的竞争环境,为名牌企业发展创造公平市场环境,推动企业塑造品牌形象,发展自主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是品牌保护政策。制定和完善品牌保护的法律体系,不断加大对侵犯品牌等知识产权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积极利用有关品牌保护的国际法,保护本土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合法权益;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点维护品牌商品经营秩序;鼓励生产品牌产品,建立严格、统一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严格执行。 三是品牌推介政策。政府通过展会、研讨、国际交流等形式,积极推广品牌产品,扩大品牌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强舆论引导,使全社会充分认识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的意义,大力培育创新文化,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为品牌发展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第三,把高新技术品牌培育和产品出口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抢占国际市场竞争制高点。 高新技术具有巨大市场价值,关系国家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安全,关系一国经济的未来竞争力,也因此成为各国激烈竞争的重要领域。谁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竞争优势,谁就在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上取得先机。 我国经过20多年发展,已在高新技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拥有一批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下一步应在传统产业继续培育和发展品牌的同时,重点在高新技术产业实施“品牌战略”,支持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一批高新技术品牌,提高我国高新技术品牌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同时在“科技兴贸”战略框架下,继续加大对高新技术品牌的培育和支持力度。韩国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发展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品牌,从而在汽车、半导体、合成纤维、石化、造船、钢铁、家电等产业,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借鉴韩国经验,通过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和品牌的支持,努力抢占国际市场竞争制高点。 第四,尽快引导、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中介机构 加强对开展品牌评价、推介的有关中介机构的扶持和管理,对参与品牌评价的中介机构实施资质认可,不断提高其评价的技术水平和市场运作透明度,提高其权威性和公信力,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一批具有较高水准、较强影响力的中介评价机构。 第五,加强对“品牌战略”基本理论和国际经验研究 目前我国对“品牌战略”研究不够,研究人员相对缺乏,研究领域不宽广,缺乏高水平研究成果,尤其缺乏对“品牌战略”的国际比较与借鉴研究。要想实施“品牌战略”,就需对“品牌战略”深入研究,系统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品牌培育经验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对“品牌战略”实施高质高效的政策措施,才能促进自主品牌不断发展壮大,才能使我国逐步进入自主创牌时代。 中国服饰加盟商网
品牌营销经历了“产品至上”、“形象至上”和“定位至上”等几个阶段后,已经进入“价值至上”时代。营销的本质是促进价值交换,品牌对企业的价值取决于企业为顾客乃至社会所提供的价值。从顾客感知价值的角度,进行品牌定位,开展营销活动,是树立品牌的关键所在。 本论文从“理念”、“战略”和“战术”三个层面,从以顾客感受价值为导向的“功能性品牌”、“形象性品牌”和“体验性品牌”的定位角度,对海尔的品牌营销进行系统总结、分析,认为海尔品牌的建立,首先得益于坚定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管理理念。在其指导下,通过有效的策略手段,开展“价值战”,逐步实现创品牌战略、品牌延伸(多元化)战略和海外品牌(跨国经营)战略。与此同时,海尔品牌定位也由功能性品牌提升到形象性品牌,并向体验性品牌迈进。 海尔的经验对一般企业的品牌经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品牌营销需要理念、战略和战术等三个层面的有机结合。“理念”是开展品牌营销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树立品牌指明基本方向;“战略”是树立品牌的基本保障,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规划并保证有关策略的有效实施;“战术”(策略)是树立品牌的手段,具体体现“理念”,实现“战略”。品牌建设,可以由“功能性品牌”、“形象性品牌”向“体验性品牌”递进,也可以根据企业的战略和目标顾客的价值追求,定位于“功能性品牌”或“形象性品牌”。 详细内容参考
三九胃泰的功效与作用:1对实验性胃炎各类病变有显著治疗作用和预防效果,有显著的止血和抗溃疡功效。2对精神紧张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有积极治疗和预防功效。
248 浏览 6 回答
227 浏览 4 回答
245 浏览 3 回答
302 浏览 3 回答
297 浏览 4 回答
356 浏览 4 回答
128 浏览 2 回答
245 浏览 2 回答
326 浏览 2 回答
277 浏览 3 回答
179 浏览 2 回答
98 浏览 3 回答
220 浏览 2 回答
89 浏览 2 回答
224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