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五部分 节选自 笔者对张玲老师共享的《Understanding by Design》一文进行了翻译,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什么是理解性教学设计”;第二部分为“理解性课堂对课堂环境的要求”;第三部分为“理解性教学对教的要求”,第四部分为“理解性教学对教师的要求”;第五部分为“理解性教学对学生的要求”;第六部分为译后记。在本学期我们2011级宁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研究生学习《教学系统化设计》,该课程由张玲老师任教。而笔者所翻译的这篇文章是笔者2012年翻译的完整的第二篇英文,也感谢张老师给我们提供这样一篇比较前沿的一种教学设计的提法。具体如下:第一部分 什么是理解性教学设计 理解性教学设计是NNPS在线课程的主要部分。理解性教学设计是由Grant Wiggins 和Jay McTighe提出的。理解性教学设计通常是指“逆向设计”。逆向设计模式,注重这样的一个理念: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明确的教学预期结果,然后逆向地开发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关注教师设计什么样的任务或者什么样的活动让学生参与。 理解性教学设计的特点: (1)理解性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深度理解,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程度的一种教学设计;同时也是一种以学习“结果”为出发点,来指导的教学设计。 (2)理解性教学设计,是一种“逆向设计”的过程,这种逆向设计的过程,注重先制定评价标准,然后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 (3)理解性教学设计,创建的是一种螺旋学习结构。与线性结构和顺序结构相比,这种螺旋结构,可以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让学生反思或者调整、修正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4)理解性教学设计,可以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对所学知识的价值的仔细推敲,即为什么学生需要学习这些知识。 (5)理解性教学设计,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专业化的工作。理解性教学设计需要教师的自评,也需要教师对课堂实践教学的反思与调整。第二部分 理解性教学对课堂环境的要求 在师生关系是学习伙伴的课堂中,理解性教学是很容易开展的。教师设计学习方案,而学生通过使用学习过的概念和方法做重复性的体验或练习。教师和学生的这些做法正是协作文化的一部分。 理解性教学对课堂环境的要求: (1)课堂环境,能够让所有学生和他们的想法得到尊重和认可。 (2)课堂环境要贯穿所学习内容的核心思想和基本问题。学习内容的核心思想和基本问题是学生学习、课堂活动和课堂准则以及课堂文化的中心。 (3)课堂环境要能够激发学习动机。在理解中心思想和回答基本问题时,学生需要有很高期望和强烈的动机。 (4)课堂环境要提供和已有知识或已有经历。由于学习内容的核心思想和基本问题是与学生已有知识或已有经历有关的。 (5)课堂环境要有助于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标准或者得分准则要来自学生学习之初的知识水平和学生在学习后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 (6)课堂环境要能清晰地给学生任务(包括作业等)提供的例子或者模型。 第三部分理解性教学对教的要求 理解性教学不是简单地回答出教师之前提出的问题。理解性教学是通过对相关概念不断重复的交互而达到对知识深层的理解。 理解性教学对教的要求是: (1)教要有一致性。核心思想和基本问与教学设计保持一致;评价量规和学习活动要与中心思想以及基本问题保持一致。 (2)教要有多种评估方式。用多种方式来验证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这些方式如项目,问题,讨论,测验,游戏,测试等) (3)教要包含能够反映理解的六个侧面的教学活动和评价量规。学生要有机会解释,说明(或释疑),应用,洞察(或转换视角),移情(或者神入)和自我认识。 (4)教要有真正的展示,或者实践。学生在教学中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现实任务和制作出真实作品,来展示他们对内容的掌握程度。 (5)教要有清晰的标准和绩效水准。对学生作品和展示,教师、同学和学生自我评价的标准和绩效水准要清晰。 (6)教要反思和自评。学生需要复习和反思重要的内容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7)教需要各种资源。课本只是众多资源中的一种(这里的资源不是教学大纲中提供的)第四部分 理解性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在理解性教学中,教师的视角要从教师狭隘的个人任务布置,转向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本人和学生的所有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而且教师和学生的所有活动都是与理解核心概念有直接关系的。 理解性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 (1)教师需要告知学生。在单元学习之前教师要告知学生教学内容的中心思想和基本问题,告知学生学习的行为目标和评价标准。 (2)教师需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寻求和探索所学内容的中心思想和基本问题时,教师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 (3)教师需要运用多种策略。运用多种策略来增进学生对主要问题的理解。 (4)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进行主动建构(并不是简单的告知) (5)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机会来“打开学生的思维”,即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对所学内容进行解释、释疑、应用、洞察、移情(即神入)和自我认识(即自我评价)。 (6)教师需要运用质疑、探索和反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7)教师对课本上的基于中心思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授;教师也需要对基本问题的探索进行引导。。 (8)教师需要使利用过程性评价的信息。在反馈中利用过程性评价来调整教学、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检查出学生对所理解的错误之处。 (9)教师需要使用(课本以外的)多种资源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第五部分理解性教学对学生预期行为的要求虽然教师创造学习情境来促进学习,但实际上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理解性教学中,学生要对指定的学习内容建立联系并对指定的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的理解。理解性教学对学生预期行为的要求是: (1)学生能够描述学习目标(即中心思想和基本问题),也可以描述单元所要求的行为目标。 (2)学生能够解释学生现在正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今天的学习任务如何与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联系起来) (3)在整个单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以激发和保持。 (4)学生能够描述即将对学生学习任务做出评价的标准。 (5)学生能够参与到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核心思想和基本问题的活动。 (6)学生能够参与到有助于解释、释疑、应用、转换视角、洞察(或者移情)和自我认识的各种活动。即参与了与理解的六个侧面相关的学习活动。 (7)学生能够展示自己正在学习的有助于理解核心思想和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8)学生能够有机会提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 (9)学生能够解释作品的原理,能够证明他们答案的正确性。 (10)学生能够,基于之前建立的评价标准和绩效水准,进行自评和同伴互评。 (11)学生能够应用评价标准和评价题目来指导和修正他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