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界的扫地僧,21年默默无闻一篇论文震惊世界,杨振宁:我看好你
华罗庚和陈景润之后,中国有没有杰出的数学家?随着钱学森临终前的振聋发聩的一问"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杰出的科学大家?"我们对自己的科学研究始终不够自信。
然而,进入21世纪,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改变了这个刻板映像,他就是张益唐!2012年张益唐完成了论文《素数间的有界距离》,2013年这篇论文发表于《数学周刊》,让张益唐成了享誉世界的数学家。当时《自然》的报道称,如果这个结果成立,就是第一次有人正式证明存在无穷多组间距小于定值的素数对。换言之,张益唐将给孪生素数猜想证明开一个真正的"头"。
所谓孪生素数猜想,是1849年阿尔方·德·波利尼亚克提出了一般的猜想:对所有自然数k,存在无穷多个素数对(p, p + 2k)。k = 1的情况就是孪生素数猜想。张益唐在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导师潘承彪对张益唐的研究成果评价说"证明无误、非常漂亮"。
为什么张益唐能够震惊世界?为什么张益唐被称为"数学界扫得僧"?
这是因为,在这片论文之前,张益唐几乎没有在世界数学界有任何名声,几乎没有在权威刊物上发表过一篇有分量的论文。
因为这篇论文,张益唐一下子获得了很多大奖:
2013年,张益唐获得弗兰克·奈尔森·科尔;
2013年,张益唐获得晨兴数学卓越成就奖;
2014年9月16日,张益唐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
2016年10月,张益唐获得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2018年,张益唐美国亚裔工程师学会的终身成就奖。
这样的伟大数学家,到底是如何练成的呢?
我们观察张益唐的成长,不难发现,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是他在这一行坚持下去的主要动力。
张益唐1955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是浙江平湖,母亲在机关工作,父亲是电气工程方面的教授。正当张益唐是要上中学时,他搬到了北京,并且在15岁随着母亲到了农场,这样的学习环境,几乎不可能出现什么学问上的杰出人物的,但张益唐做到了。
帮助张益唐克服环境上的困难的,恰恰是兴趣。当张益唐还是一个孩子的谥号,就开始"试着了解所有跟数学有关的东西",并且"变得对数学充满渴求。"张益唐小学时学校停课,他就到处淘换各种便宜的数学书,然后在家学习数学。每次遇到问题,小张益唐没有老师,只能自己解决。
9岁时,张益唐得到了一本大学数学教材,就开始研究数学,甚至包括连大学生都无能为力的哥德巴赫猜想。在张益唐看来,数学时美丽的,素数的结构是美丽的,在数学研究上,一定要追求完美。不找到完美的证明方法,决不罢休。
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张益唐克服了外界的各种阻力。在农场,如果有人见到你看数学书,一定会出言阻止,因为学数学没有用!所以,张益唐实际上自学数学,还要躲着别人异样的目光。
停课的小学,自学的中学,丝毫没有让张益唐落下自己的数学学习。成年后,张益唐在北京一家锁具厂当工人,他开始琢磨考大学,仅仅几个月时间,自学了所有的高中物理和化学,到了23岁时,张益唐终于考上了北京大学数学系,成了1978级的大学生。
北京大学四年的学习是短暂的,张益唐随后又在北京大学读了潘承彪教授的研究生,远赴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博士。当张益唐成为博士时,已经是1992年,那一年他已经是37岁了。
曾任他们数学系主任的著名数学家丁石孙"非常看重张益唐",并"力邀他回北大",但张益唐拒绝了。他大学时就很要好的同学沈捷透露,张益唐可能是爱面子,觉得没做出点成绩就回国,不甘心!
2016年张益唐回国获得了"求是杰出科学家奖",查懋声和杨振宁为他颁奖。当别人问杨振宁,中国原创可言何时领跑中国?杨振宁看看张益唐说,不要着急!我看张益唐这些人就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