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王慧真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王慧真发表的论文

《基层建设》这本期刊属于正规期刊,因此基层建设是可以用来评审职称的,这本期刊主要是评审建筑方面的期刊,适合建筑行业的作者,这本期刊属于国家级期刊,审稿周期、发表费用都比较合适。

《基层建设》是由批准,由济南军区政治部主管中国建材工程建设协会协办、济南军区政治部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全国优秀学术刊物(半月刊)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3-5628,国内统一刊号:CN37-1371/D。已被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等全文收录。

投稿要求:

投稿时请将稿件电子版(以WORD形式)发送至本刊投稿邮箱,在稿件中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单位、电话、电子邮箱、样刊投递地址和邮政编码,如需署笔名请注明;并提供作者简介、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内容,切勿一稿多投。稿件一经发表,即付稿酬。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本刊已被国内多家数据库收录,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对以电子邮件方式投稿者,本刊均以电子邮件方式将处理结果告诉作者,请及时查收电子邮箱;对以信函方式投稿者,仍以信函方式通知作者。对未采用稿件不退原稿,请作者自留底稿;对采用的稿件,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将作必要的修改、删节或摘编,如不同意请说明。

前些日子拜读了一下 凌晓峰 教授和 杨强 教授合著的《学术研究,你的成功之道》,然当时并没有记录心得的习惯,因此时间一长,书中所讲的很多知识以及自己从书中所学到的许多知识便有些遗忘了。今日趁着刚刚过完周末,自己的身心还未完全收回的情况下,决定重新拾起这本书,并将其主要内容以及自己的感悟笔录成文,以防他日遗忘。

《学术研究,你的成功之道》汇聚了 凌晓峰 教授和 杨强 教授两位学者多年的研究经验和体会,并引用了大量形象而具体的案例,旨在帮助大家踏上科学研究的成功之道。全文以“如何做研究”为主题进行展开,共分为八个章节。下文将对每一章节的内容予以概述。

第一部分:什么是研究?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研究的本质在于两点:创新性和影响力。创新性即以前不为人所知,尚未为人所用,影响力即为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好处和便利,只有二者合而为一,才能构成研究,缺一不可。

第二部分:研究者还是非研究者。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研究者与非研究者的区别,并列举了一些例子。比如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生物学家等称之为研究者,他们以“研究”为职业生涯;而销售人员,以讲课为主的教师,医生等并不能称之为研究者,除非他们在工作中作出具有创新性且具有影响力的贡献。

第三部分:研究者的生活。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研究者的主要工作任务:1、探索构思新的想法;2、将想法付诸实践,检验其可行性;3、将研究过程撰写成文并提交给学术期刊、会议等媒介进行发表;4、评审其他研究者的论文;5、管理学术期刊的运转,组织学术会议;6、参加学术会议,作报告与其他研究者讨论、交流;7、申请经费;8、指导研究生的研究;9、上课;10、行政工作;11、申请专利以及技术转让。

第四部分:研究者应具有的最重要的技能和能力。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研究者应该具备的首要条件:1、 激情、专注、热情和兴趣 ;2、 好奇心和创造性 ;3、 批判性和独立性的思考 ;4、 冒险精神 ;5、 较强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勤奋 ;7、 表达和沟通能力 。

第五部分:以研究为生涯的利与弊。在这一部分,作者阐述了他们自己认为的研究生涯的利与弊。“利”的方面:1、较高的事业满意度;2、受保护的研究环境;3、相对来说不错而稳定的收入;4、受到社会的尊敬。“弊”的方面:1、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研究;2、漫长的“热身”时间;3、相对较窄的职业选择范围。

第六部分:如何成为研究者。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大多数的研究者的研究事业起于博士阶段。

第七部分: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区别。在这一部分,作者讨论了一下他们认为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一些区别,并且说明没有办法完全划分出一道分界线用于区分二者。

第八部分:如何找到合适的导师?在这一部分,作者给出了几点选导师的建议:1、研究领域和研究兴趣是否与你一致;2、指导理念和风格是否符合你的口味;3、经费是否充裕;4、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人际网络是否广阔;5、在学术上的表现如何。

第九部分:拿到博士学位需要多久?在这一部分,作者提到了 获得博士学位意味着你要具备先知先觉能力以及成为自己领域的专家,博士学位获得的时间长短取决于发表论文的效率。

第十部分:三类具有代表性的研究生。在这一部分,作者概述了三种研究典型的研究生:1、博士研究生A,善于学术研究,计划做教授;2、博士研究生B,善于实验性研究,计划到公司的研究部门工作;3、博士研究生C,擅长工程和工业应用,计划创业。

第一部分:第一目标—成为最好。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博士生毕业答辩之后,其应该成为本领域的专家且其研究工作应该要成为领域内新的风向标。此外作者认为优秀的毕业论文应该是将精力集中于一个研究课题,然后深入研究,而糟糕的博士论文有两种:1、“课题游击战”,即涉猎多个领域,却没有一个可以超过当前领域的最高水准;2、升级版的“课题游击战”,虽然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做出了小小的成就,但是这些并不足以让其立足于一个领域,更谈不上成为领域的风向标了。

第二部分:第二目标—成为独立的研究者。在这一部分,作者认为 作为一名博士生,要尽快学会成长为一名独立的研究者 。

第三部分:通往博士(硕士)学位的三个要素。作者在这一部分介绍了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三个要素:1、探索、挖掘新的想法;2、严谨做研究;3、撰写、发表顶级论文。并且阐述了这三个要素是一个多层迭代和循环的过程,此过程会一直持续下去,直至毕业。

第四部分:通往博士帽的几个关键阶段。在这一部分,作者讨论了攻读博士期间几个关键性的阶段:1、达到学分要求;2、通过博士资格考试;3、通过博士开题答辩;4、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第五部分:目标之外的那些事。作者在这一部分介绍了博士生涯中除了做研究这条主线之外,其它的一些事情,比如学英语、当助教,娱乐休闲等等。并且提醒读者, 攻读博士期间,在适当休息娱乐的同时,主要的精力还是应该放在研究上 。

第一部分:头一年。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一名博士生在第一年应该做的事情。首先上课是重点,然后在选课时尽量扩宽自己的知识面,最后在课程之余,如果对某领域感兴趣,作者建议:1、找导师约谈,告诉其你的兴趣所在;2、阅读与该领域感兴趣的最新综述文章;3、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4、阅读具有高影响力的论文;5、尝试写一篇综述文章。

第二部分:文献检索。作者在这一部分对文献检索方面给出了一些建议:1、寻找高影响力的期刊和会议;2、寻找影响因子高的论文;4、多加留意本领域资深研究者;5、善于使用学术搜索引擎。

第三部分:如何阅读学术论文?在这一部分,作者首先对阅读学术论文给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应快速浏览一遍论文,对于研究内容、假设条件、主要想法以及解决方案做大致了解,然后再次从头阅读一遍论文,细致地推敲论文内容,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阅读,从中挖掘出一些新的想法,再尝试着深入研究如何超越该研究者的工作 。然后,作者给出了一张图(见下图),此图中介绍了一篇论文中哪部分应该花费时间去阅读,哪部分应该略读,哪部分应该略过。最后,作者提出阅读论文应该只需花费30%的时间,而另外70%的时间应该用于 批判性、创造性思考 。 批判性是指“找碴儿”,如作者的解决方案有哪些缺陷,而创造性思维是指寻找到更好、更新和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

第四部分:发掘新想法。在这一部分,作者讨论了如何寻找到研究的灵感和新点子。首先作者 不建议从未来展望中寻找新点子 ,因为作者认为原论文的作者有可能已经开始在做了,因此很难赶上原作者的步伐,另外会很容易受到原作者的文字所束缚,仍然不具备产生新想法的能力。然后作者建议在阅读论文时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接着作者提到了 “头脑风暴” 的方法,即几个人畅所欲言,不分对错,相互启发,群策群力。最后作者提到产生新想法的一个来源是要大胆,即想法完全异于旁人和前人,且要尽量避免明显的推广式扩展。此外,作者认为 找到一个新的问题解决之,比找到一个较小的、对已有解决方案的改动要好很多 。

第五部分:从想法到毕业论文课题。作者在这一部分对选择博士课题提出了几点建议:1、对研究课题要有热情和兴趣;2、用其所欲、行其所能,即做自己擅长的事情;3、考虑课题的新度和热点;4、结合导师的洞察力和看法;5、考虑自己的职业倾向。

第六部分:我的博士研究对路吗?在这一部分,作者对博士课题的选择是否合适给出了一些建议:1、尽快作出一些研究工作投出去,听听同行评议的看法;2、经常与导师和学长进行讨论,听听他们的看法;3、与同领域的研究者互通邮件讨论你的想法;4、参加会议时,主动与研究者交谈,聊聊你的研究课题和想法;5、查找、阅读其他人的博士论文,与自己的工作进行对比。

第七部分:尽早制定毕业论文的蓝图。作者在这一部分提到应该在博士二年级快要结束时,制定自己的博士论文蓝图,然后时刻以蓝图为中心展开研究。

第八部分:论文有条,想法有序。作者在这一部分提到要大量阅读论文,做笔记,然后有条理地管理论文。

第一部分:研究过程概览。在这一部分,作者概述了研究的全过程:1、为自己确立一个具体的研究问题;2、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3、进行理论和实验的反复推敲;4、若3成立,则结束,否则继续2和3,直至3成立。

第二部分:格雷准则。作者在这一部分详细地介绍了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应该具备的条件—格雷准则:1、明显的益处;2、描述简单;3、尚不具备明确的解法;4、解决方案具备可测试性,大问题可以拆分成多个子问题,能观察到每个子问题的进程。另外,作者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另外一条:要确保研究中数据获取的可靠性以及足够的数量。

第三部分:棋盘法。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一种寻找研究课题的方法:棋盘法,即将横轴代表相应的研究领域用到的不同方法,纵轴代表要解决的研究问题,接着根据文献调研结果,往中间放“棋子”—论文,若发现棋盘上有些格子空空如也,那便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表明目前还没有多少人研究过。

第四部分:展开研究。作者在这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整个过程。首先要清楚而具体地表述所要进行的研究工作,然后开始做实验(选取、采样数据,选择评价方法和对比实验等),最后“看图说话”,阐释清楚每一张图表的意义。

第五部分:建立个人品牌。在这一部分,作者希望研究者可以在棋盘(棋盘法中的棋盘)中间找到一块空白区域,一旦找到,便形成了一个自己的品牌,当填补完这些空白之后,便可以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此时应该为自己感到高兴了。

第六部分:实验型研究和理论型研究。作者在这一部分介绍了实验型研究和理论性研究的区别,即实验型研究是实验在先,理论在后而理论性研究则与之相反,并且作者以瓦里安特提出的“概率近似正确”(实验型)和图灵提出的“图灵测试”(理论性)为例,讲解了它们的区别。最后作者提到在研究中,理论和实验技能都不可或缺。

第七部分:团队协作,跨学科研究。作者这一部分鼓励大家进行一些跨学科的研究,并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要么出版,要么出局。作者在这一部分首先 建议研究者发表少而精的论文,而不是发表一大堆平庸的论文 ,其次作者介绍了论文的被引用次数以及H因子等学术评价指标。

第二部分: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有那么难吗?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顶级期刊和顶级会议的论文录取率较低,因此投稿难度较大,并且告诫研究者千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进行一稿多投(这样可以增加论文录取率),因为一稿多投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并且会损坏声誉。

第三部分:优秀的论文怎么定义?作者在这一部分介绍了评审者对一篇论文打分的标准(不同期刊或会议可能会略有不同):1、 研究工作和实验是否新颖 ;2、 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力 ;3、 论文所用技术方法是否正确、可行 ;4、 论文书写是否清楚明白 ;5、 论文是否应该录用 ;6、 你对自己的评审是否有信心 。接着,作者强调了论文写作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常识。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论文写作的一些基本常识:1、写作内容必须真实、可信、准确;2、切记不要照搬别人论文的句子;3、尽可能详细地讲述研究工作。

第五部分:你、导师和文稿校对者。作者在这一部分大概介绍了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你,导师和文稿校对者的职责。

第六部分:写给导师们—如何高效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者在这一部分介绍了指导学生论文写作的两种方式:1、循序渐进式的指导适合一对一的指导;2、召集所有学生一起进行讨论,修改论文适合一对多的指导。

第七部分:是投会议还是期刊?作者在这一部分对投会议还是期刊给出了一些建议。

第八部分:会议和期刊分别是是如何评审论文的?作者分别介绍了一个会议和一个期刊审阅论文的全过程,并给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第九部分:作者的选择和排序以及SCI和EI检索。作者给出了一篇论文作者的选择和排序的建议,以及SCI和EI检索的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误区一—“我的论文明显很棒啊!”。在这一部分,作者提到撰写论文时,应该着重强调研究工作的新颖性以及影响力,但不能夸大其词,且尽可能在论文中提供支持你的论点的证据。

第二部分:误区二—“读懂我的论文是你(审稿人)的责任”。作者在这一部分提到了论文应尽量写得清楚简单。

第三部分:10/30检测法。在这一部分,作者提到了检验一篇论文写作是否合格的“10/30检测法”,即对于一般评审者来说,是否可以在10分钟之内搞清楚你的研究问题、主要贡献,在此基础上,是否可以在30分钟内理解你的研究工作,并作出录用或拒稿的决定。

第四部分:自上而下的写作方法。作者在这里介绍了一篇论文每个部分应该如何来撰写,并给出了一些实例。

第五部分:创建有层次的文章结构,选择合适的结构标题。作者在这一部分介绍了创建有层次的文章结构以及选择合适的结构标题的重要性。

第六部分:论文写作技巧。在这一部分,作者给出了一些写作技巧;1、使用特定词来提示读者;2、通篇使用少量且一致性的词语;3、尽早使用实例,贯穿全文;4、视觉化表达;5、写清动机,解释论证;6、自问自答;7、多次强调关键点;8、前后呼应;9、论文格式。

第七部分:其他误区和错误。作者在这一部分列出了一些常见的对论文写作的错误认识。

第八部分:中国学者在论文的英文写作方面易犯的错误。在这一部分,作者给出了一些中国学者经常犯的英语语法错误:1、丢失冠词 a (an), the;2、表达不精确;3、中式英语;4、非正常断句;5、非正规写法;6、非正规缩写;7、非句子的组成部分;8、太多花哨的格式。

第九部分:总结。作者在这一部分对论文写作方面的技巧做了一个简短的总结,并强调了论文写作的两点目的:1、提出论点,越严密越好;2、简明扼要地阐述论点和结果。

第一部分:论点和博士论文。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论点应该是陈述一个假设或者一项声明,而博士论文则是将你的论点/论点的产生、现状及其他研究者对此论点给出的解决方案,与你自己的解决方案等内容条理清晰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架构清晰、思路清楚的论文文档。一篇博士论文应该包括支持所提出论点的所有证据以及你自己的想法。

第二部分: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作者在这一部分总结了两种博士论文组织和撰写方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方法是首先确定中心论点,然后将中心论点按照“棋盘法”分解成多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均有相应的介绍、现有的解决方案和你提出的解决方案。自下而上的方法是从一堆已经发表的论文中找出与博士课题相关的研究工作。

第三部分:论文答辩。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一下博士答辩的过程。以及给出了一些应对博士答辩的建议。

第一部分:某大学教授的一天。在这一部分,作者首先介绍了某位大学教授的一天(不知道是凌教授还是杨教授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其他教授的一天):1、7:00 am 起床,吃早饭以及回复一些邮件;2、8:00 am 健身;3、8:30 am 去办公室处理电子邮件并且备课;4、9:00 am 上课;5、10:30 am 若学生课堂上有疑问,可以邀请他们到办公室继续讨论;6、11:00 am 参加委员会会议;7、12:00 pm 午餐;8、1:00 pm 出席学生的答辩;9、3:00 pm 小组例会;10、4:30 pm 参加研讨会;11、5:30 pm 撰写基金申请;12、6:30 pm 回家,与家人共度晚餐;13、8:30 pm 修改、审阅论文;14、10:30 pm 为出席学术会议预定行程。

第二部分:申请研究经费。作者在这一部分首先介绍了经费的类别,然后给出了申请经费时的建议,最后列出了评审项目申请书时的一些负面意见。

第三部分:技术转让。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技术转让的三种方式:1、授权,即在法律咨询顾问的帮助与指导下,授权相关公司使用此技术;2、申请专利;3、创办一家孵化公司。

第四部分:结束语。作者在这一部分对全书的内容做了一个简短的总结,并希望读者们通过阅读此书可以对科学研究工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研究问题产生一些启迪。

大概花了一天的时间将全文概述写了一下,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带给自己的一些启迪和感悟:

1、自己目前已经是个博士研究生,因此既然自己已经选择了这条路,就算爬着也要走完。

2、从这本书中了解了成为一名博士生的终极目标是:成为 最好 和成为 一名独立的研究者 。本人认为越早独立越好,不要养成依赖他人的习惯,大多数的想法都应该是自己在不停的试错中找到的。当然,有导师一起讨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即使有时候有些意见未必可行,但是可以向导师分享一下自己的实验失败过程以及汲取一些导师的建议,会给接下来的研究带来很大的信心。对于一些很不幸没有导师指导的小伙伴来说,最好的讨论方式便是找与自己做同一个方向的师兄或者师姐进行讨论。对于最不幸没有任何人讨论的小伙伴来说,也不要抱怨任何事情,因为事已至此,只能自己尽快独立,或者通过互联网与他人进行讨论。我个人认为讨论是一种很好的减轻科研压力的方式,有时或许可以找到很多灵感, 但是千万不要寄希望于他人身上 ,因为即使是本领域深耕多年的大牛也未必可以找到一种解法很快便成功了,应该都是经过不停的试错,修改想法而取得较好的实验结果的。因此,一定要养成凡事靠自己的习惯,这点真的非常重要,到研究的最后可能会发现真正能帮上自己的还是自己。

2、从这本书中了解到了研究的本质,即创新性和影响力。这既要求研究成果要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又要求研究成果要能对世界产生影响,哪怕只是十分微小的影响。希望自己加下来也可以作出一些比较好的研究成果吧!

3、再一次意识到了沟通能力的重要性,这个能力不仅在《见识:商业的本质和人生的智慧》中提及到,在这本书中也是反复被提到。沟通,表达和写作应该是一名精英人士必备的条件,当然可能也有很多人这种能力并不是很强也成功了(国内的成功人士中较为常见)。但是这种能力真的很重要,特别是在美国的顶尖名校中,大部分的精英人士都是掌握这种能力的佼佼者,反观我们国内,可能是大环境的影响(现在应该很多中小学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这方面的能力我们中国人也在不断增强),导致很多人这种能力不是太强。因此,我们在这些能力的培养上还要多像外国人学习,这是除却自己学术能力之外的加分项。

4、在做博士课题时一定要集中精力在一个研究领域,然后做到最顶尖,而不应该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找到一个领域,然后对该领域进行深入钻研,在博士毕业之时,可以在该领域拥有一席之地,我个人认为这便算是一名合格的博士了,已经对得起博士这个头衔了。

5、从这本书中了解了一篇论文的全部审稿过程(会议和期刊),看到了自己还未经历过的事情。自己之前也投过一些期刊和会议,对评审如何审阅论文并不太了解,通过这本书大概了解了一下评审的整体流程,开阔了一下自己的视野。

6、做论文不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论文应该少而精,切勿多而滥。有些人可能迫于毕业压力,无奈发表一些不是很好的论文,这种事情应该尽量避免,这应该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当自己还有机会可以作出比较好的成果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机会作出一篇高水平的论文,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再去发表一些平庸的论文。另外,科研刚起步时,也不需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可以先发表一些并不是顶级的论文作为跳板,之后在发表一系列顶级论文。希望自己以后也可以拥有顶级论文吧!

7、批判性阅读,创造性思考。希望以后自己在阅读论文时也能达到这种境界,当然达到这种境界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多读、多练。

8、文章中讲解了很多干货,比如,怎样阅读学术论文,怎样寻找一个好的研究课题,怎样写作,怎样答辩,怎样进行技术转让,等等。个人认为在自己的实践中要经常性的回顾这些知识,反复使用,最后达到烂熟于心、应用自如的境界。

这篇文章是自己写的第二篇读书心得了,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相对来讲这次好写了一点,用的时间也少了一些。希望自己以后可以继续坚持写读书心得吧,不过估计最近一段时间应该都没有时间再写了吧。接下来自己也要收一收心思,沉下心来再去做一篇新的研究工作了,希望自己在未来的研究生涯中一切顺利!

~与诸君共勉

基层建设杂志可以评职称。

《基层建设》杂志期刊属于正规期刊,其基层建设是可以用来评审职称的。《基层建设》主要是评审建筑方面的期刊,适合建筑行业的作者,这本期刊属于国家级期刊,审稿周期、发表费用都比较合适。

三级公证员在评审中要先取得四级公证员的资格,对于评审上来说要满足:学历、工作业绩、论文著作等诸多事项。

扩展资料:

《基层建设》杂志是由济南军区政治部主管中国建材工程建设协会协办、济南军区政治部主办 ,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全国优秀学术刊物。

《基层建设》的主要栏目有施工建设、建筑规划与设计、基础建设、景观设计、园林园艺、工程造价、工程建设、市政桥梁、给水排水、工程管理、水利水电、电力建设、地质勘查、理论研究等。

投稿时,投稿者需要在稿件中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单位、电话、电子邮箱、样刊投递地址和邮政编码等,如需署笔名请注明,并提供作者简介、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内容。

对以电子邮件方式投稿者,杂志社均以电子邮件方式将处理结果告诉投稿者,需要投稿者及时查收电子邮箱;对以信函方式投稿者,仍以信函方式通知投稿者。

对未采用的稿件不退原稿,需要投稿者自留底稿;对采用的稿件,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将会作必要的修改、删节或摘编,如投稿者不同意,需要提前说明。

其征稿对象为全国科技工作者、各级科技与教育部门的领导者以及管理者、科研院所人员、从事建筑传播人员,各大院校在读建筑学生以及社会关心科教工作的大众。

就评职称的论文著作来说,只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即可:

1、独译立或合译作出版著作一部,或在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篇以上;

2、有关调研或经验材料被市级以上部门认可或采用;

3、独立编写的专业理论培训讲义被市级以上单位采用;

4、独立开发或主持编制具有推广价值的公证业务软件,并得到市级以上部门的认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层建设

《基层建设》杂志这本期刊属于正规期刊,因此基层建设是可以用来评审职称的,这本期刊主要是评审建筑方面的期刊,适合建筑行业的作者,这本期刊属于国家级期刊,审稿周期、发表费用都比较合适。

三级公证员在评审中要先取得四级公证员的资格,对于评审上来说要满足:学历、工作业绩、论文著作等等事项。

就说论文著作来说要满足以下条件一项就可以:

(1)、独(译)立或合(译)作出版著作1部,或在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以上;

(2)、有关调研或经验材料被市级以上部门认可或采用;

(3)、独立编写的专业理论培训讲义被市级以上单位采用;(4)、独立开发或主持编制具有推广价值的公证业务软件,并得到市级以上部门的认可。

职称评审发表论文技巧:

1、职称论文写作

职称论文写作,背景引言这部分通常是基于已有研究的叙述,特别适合提前撰写。当试验方案在你的脑子里还很清晰的时候,建议把材料和方法部分尽快写下来,这样可以加快文稿的准备工作。

一篇精心设计的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论文,可能会因语言表达不清楚而严重影响论文的发表。特别是,编辑和审稿人可能难以理解内容,甚至可能对写得不好的稿件存在负面偏见,使得拒绝更有可能。

如果手头有大量数据但仍在进行实验。请考虑是否可以将你的研究工作拆分成两篇论文来发表。这种方法可以更快地发布早期研究,甚至在后面的研究结束之前。

2、选择投稿期刊

要增加论文被接受的可能性,请尽量选择跟你研究领域匹配的期刊。跟同事交流,查看自身论文的参考文献列表,浏览期刊的网站和新近发表的目录,都可以帮助找到最佳投稿期刊。

还需要考率在投稿和评审的时间周期上更高效的期刊和出版商。投稿前可以给期刊写一份新询问他们是否对你的论文感兴趣。

这种咨询可以帮助你快速确定你的论文跟期刊领域是否匹配。仔细阅读目标期刊关于投稿信、论文主体、参考文献、图表、和所有信息,以避免不必要的延缓论文发表

职称论文写作投稿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是很多人不得不面对的一到关卡,作者还需要树立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写作投稿。

毕竟在职称论文发表道路上,被拒稿或是发表失败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好的心态和信念,加上技巧的把握,方能拿下职称论文发表这道难题。

王慧2019发表的论文

亲你好,海洋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在线发表了由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张召儒副教授、周朦教授与合作者的研究论文“ Spatial Variations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Controlled by River Plume Dynamics Over the Lower Changjiang Estuary and Adjacent Shelf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Observations ”。文章提出包含冲淡水锋面动力过程在内的一系列中小尺度过程是调控长江口及邻近陆架海域浮游植物量变化和藻华爆发的关键机制,为我们重新审视河口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启示。文章在线发表后浏览量已达595次。文章发表于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该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3.661。动力过程是调控河口和近海区域浮游植物量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以往研究多是基于大面站调查结果,强调浊度和光限制的变化、地形诱导的上升流和黑潮次表层水入侵等中-大尺度过程对长江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量和藻华发生的主导作用。本研究于2017年7月首次在长江口海域利用集成多传感器的拖曳式走航观测系统Acrobat(图1),获取了从河口到陆架海域的物理及生态要素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断面(图2),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中-小尺度上的冲淡水锋面过程对长江口海域藻华爆发的控制作用,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锋面对物质的辐聚效应、真光层深度的变化及冲淡水扩散状态变化对浮游植物停留时间的延长等。该航次由张召儒副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周朦教授参与航次并担任技术指导,航次参与人员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钟贻森老师、高咏卉副教授及周朦教授团队成员,华东师范大学吴莹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同济大学许惠平教授团队。图1. 项目团队于2017年7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开展的海上调查航次,该航次综合利用了近海拖曳式走航观测系统Acrobat、表层水走航系统、漂流浮标、站位采样等多种观测方式。图2. 长江口南槽至陆架海域断面水文、层结频率、有色溶解有机物、浊度、光合有效辐射、叶绿素浓度、营养盐和表层溶解氧等参数的高时空分辨率分布特征。文章指出,长江口邻近海域的浮游植物量空间变化受多重尺度动力过程的影响,其中冲淡水锋面过程对藻华的爆发起到决定性作用。初级生产力的出现起源于长江冲淡水主锋面所致的垂向层结及其对泥沙悬浮的抑制和对光照条件的改善,营养盐最大水平梯度发生在该区域,但其浓度的迅速下降主要由淡水和海水的混合所致。长江口藻华发生于冲淡水主锋面的露头位置(称之为表锋面),漂流浮标结果(图3)显示该位置存在显著的物质辐聚效应,是导致浮游植物汇聚和藻华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时,辐聚导致下降流的产生,进一步增加了真光层的深度;此外,锋面外海一侧存在波动信号,伴随了冲淡水运动由超临界状态向亚临界状态的转变,增加了冲淡水及其携带的浮游植物在表锋面附近的停留时间,为藻华的发生进一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图4)。图3. 航次中在长江口北港外侧释放的5个表层漂流浮标在124°E以西的漂流轨迹与速度。图(A)和(C)揭示了冲淡水表锋面附近流动状态的改变及其物质辐聚效应。图4. 多重尺度物理过程对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量及相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调控作用与机理。本文第一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张召儒,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周朦教授和张召儒副教授,合作者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钟贻森老师、高咏卉副教授、张瑞峰副研究员、Walker Smith教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国森和江山博士。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长江口冲淡水的对流、扩散和物质转换综合过程”(41530960)资助,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周朦教授为该项目负责人,参加单位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张召儒,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2014年至今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研究领域包括近海动力学、极地海洋-海冰动力学和海洋物理-生态耦合过程,目前已经在Progress in Oceanography, JGR-Oceans, Climate Dynamics,Ocean Modelling和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8篇。担任海洋学领域知名国际期刊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责任编委,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期刊AGU Advances总编遴选委员会委员和Ocean Sciences Meeting主席遴选委员会委员。

曾任山西潞城市一中英语教师,分别获得英语学士学位、教育学硕士学位。现任全国妇联下属的中国儿童中心学前教育部教师,“小脚印”早教基地负责人。曾在国家核心期刊《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第3期)发表论文“学校场域的教师课堂行为”,编写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新大纲教材丛书《英语》(基础部分)、(职业部分)、《英语练习册》(基础部分、职业部分)。并获得“2010年中国儿童中心优秀员工”、“2009-2011年度全国妇联机关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目前从事0-3岁儿童早期教育研究,参与中国儿童中心申请的中直机关科研项目“爱的教育”0-18岁儿童家庭教育支持体系”、“成长桥0-6岁儿童家庭教育支持体系”、“0-3岁儿童语言家长自测和跟踪系统研发”等工作。

城步王慧敏发表的论文

Zhou Y, Guan X, Wang H*, Zhu Z, Li C, Wu S, Yu H. Hypoxia stimulates osgteogenic/angiogenic responses of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seeded on bone-derived scaffolds via ERK1/2 and p38 pathways. Biotechnol Bioeng. 2013 Jun;110(6):1794-804. (IF: 3.946) Dong Wei, Jian-hua Liu, Wen-quan Zhao, Hui-yong Zhu, Zhi-yong Li, and Hui-ming Wang*, 'Use of the Versatile Sternocleidomastoid Flap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Our Experience', British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2013). SCI 1.95 Y Zhou, X Guan, W Zhu, Z Liu, X Wang, H Yu, and H Wang*, 'Capsaicin Inhibits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Growth, Biofilm Formation, Gingivomucosal Inflammatory Cytokine Secretion, and in Vitro Osteoclastogenesis',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 Infectious Diseases (2013), 1-9. SCI 3.024 Ziqiang Kong, Mengfei Yu, Kui Chenga, Wenjian Weng, Huiming Wang*, Jun Lin, Piyi Du, Gaorong Han. Incorporation of chitosan nanospheres into thin mineralized collagen coatings for improving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111 (2013) 536–541 SCI3.554 Yang Liu , Mengfei Yu, Kui Cheng, Wenjian Weng, Jun Lin, Huiming Wang*, Piyi Du, Gaorong Han. Influence of rod-surface structure on biological interactions between TiO2 nanorod films and proteins/cells. Thin Solid Films(2013). SCI1.604 Xinhua Wang, Mengfei Yu, Wenyuan Zhu, Tingwei Bao, Liqin Zhu, Wenquan Zhao, Fuyan Zhao, Huiming Wang*. Adenovirus-Mediated Expression of 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 Promotes Secondary Flap Necrotic Wound Healing in an Extended Animal Model. Aesth Plast Surg (2013) 37:1023–1033 SCI 1.264 Jun Lin, Lan Yu, Juan Li, Yan Lu, Junjun Tu, Wenjian Weng, Jinghong Xu, and Huiming Wang*, 'The Cellular Response of Titanium Coated with Calcium Phosphate/Collagen-I Complex in Vitro',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Letters, 5 (2013), 427-32. SCI 1 Ting Ling, Mengfei Yu, Wenjian Weng, Huiming Wang*, Kui Cheng, Jun Lin, and Piyi Du, 'Improvement of Drug Elution in Thin Mineralized Collagen Coatings with Plga‐Peg‐Plga Micelles', 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Part A (2013). SCI2.834 Li SY, Hu JA, Wang HM*,Expression of Yes- associated protein 1 gene and protein i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hin Med J (Engl). 2013 Feb;126(4):655-8. SCI 1.017 Tingwei Bao, Huiming Wang*, Dong Wei, and Di Yu, 'Transposition of a Lingual Thyroid to the Submandibular Space Using a Modified Technique', Journal of Laryngology and Otology, 126 (2012), 1287. SCI 0.79 Kai Ma, Zhifeng Huang, Jianfeng Ma, Longquan Shao, Huiming Wang*, and Yanliang Wang, 'Perlecan and Synaptophysin Changes in Denervated Skeletal Muscle',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7 (2012), 1293-98.SCI 0.216 Fang L, Wang H*, Zhou L, Yu D. FOXO3a reactivation mediates the synergistic cytotoxic effects of rapamycin and cisplatin i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ells. Toxicol Appl Pharmacol. 2011 Feb 15;251(1):8-15. SCI 3.99 Liang Fang, HuiMng Wang*, Lin Zhou, and Da Yu, 'Akt-Foxo3a Signaling Axis Dysregulation in Huma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Potent Efficacy of Foxo3a-Targeted Gene Therapy', Oral oncology, 47 (2011), 16-21. SCI 2.85 Jun Lin, Yi-jing Fan, Christian Mehl, Jia-jun Zhu, Hong Chen, Ling-yan Jin, Jing-hong Xu, and Hui-ming Wang*, 'Eucommia Ulmoides Oliv. Antagonizes H2o2-Induced Rat Osteoblastic Mc3t3-E1 Apoptosis by Inhibiting Expressions of Caspases 3, 6, 7, and 9',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B, 12 (2011), 47-54.SCI 1.679 Lin J, Zhu J, Gu X, Wen W, Li Q, Fischer-Brandies H, Wang H*, Mehl C. Effects of bonding with complex adhesives containing fluorapatite or fluorohydroxyapatite to enamel. Acta biomaterialia,2011 Mar;7(3):1346-53. SCI 4.865 Xin‐Hua Gu, Cai‐Yun Mao, Cong Liang, Hui‐Ming Wang*, and Matthias Kern, 'Does Endodontic Post Space Irrigation Affect Smear Layer Removal and Bonding Effectiveness?', European journal of oral sciences, 117 (2009), 597-603. SCI 2.07 Xin-Hua Gu, Cai-Yun Mao, Cong Liang, Hui-Ming Wang, Matthias Kern. Dose endodontic post space irrigation affect smear layer removal and bongding effectiveness. European Journal Oral Sciences, 2009; 117 : 597-603. IF 2.07 Lin Jun, Xu Jinghong, Chen Hong, Dong Chen, Wang Huiming. Study on CPC Carried by rhBMP-2. 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2008;5 (37) 626-670 IF 0.251 Huiming Wang, Liqin Zhu, et al. Effects of Titanium Implant Surface Coated with Natural Nacre on MC3T3E1 Cell Line in Vitro. Progress in Biochemistry Biophysics, 2008, 35 (6) : 671-675. IF 0.193 Hua Yao, Huiming Wang, Zhuo Zhang, Bing-Hua Jiang, Jia Luo and Xianglin Shi. Sulforaphane inhibited expression of hypoxia-inducible factor-1a in human tongue squamaous cancer cells and prostate cancer cells. Int. J. Cancer. 2008; 123, 1255-1261. IF 10.3 王慧明,徐俊华等. 骨移植同期种植体植入和二期种植体植入的比较研究.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8, 13(3): 151-153. 贺俊,王慧明等. 骨形态发生蛋白-7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MC3T3-E1细胞中的表达.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8, 26(5): 479-481 王慧明,徐俊华等. 纳米羟基磷灰石/I型胶原复合人工骨组成结构及成骨活性的实验研究.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8, 25 (03) : 567-570. Huiming Wang, Cheng Luo, etal. Simulated Growth of CaCO3 Crystals on Nacreous Surface. 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 2007 23 (6) : 1107-1110. SCI IF 0.531 贺俊,王慧明等. VEGF165和VEGF121在MC3T3-E1细胞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35 (3) : 281-286 魏栋,王慧明等. 99^mTc-MDP动态骨显像在定量监测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颅骨缺损中的应用.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6, 26 (5) : 498-500一级杂志 刘治慧,王慧明等. 自体髂骨游离移植同期种植体植入修复骨量不足区牙缺失的动物实验研究.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6,11(3):104-109 . Kui Cheng, Wenjian Weng, Huiming Wang, Sam Zhang. In vitro behavior of osteoblast-like cells on fluoridated hydroxyapatite coatings. Biomaterials, 2005 :26 (3) 6288-6295. SCI IF 4.64 2/4 王慧明,徐俊华等. 牛肌腱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多孔支架的制作.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5, 10(3): 108-110,142 姚华,王慧明等. 茶多酚对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端粒酶催化亚基的抑制作用.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5, 40(6); 451-454 一级杂志 刘治慧,王慧明等. 无引导膜状况下自体髂骨游离移植同期种植的骨结合强度测试分析及临床应用.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5,10(4)172-174

王慧敏教授主要从事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供应链与最优控制、经济系统分析、数量经济理论方法、水利水电技术经济及管理、水资源大系统运行与管理、流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课题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3项;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3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及教育部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0多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150多篇,其中20多篇论文被SCI、EI收录。河海大学商学院学院领导 院长书记院长助理张阳院长蒲晓东书记杨高升李琼芳副院长沈国军副书记黄德春周海炜副院长丰景春王慧敏副院长唐震副院长

寂寞是表示冷清孤单人的形容词。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生灵,人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当个人离开群体过久后,人性就会以一种手段惩罚个人。这种手段叫寂寞。由于网络的发展,创造了“寂寞”句式。1. 空虚无物。《吕氏春秋·审分》:“是故於全乎去能,於假乎去事,於知乎去几,所知者妙矣。若此则能顺其天,意气得游乎寂寞之宇矣。”《淮南子·俶真训》:“天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虚无寂寞,萧条霄雿。”《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风尘不起,囹圄寂寞。”吕向注:“寂寞,言空虚也。”2. 寂静无声;沉寂。《楚辞·刘向<九叹·忧苦>》:“巡陆夷之曲衍兮,幽空虚以寂寞。”王逸注:“寂寞,无人声也。”晋 谢道韫 《登山》诗:“巖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老舍《微神》:“﹝小房子﹞里边什么动静也没有,好象它是寂寞的发源地。”3. 引申指辞世。唐杜甫《凤凰台》诗:“西伯今寂寞,凤声已悠悠。”唐元稹《赠吴渠州从姨兄士则》诗:“宁氏舅甥俱寂寞,荀家兄弟半沦亡。”明方孝孺《上巳约友登南楼》诗:“古人已寂寞,继者应在今。”4. 清静;恬淡;清闲。《文子·微明》:“道者,寂寞以虚无,非有为於物也。”《淮南子·原道训》:“其魂不躁,其神不娆,湫漻寂寞,为天下枭。”高诱注:“寂寞,恬淡也。”明归有光《容春堂记》:“山水之名胜,必於宽闲寂寞之地,而金马玉堂紫扉黄阁不能兼而有也。”5. 稀少。南朝 梁 沉约 《齐明帝哀策文》:“纪事寂寞,龟书可循。”唐王度《古镜记》:“侯生常云:‘昔者,吾闻黄帝铸十五镜,其第一横径一尺五寸,法满月之数也。以其相差各校一寸,此第八镜也。’虽岁祀攸远,图书寂寞,而高人所述不可诬矣。”6. 冷清;孤单。三国 魏曹植《杂诗》之四:“闲房何寂寞,绿草被阶庭。”唐李朝威《柳毅传》:“山家寂寞兮难久留,欲将辞去兮悲绸缪。”《水浒传》第十一回:“﹝林冲﹞蓦然想起:‘我先在京师做教头,每日六街三市游翫吃酒,谁知今日被高俅这贼坑陷了我这一场,文了面,直断送到这里,闪得我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受此寂寞!’”明 冯梦龙 《喻世明言》第一卷:“三巧儿一日不见他来,便觉寂寞,叫老家人认了薛婆家里,早晚常去请他,所以一发来得勤了。”茅盾《子夜》三:“一种孤独无依,而又寂寞无聊的冷味,灌满了他的‘诗人的心’了。”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词:“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李二和《思想的魅力》:“不朽的思想从来就甘受寂寞与屈辱,而不会随行就势、行季节之风。”释义寂寞:一种介于孤独,落寞之间的思绪。一般指的是亲人,朋友,或者想念的人不在身边的时候,而自己又特别思念他们的时候的心情。又有一种寂寞的意思是指,没人了解自己的想法,所谓高手寂寞,就是这个意思。

王澍发表的论文是真的吗

王树 何镜堂 程泰宁 贝聿铭算中国的吗

是的。论文代写的都是人的,大家一定要注意,同时,代写论文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学校不仅有权力收回你的毕业证和学位证,造成严重后果的,甚至会有牢狱之灾。有些心理素质比较差的,可能未来一生都在担心自己的论文造假被发现。。遇到发表论文的就举报到写手315网站,那里面收录好多信息,交易的时候查询一下。

和很多知名设计师有“海归”背景不同,王澍土生土长,在东南大学读了本科和硕士,在同济攻读博士,如今任教于中国美院。但业界人士也曾意味深长地说过一句话,“王澍摘获的有含金量的奖项里,来自本土机构的极少。”“非主流”,这似乎是王澍踏进这个行业起就被贴上的标签,论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大学时代。“看不懂”,也是很多人对王澍建筑作品的评价。最初的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后来作为获奖代表作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宁波美术馆,以及他参与的住宅项目“钱江时代”,争议从未平息。王澍的昔日同窗好友也不忘再“火上浇油”。“在大学的时候,王澍就没有被定义为优秀学生;他的博士论文,在同济也没拿到优秀论文。”王澍,作为活跃在中国建筑第一线的建筑大师,他的作品总是能够带给世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即使是对那些建筑司空见惯的人而言。凭着对项目场地的独特见解,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高超表达,以及对不同建筑材料组合的巧妙把握,使得王澍的作品有着一种独特的象征性和延续性。的确,当年学业有成的他并未急于获取利益,而是在杭州以一种“隐居”的方式生活着。在此期间,他与工匠一同干活上工,以一种最原始也是最朴实的途径,来一步一步走近他理想中的中国建筑艺术。也许正是这六七年时间的反省,使得王澍能够在浮躁的社会和喧嚣的环境中静下心来,细细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并发掘其与建筑内在的微妙关系。这使得王澍的一些作品中具有和国画中相同的一些性质,王澍是睿智的,因为他在浮华的世风下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去发现建筑的本质;王澍是睿智的,因为他在自己的作品设计是能够体现出自己独到的视角和对中国文化的高深见解,并贯穿始终。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曾经这样评价王澍:“他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中国建筑的未来没有抛弃它的过去。”这是《时代》杂志最认可王澍的理由,另一种认可源自王澍选择建筑材料的“环保”理念。

作品名称备 注 作品名称 备 注 南京华侨大厦 1985-1987,已建成 自宅室内 1997,已建成 浙江海宁陈默艺术工作室 1998,已建成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 1998-2000,已建成 上海南京东路顶层画廊 1999-2000,已建成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规划及建筑设计 已建成 南京三合宅 已建成 宁波五散房 2003-2006,已建成 金华瓷屋 2003-2006,已建成 杭州中山路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工程 2007-2009,已建成 宁波美术馆 2005,已建成 南宋御街陈列馆 2009,已建成 2010年中国世博会宁波滕头案例馆 已建成 2010年 衰朽的穹隆(The decay of Dome, 威尼斯双年展之第十二届国际建筑展参展作品 建成并已拆毁 作品名称 备 注 作品名称 备 注 杭州国旅航空售票处 1989,建成并已拆毁 海宁市青少年宫 1988-1989,已建成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国际画廊 1991,建成并将拆毁 杭州孤山室内小剧场 1991,建成并已拆毁 杭州斗乐桥人防地道口 1991,建成并已拆毁 瓦园 2006,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方案作品 作品名称 备 注 作品名称 备 注 中国美术学院杭州湖滨校园改造规划 1993,方案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馆 1993,方案 中国杭州虎跑禅心茶道园 1994,方案 一个退休建筑教师的住宅 1996-1999,方案 以上作品及多篇专业论文陆续发表在《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作品选》、《东南大学建筑系理论与创作丛书--青年建筑师作品选》、《中国室内设计精粹》、《建筑师》、《今日先锋》、《时代建筑》、《室内风景》、《室内》、《时尚》等国内书刊上。

王德峰发表的论文是真的吗

王德峰是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他们所在的系曾经花几十万引进来一个拔尖人才。 那人很年轻,国外留学的博士。是个高产的人才,每年都能写很多论文。 一次,他们系的老师在一块喝酒。 王德峰是爱好烟酒的人,每次上课或者是讲座也都是要抽烟的,由此看来,酒对于他来说也应该是很喜爱的。 他每次酒场上都喝酒,一喝酒就喝多。 这一天,他又喝多了酒,因此嘴上就没有把门得了。 王德峰拍着这位引进来的人才的老师的肩头说:“你以后别写那么多的论文了!你写的倒是很多,可是你不看看你写的那些都是什么?都是些垃圾!” 这些话都是王德峰在喝多了的时候说的,到了第二天,王德峰的酒就醒了,他昨天酒场上说的话就全忘记了! 这时候,一个电话打来了,王德峰接起电话,发现是他的一个好朋友打来的。 当然,这个好朋友也是老师,也是一个系里的哲学教授,当然昨天的酒场这个好朋友也在场。 这个好朋友对王德峰说:“你知道你昨天在酒场上说了什么话吗?” 王德峰说:“忘了!什么也不记得了!” 实际上情况确实如此,他真的完全忘记了! 他的好朋友于是告诉他:“你昨天在酒场上拍着人家那个老师说,人家写的论文都是垃圾,还劝着人家以后少写论文,少制造些垃圾!” 王德峰一听这些话,知道自己错了! 自己是哲学教授,是靠研究哲学吃饭的,人家也是研究哲学的,也是靠这个吃饭的,人家凭什么不能写论文,发表自己的见解呢?自己凭什么不让别人吃这碗饭呢? 王德峰知道自己错了,很后悔,很想忏悔,让自己改正错误,以后不再犯这样的错误! 于是,他开始分析自己到底错在了哪里? 只有明白了自己真正错在了哪里,才能真正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他首先想到的是喝酒误事! 看来自己以后要忌酒了! 虽然自己很喜欢喝酒,但是为了改正错误,也必须忌了! 唉!真是喝酒误事呀!自古以来都有这个说法,看来说的真对呀! 可是,后来王德峰继续思索就觉得不对了! 问题的根源真的是因为自己喝酒喝多了吗?喝酒喝多了只是嘴上少了个把门的! 可是自己说的那些话!如果自己心里没有!自己心里不这样想!就是自己酒喝的再多,也说不出这样的话来! 看来问题的根源,不是因为喝酒,是在自己的心里! 自己是起了傲慢之心,觉得人家别人写的是垃圾,觉得自己厉害! 所以自己 真正需要忏悔的是自己的傲慢之心!以后自己要生谦卑之心,不要看不起别人!这才是最根本的! 若是只是忌酒,那是只看到了表面,那是有相忏悔! 改掉自己心里的毛病,才是真的找到了原因,去除了病根!这才是无相忏悔! 于是,王德峰以后,没有忌酒,每逢酒场还是喝酒,每次喝酒照样喝多!但是再也说不出那样的话了! 因为他收起了傲慢之心,不再小看别人,时刻提醒自己要谦卑!

引自王德峰《王阳明心学及其意义(上)》节选         人生为什么成了问题呢?因为我们有 无限心 。我们活在每一个瞬间中,我们以筹划和未来的方式活在当下。我们超越现实去筹划那个尚不存在的未来。筹划未来就是提出理想。我们要安顿的就是这个无限心。         我们的 无限心无法安顿在有限的事物上,构成这现实世界的所有的事物都是有限的。我们的无限心是无法在现实世界安顿的 。 所以安顿的第一步是 超越现实世界,就是:出世 。       无限心无法安顿在现实世界中,因为现实世界的所有事物都是有限的,再豪华的别墅、再高的权位,也是一个有限的事物。         人生最维对付的是自己生命内部的麻烦,就是无限心的安顿。它只有出世。这叫超越现实。先指引一条让他的心出世的路。要先出世,然后入世,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 第一步是出世,出世而后入世,入世的前提是出世。 文化要来的前提是这个民族要先有 出世的精神,然后再来做入世的事, 人如何安排好这个最难安顿的生命。         西方哲学的主题是知识问题,中国哲学的主题是人生问题。心不安顿好就是烦恼来。中国人生哲学的最高峰是王阳明心学。         当佛经说汉语了,一定是佛学思想的中国化。儒道佛三者合流,成就了陆王心学。儒家的出世而后入世的路是什么样?一句话概括, 无所为而为 。         ”为就是做事情,人生在世,不能不做事情,不做事情的人生不能算人生。比方说你有两只脚就得走路,你有一个头脑就得思考和学习。无所为而为针对的是有所为而为,我们做事都有目的。认为这个正在做的事情是达到另外一件事情的手段和目的。而应该是我们之所以这做件事,因为它本应当做。它自己就是自己的价值,它自己就是自己的目的。它不是通向另外一个目的的途径,这样的做事是无所为而为。我们之所以做这件事是因为它本应当做,不做是不对的。这样的人生将永不失败,并没有失败的人生。我们做种种的事情,都因为这种种的事情本应当做。不是因为做了这样的事,达到一个有利于我们的结果。不是为了这一点。” 读王德峰节选—做事是为了什么? - 什么叫永不失败的人生?这就是。 我们之所以去努力的做这件事情,因为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它的价值。它自己就是自己的价值,它自己就是自己的目的。所以我们去做了。我们甚至可能凭借我们的经验知道,这件事做了的后果对我们是不利的,我仍然去做。这叫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这就是儒家出世的精神和入世的统一。 再来看看道家,他如何指点一条 出世的路呢,也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不是指不做事,而是指不人为的做事。人为二个汉字合起来就是伪。伪就是造作,道家就是反对造作。造作为什么不好?中国哲学有一个共同的立场,叫天人合一。是儒道二家都主张,儒家的重点在人,道家的重点在天, 按照道家,人类生活的幸福,都来自于天,人类生活的麻烦和苦恼都来自于人自己。 这是道家的出发点。于是从这个出发点出发,道家的原则一定是教我们做减法的,减去人为的因素,减的越干净越好。为道日损,损之又损。损就是减少,减少人为的因素,要损的彻底。吃饭是天道规定的,但如何吃饭,道家的精神就来了,偏要吃的好,就是人为。         一旦把人为的东西清洗掉之后,你就看到天道了。 没办法正面告诉我们天道是什么,道是不可言说的,你只能说它不是什么,不能说它是什么。不是什么就是人为的东西统统拿掉。《道德经》和《庄子》叫我们如何做减法的方法。学习老庄的学说是学习作减法的方法,这样的实践,就不知不觉行为在天道里面了。 做事情不要增加自己人为的目标,人为的企图,你不要自己定目标,天道把你的人生规定好了,你顺着走,幸福就来了。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和各位来到这个世界上有一点是相同的,我们都带着东西来 。         这个东西不是父母给我们的,也不是环境给我们的,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来过多次,积累出来的东西。别以为我们是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来过多次了,你信不信?王德峰现在开始讲迷信,我现在真相信。我确实没办法给出科学的论证,这件事情超出科学思考的范围。全凭我们的悟性去领会。         我王德峰想学哲学,当时以为是我自己做了这个决定,后来知道,是我带来的业力,规定我去做了那个空而又空的学问,这是我的业力。 我们选择这个愿望,还是那个愿望,没有这件事情 。 我们有这个愿望,没有那个愿望,不是我们自己决定的,而是这个愿望来了以为。我们选择如何实现它的道路,这件事情我们有一点自由的,至于什么愿望来到我们的心里,不是我们的自由。它就这么来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带着业力来,我的活你干不了,你的活我也干不了。各自的业力不一样。 什么叫做事?佛家说,你这辈子又来到这个世界上来了,你非做事情不可,做事情就是消业,因为你带着业力来的。这是你躲都躲不了的事情,你就好好做吧。做事就是消业,因为做事情是为了消业的缘故,所以我们不求结果。最好它没结果,没结果更好。如果它有了结果呢?很可能旧业未消,新业又来了。但是做事哪里没有结果呢?佛家也看到,只要你做事情,就一定会有结果,但是这个结果跟你没关系。这就不是你的业了,不是你造的新业,所以是无心而为。无心而为的意思不是教我们做事不认真,事情一定要认真去做,但是对它的结果不关心。因为做事就是为了消业。除心不除事。事情不能拒绝的,你就担当起来做,消业。         犹太教说我们有知识,骄傲是罪。信仰的前提是谦卑。充分领会到自己面对的虚无,以对虚无的领会活在当下,西方人的出世的路是崇拜上帝,渴望天国。基督徒的婚姻是上帝的事业的一部分。         仁是儒家的核心观念,儒家的学问是仁学。心学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道德的根源在人心中。荀子说人有生物的自保本能,为了避免同归于尽,发展了道德,我们遵守道德是为了让利益斗争被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而孟子认为道德来自于我们的心,四端之心人皆有之。孔子讲仁的根据在我们的心里,侧隐之心,仁之端也。         我们的身体把自己跟别人分开来了,侧隐之心由然而生,是打破了身体的间隔了,这时候这个心与这个小孩联系在一起了,这叫仁心感通。         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个体存在,indivdialism,叫个人主义。主导近代西方的原则叫个人主义。个体主义。个体的人,他们原先是作为个体的人生活在基督教的团体中,基督教衰落,他们从团体出来,变成了一个个的个人,个体的人,然后他们按照理性的法则确定个体的关系,契约,原则,用理性来确定契约,所以个人主义原理是近代以来欧洲社会的基本原则。         我们虽然承认形骸间隔,但是又有仁连在一起了,是一体之仁。不仅是同类,非我同类,鸟兽的痛苦也会令我们产生哀悯之心。花草瓦石无端被毁坏。我们也会哀悯。整个宇宙趋向于生命,无机物的存在就是为有机物的存在创造条件的。有机物趋向于植物,植物趋向于动物,动物最后趋向于人。 人是生命情感,生命情感的核心就是仁 。         按照中国的宇宙观,整个宇宙趋向于生命,生命趋向于它的真理,叫生命情感。我们离开无机物,我们也无法生存,所以瓦石之类无故的被毁坏,我们会生顾惜之心,你离开这个自然界的无机物你能生存吗?植物来了,动物拿植物做食物,食物链就来了。所以植物趋向于动物,动物趋向于最高的有情物,人。最高的有情物叫人,人的生命情感的本真的存在叫仁。于是仁心感通万物。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         王阳明说,“心即理,心外没有理”。炒股就是心外之理。今天的文明到处用心外之理,非常可怕,你抛弃你的心去求一个理,这个理将要戕害我们的生活。   回到中国心学,心外无理,你要抓住的都应该是在你心里面站得住脚的理,在你的心里面没根的理,叫心外之理,不可信。它在根本上威胁你的生活 。我们一旦心亡失,跟心外之理走怎么样。争夺利益的方法全是在心外之理。         心学不是心理学,心是天理所在的地方,天理不是知识科学的理,是天理,天理在心里。王阳明说,“ 良知乃是天理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 ”。肚里要有这句话,要关键时候突然明白。心即理。这是王阳明心学的第一命题。他从孟子那里来。孟子说真理不要从外面去求,万物皆备于我。然后说,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我们做学问是把亡失的心找回来。放出去的心要召回来,召回来就是叫学问。把放出去的心召回来。        荀子学说的核心观念是礼,荀子主张以礼治国。 我们可能会遵守礼遵守的很好,但心中并不没有那个人心,于是会变成表面上恭敬有礼,温柔敦厚,其实是把道德规则当手段来谋取自己的利益。这种人格叫乡愿 。因为荀子让我们相信道德在人心中没什么根据。这是头脑的聪明发明出来的,我们遵守它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利益。 在荀子的学说中养成了我们的一个国民性格,乡愿,我们遵守道德规则不是出于内心的自觉,而是出于利益的考虑 。所以孟子的学说在他同时代理解的人极少。         佛学中国化的最高成果是禅宗,禅宗就是心学,是用佛家的语言说的心学。禅宗的宗旨就十六个字。“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法相宗就是唯识宗 。禅宗就抓住了心了。弘忍法师说,他的弟子们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 世人生死事大。涅槃叫不生不死,学佛求的是涅槃,不是只求福田。自性若迷。自己的本体看不到,佛何可求。自本体就是佛性,人人都有佛性,见性成佛,谁去见这个性呢?就是心。         看到金器,不睹众相,常观金体。相与相的差别就消解了,只是看到金器本身,他不是看不到相,而是不为相所惑。不著相,不住相。你的名牌包不妨碍我的普通包还是包。我们看到了包的差别是用什么来看的,我们看到还是包是做什么看的,你看到金器是用五识来看的,但是你看到金器本身是用心来看的。此心一来,是常观金体,不睹众相。         八个字是金刚经思想的核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住是住相,相是客观的,但是你不要停留在里面,相是我们把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人、都区分个高低贵贱,这是相,还停留在这种区分里,叫住相。如果你不住相了,叫本身起来,而生其心。只要本心起来,见了佛性。就好像那个人来到金器的仓库看到了金子本身。 这个比喻太有意思了,金子本身你的肉眼是永远看不到的。要用心来看的,你的眼耳鼻舌身只能发现不同的器。         第二个问题在问,金子本身可能单独存在吗?不可能。金子本体叫金体,它只能在不同的器里面存在,脱离种种的器,另有一个金子本身让你看到,不可能的。它又说明什么道理呢?别把佛性从这个现实世界当中抽出来,专门在那里,等待我们看,就好像金子本身总是在不同的金器里面存在,一样的道理,所以 修佛不要离开现实世界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不能离开世间来觉悟,“离世觅菩提”,离开这个现实世界寻求那个最高的智慧叫菩提,“恰如求兔角”。就好像你要离开这个现实世界去另求一个专门在那里等着你的佛性,就好像你要求兔子长出二个角来。         这有二层意思。 第一,你要摆脱众相对你的迷惑。这一步叫出世,常观金体。出世,但是回到世界中来,金子本身不脱离种种物体。你要求金子本身也在种种的器里面求吧。 这是第二层意思。         我们再转化一句话,禅宗教我们修行,就拿烦恼来修。烦恼即菩提,人世间充满了烦恼,所以叫灰尘的世界。别把灰尘拒绝了,因为烦恼来自心,如果没有心,它没烦恼,只有肉体痛苦,所以烦恼不是拒绝它,因为它跟我们的智慧来自同一个根源,心。就心有两种用法,一种用法,用出烦恼来,还有一种用法,用出智慧来,都来自于心。我们的烦恼证明了我们的无限心,证明了孟子所讲的心,没有此心,即无烦恼。怎么修呢?烦恼成了我们修行的材料,这是非常自信勇敢的修行方法,叫禅宗。 不要害怕我们有烦恼,拒绝烦恼,心安静的如水一样,一点波纹都没有的水,风一吹水就有波纹,很正常,如风吹水,自然成纹,你生活在世界上,怎么会不遇到风呢,风一来不是水面就不平静了嘛,那叫烦恼来了,但是你不要跟着烦恼走掉了,烦恼是水上的波浪,水还是水。水的波浪起来或者下去就不会增加水或者减少水。大海每天的海面在汹涌澎湃吧,大海的总量增多了还是减少了,不增不减,所以这就是禅宗,要我们抓住烦恼来修这个心,因为烦恼也来自于心。         禅宗的这个思想是非常伟大。后来的宋明儒学把禅宗的思想吸收进来,变成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了。这二个学派的目标是相同的,就是王阳明说过的那句话,我们中国人人人心中有贼,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心中贼如何去破,就像烦恼如何去破,用我们的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