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编辑部主任

发布时间: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编辑部主任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期刊引证报告》(2011),《中南医学科学杂志》文献被引指标和文献来源指标如下: 文献指标 2009年版(2008年度) 被引指标 总被引频次 731 影响因子 413 即年指标 013 他引率 99 引用刊数 325 被引半衰期 16 H指数 5 来源指标 来源文献量 301 文献选出率 00 平均引文数 36 平均作者数 19 基金论文比 179 引用半衰期 70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已经更名为中南医学科学杂志《中南医学科学杂志》原名《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8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从2011年第一期起改名为《中南医学科学杂志》。系湖南省教育厅主管,南华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该刊由南华大学校长、内分泌学专 家文格波 教授担任主编。该刊已被国内多家知名数据库和检索刊物收录,2003年被美国著名检索刊物《CA》正式收录。这是第三次更名,也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大变革,她将突破学报所带来的办刊局限,实现向专业医学期刊的飞跃,为她未来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国际著名检索系统--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 。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原名《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8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从2011年第一期起改名为《中南医学科学杂志》。系湖南省教育厅主管,南华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该刊由南华大学校长、内分泌学专家文格波教授担任主编。创刊于1973年,原名《衡医通讯》,后随着学校的壮大而二次更名。第一次系原衡阳医专升为本科而改名为《衡阳医学院学报》,第二次为学校合并组建南华大学后改名为《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

1901年8月8日,钟惠澜出生于葡萄牙属地东帝汶叻利岛。因其父死于中毒性痢疾,所以发奋学习,决心以医术治病救人。1916年毕业于广东梅州市梅县区广益中学。1921年被保送上海沪江大学理学院医预系学习。1922年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1927年利用暑假去广东汕头对该地区进行流行病调查,发现了四种能传播疟疾的媒介按蚊,其中微小按蚊在世界上属首次发现 。192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并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入协和医院内科任住院医师。1934至1935年访问美国、英国、比利时、法国、意大利、埃及、印度等国的热带医学研究机构,并参加德国汉堡热带医学与卫生学院的研究工作。1940年任协和医学院内科襄教授。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北平协和医院被迫关闭钟惠澜不得不离开协和医院而开业行医。1942年5月,经人介绍,率领一批原协和医院的医护人员进入北平中央医院,出任内科主任,以后又升任医监。他团结广大医护人员与教会势力与日伪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使该医院不为这两种势力所控制。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钟惠澜接任医院院长,并将医院改名为中和医院,以表示此医院系中国协和同仁所办。1946年至1948年钟惠澜又兼任北平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主任教授,对学生及住院医师要求十分严格,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医务技术骨干。以后他辞去内科主任职务,但兼任内科教授。1948年协和医院复校后,钟惠澜也兼任协和医院内科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钟惠澜等把中和医院上交人民政府卫生部,医院改名为中央人民医院。1950年任北京中央人民医院院长兼内科主任。他积极参加中华医学会的各项活动,主持《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的编辑工作,兼任总编辑。以后他又兼任《中华内科杂志》的总编辑。1951年钟惠澜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以后又兼任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他还积极参加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的工作,为提高开业医生和在职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而作出重要的贡献。1952年美军发动细菌战,钟惠澜受命担任中央防疫委员会反细菌战科技研究组副组长,并任调查细菌战的国际科学委员会的专家联络员。他随委员们冒着生命危险到朝鲜战场和中国东北进行实地调查,他们以大量事实和证据揭露了美国进行细菌战的罪行,钟惠澜在这方面的功绩受到中国政府的表彰和嘉奖。1954至1987年任第二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1956年钟惠澜前往云南省楚雄地区进行调查,首次发现滇西血吸虫病的高发病区,此病在当地一直被误诊为疟疾、肝肿大综合征等症,这次的发现对云南血吸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委员(院士)。1957年北京苏联红十字会医院移交给中国,并改名为中苏友谊医院(以后改名为友谊医院),周恩来总理指名钟惠澜出任院长。1957年在政协会议上多次强调人口过快增长对国民经济的危害,以及开展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可惜这些意见没有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他反而受到了不应有的批判。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的意见才得到了肯定,他被聘为中国人口学会的顾问。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钟惠澜受到迫害,“隔离审查”直到1969年才解除隔离,并允许他在内科门诊参加医疗工作。1962年他了解到日本横川教授应用硫双二氯酚治疗肺吸虫病实验动物及病人有良好的疗效后,他一面设法引进该药,同时也通过化工部与重庆制药厂合作试制该药成功。以后他又带领助手去河南、四川、云南、湖南、黑龙江、山西、海南岛等地进行调查,查明了新的流行区,并发现8个肺吸虫新虫种,其中5种对人有致病性。他也发现了新的第一中间宿主3种拟钉螺。1978年创立中国第一所研究热带病的科研机构——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并任所长。1980年任世界卫生组织肺吸虫病、肝吸虫病及利什曼病合作中心主任。1982年当选为美国热带医学与卫生学会名誉会员。1987年2月6日因心肌梗死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逝世于北京。

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中华新医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1951年7月17日:中南军政委员会任命为湘雅医学院副院长。1952年11月5日:中华医学会聘请为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和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1957年11月27日:湖南省人民委员会任命为湖南省节制生育委员会委员。1958年5月19日:湖南省省长程潜任命为湖南省科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9年3月22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任命为湖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6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李德全聘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学委员会委员。196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李德全聘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血吸虫病专题委员会委员。196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李德全聘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内科学、输血及血液学专题委员会委员。1964年9月:湖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聘请为湖南省医学专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9年-1964年:任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分会会长。齐镇垣还历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分会内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届会议特邀代表、湖南省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湖南省政治协商会议常委、湖南省学衔评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华厦医学、右江医学院学报、右江医学、医学文摘,等等。

你来了要挂科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1978年9月创刊,是我国检验医学和各科医学实验室诊断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高级学术核心期刊,被制药及药品毒理化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和分析刊源数据库等国内、国外近20个权威检索机构或数据库收录。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技部授予“双效期刊”,连续七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及“中国期刊方阵”期刊,并多次获优秀期刊奖。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

现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常委和秘书长、北京医学会呼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国呼吸及危重病杂志》和《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等杂志编委。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组呼吸专家、卫生部流感防治专家组副组长和北京市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委员会委员、第29届奥运会公共卫生保健专家组专家、北京医院学术委员会和北京医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曾在荷兰王国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留学。

张肇达?? 叫这名字的很多阿,名人也有几个,你需要的是哪个?

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硕士,留美学者,海南省人民医院医疗康复中心副主任兼一病区主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全国委员,海南省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海南省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专家库成员,海南省新药评审委员,海南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医药杂志》、《中华全科医学杂志》、《海南医学》、《海南医学院学报》编委或特邀编委。从事内科老年心、脑血管病及风湿病的诊治和科研工作二十多年。1983年7月、1989年7月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和内科临床医学硕士学位。1999年9月至2000年11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心血管中心作博士后研究一年多。从事内科老年心、脑血管病及风湿病的诊治工作二十多年,参与或组织指挥大量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和许多疑难病人的诊治,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在省内率先开展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在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早期药物干预、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治和早期康复、老年危重症病人的肠内营养支持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现代治疗等方面处于省内领先或先进水平。在美国留学期间,系统地学习和参与了当代内科老年病、心血管病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疗法,并从事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以及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等研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