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高中政治课堂学习设计的有效选点

2016-06-13 16:2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加强课堂学习设计是普通高中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学习内容的选择是其中的首要问题。课堂中的阅读点、讨论点、生成点是设计课堂学习活动的重要切入点,围绕这三点可以匹配课堂不同的学习方式,为设计学为中心的政治课,进一步提升高中政治课教学效率服务。

 

  在普通高中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面临教学重心由转向的重大课题。因此,课堂学习的设计日益凸显其重要性。研究课堂学习设计,涉及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方式的匹配、学习过程的监控等诸多问题,其中首要的是学习内容的选择。本文以《经济生活》第八课第一框国家财政为例,具体阐述政治课堂学习设计的有效选点。

 

  一、选择阅读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是学生基本的自主学习方式。关注课堂阅读,首先需要我们研究课堂阅读的选择,解决课堂读什么的问题。就课堂教学而言,文本是课堂学习重要的载体,在网络时代的信息巨浪中,找准课堂阅读点,方能有效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微观知识的研读

 

  微观知识是学生习惯的自主学习起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一直是学生自主阅读的重点内容,构成了课堂学习的微观要点。这些微观要点一般在学科理论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因此应该重点研读,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国家财政中,财政、国家预算、国家决算、财政收入、财政赤字等基本概念,是解读本框内容的基础。而财政的巨大作用、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等基本观点则是本框的重点知识内容。这些阅读点可打包设计成阅读任务,开课之初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学生通过阅读这些内容,能形成对本节课内容的基本感知,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中观结构的解读

 

  教材的目录、单元结构图是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明了所学内容在理论体系中地位的重要线索,同时也构成了知识的中观框架。因此,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也非常有必要。

 

  比如,《经济生活》第三单元分配、财政、税收的单元结构(教材第56),寥寥数十字就使各个框题在单元体系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一目了然,既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把握本单元的主干知识,又能引领学生跳出具体课题、框题及目题的制约,站在更高的平台上理解和把握国家财政的内容,这样也从方法上引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就课堂操作而言,这一中观结构重在解读,即不仅要理解结构之内容,更要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理清其结构体系。

 

  ()宏观背景的泛读

 

  有效的自主学习离不开知识边界的拓展,在普通高中深化课改的背景下,拓展、深化教材基本内容的学习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更显必要。

 

  国家财政作为社会集中性分配的重要行为,其相关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相对于学生储备的生活经验而言则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阅读文本,帮助学生消除这种距离感。比如,收集整理我国最新的国家财政收支的基本数据、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构成、财政支出的主要方向及大致占比等背景信息。这些背景信息反映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状况,阅读它可以为学生理解课堂基本理论提供现实依据。还可以围绕国家财政这一主题整理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化的一些理论观点。比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其比较;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资源配置等专业名词的拓展性阐释。阅读这些背景信息能为学生深化学习重点、突破难点内容提供理论支撑。具体操作时,可视课堂容量优化整理成文本印发给学生,也可提供电子文本供学生自主选用。这样,不仅可以服务于课堂自主阅读,而且可以把课堂学习过程向课外延伸,真正起到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在这一环节的课堂操作中,由于背景材料的丰富性和课堂时间的有限性,课堂阅读应当是有选择的泛读,主要从信息面上引导学生拓展。

 

高中政治课堂学习设计的有效选点


  二、选择讨论点,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讨论,是在高中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从教学实践看,教学中的疑点、难点、热点往往比较容易引发课堂讨论,这三点就顺理成章地成了课堂讨论的重要设计点。

 

  ()围绕疑点设计课堂讨论

 

  疑点之所以成,说明不同的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各不相同,在这一节点上设计课堂讨论,能有效吸引学生参与,激发学生争鸣,并通过思维的碰撞获得新知。

 

  在本框教学中,财政收入是否越多越好是许多学生容易成疑之处。因为依据一般的逻辑思路,既然财政具有重大作用,那国家财政收入当然是越多越好。在此,我们可以设计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国家的财政收入是不是越多越好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这样既能引导学生明确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深入理解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之间怎样构成源与流的关系,还能呼应生产与消费、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等已学知识。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的讨论在操作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视问题的讨论空间和学生实际学情灵活安排。

 

  ()围绕难点设计课堂讨论

 

  课堂难点往往是超越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的一些具体知识点。因此,围绕难点设计学生讨论,具有课堂操作的针对性。

 

  在本框内容中,如何理解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这一问题无疑是难中之难。对于难点的讨论,一般要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分步设计阶梯,先解决外围问题,后直击核心。因此,在课堂操作中,首先要解决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等外围知识,然后围绕国家财政是怎样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展开讨论。这样设计的课堂学习点是针对学生实际的,又是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

 

  ()围绕热点设计课堂讨论

 

  社会热点的学习是政治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重大时政、社会关切的问题都可构成政治课堂的热点问题。热点进入课堂,意在引发学生对课堂重点问题的探究,为学以致用打下基础。在本框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最新的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相关内容引入如下热点信息:

 

  为促进经济发展,2016年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

 

  为助推结构改革,国家将推出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退出过剩行业员工社保安置,推动僵尸企业退出,首期拟安排资金规模为300亿元。

 

  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60亿元,增长9.6%;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让更多大病患者减轻负担。

 

  这些信息包含了丰富的教学元素,如学生可以讨论这些信息分别体现了财政的哪些作用,财政赤字率的提高反映了我国目前怎样的宏观经济形势,当前我国实行怎样的财政政策等等。这些问题渐次展开,不仅能有效组织课堂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学活经济理论,而且有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了课堂的信息容量。围绕热点的讨论往往比较开放,在课堂设计时需要有意识地采取组间合作的方式开展,这样能压缩时间,提高效率。

 

  三、选择生成点,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学为中心的课堂设计,重在引导学生亲历学习过程,获得体验和感悟。在这一过程中,有效选择生成点,是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生成并非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主体主动建构的结果。因此,课堂生成的关键,还在于引导学生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

 

  ()探究逻辑脉络,生成学科知识

 

  逻辑脉络是掌握理论知识的纲,是学生建构知识框架的重要依据。现行教材虽淡化了理论逻辑,但多数内容仍有可寻。课堂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教材内容的逻辑脉络,不仅能深化所学内容,还能优化学习过程和方法,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因此,在课堂尾声安排学生探究所学内容的逻辑脉络,不失为是提升课堂立意、优化课堂小结的好方法。

 

  本框内容基本概念多,基本观点杂,引导学生探究逻辑脉络更显必要。依据主干理论框架,我们可以发现,国家财政是核心概念,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是教材的逻辑主线,财政的作用是财政收入和支出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具体表现和结果,而财政的收支关系正是财政收入与支出的三种动态平衡情况。其逻辑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具体操作时,可视课堂时间灵活安排,可以要求学生独立探究,也可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合作探究,不仅要求学生动口动脑,更重要的是动手建构。学生一旦发现了理论中隐含的逻辑秘密,对于他们的学习自信和学习能力是一种很好的强化。

 

  ()探究问题解决,生成学科能力

 

  就政治学科来说,最重要的学科能力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感悟体验。因此,在课堂学习设计中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的过程是提升学科能力的必由之路。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学以致用环节,利用上述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的热点信息创设你如何评价财政赤字再创历史新高是我国应对经济下滑的成功经验这一新问题,按照的操作流程设计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

 

  优化设计这一过程,需要紧紧抓住知识的选用和迁移”“问题的讲评和纠偏这两个重点环节,因为这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点。上述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学生重新梳理所学的知识,吃透问题的内涵,方能准确定位到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这一知识点上。这一定位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知识迁移的过程,即把财政赤字再创新高理解为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这一思维过程理顺了,学生才能提高驾驭知识的能力,所学的东西才能通透。而选用的知识是否合理,问题解决是否到位,答案的组织是否科学等问题,则需要在讲评和纠偏过程中继续探究。讲评和纠偏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要把新的知识观点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需要一个多维互动的学习形式,通过多种信息刺激加以完成,而这一过程也正是把各种能力要素落到实处的过程。

 

  ()探究课题主旨,生成学科情感

 

  学科情感,本意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对政治学科的学习抱有期待、愉悦等良好情绪体验,具备深入学习本学科的愿望;二是认同本学科传递的基本观点和价值导向,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这里的学科情感侧重指第二个方面。

 

  有效探究课题主旨,要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悟有机结合,但落实的着力点还是学生的悟。这种悟,一方面是总结,另一方面是反思。总结,主要是梳理本节课学习的基本观点,探究这些基本观点背后的意义,进而体会带给我们的学科情感。反思,主要是寻找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后续学习的方向。这种总结和反思并非是学习过程的结束,从一定意义上讲,恰恰是学习的深化或是新的学习历程的开始。因此,引导学生探究课题主旨也是一个有效的学习设计点。

 

  本框题的课堂学习,除了梳理清国家财政的相关知识外,还必须明确国家财政是政府的理财之政,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财政的运行情况不单反映了国家的经济状况,同时,还涉及许多相关的政治现象。特别是其中财政的作用、财政的支出方向、国家的分配政策等都包含了重要的学科情感导向。深入探究其中的道理,能引导学生理解我国的大政方针,理解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国家性质,增强对国家、政府行为的认同感。只有体会到这些内容,才是真正把握了国家财政的主旨,呼应了课堂立意。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把探究课题主旨与探究逻辑脉络或问题过程解决结合起来,把探究课题主旨的过程穿插或融入其他问题的操作过程中。这样,可以避免贴标签式的情感教育,达成德育无痕的效果。

 

  上述课堂学习设计的有效选点,意在为政治教师进行课堂学习设计提供思路,文中各并非需要在每节课中一一涉及。我们坚信,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对于课堂学习设计的研究必定会进一步走向细化。

 

  作者:杨志敏 来源: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6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