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中医心理学的临床护理实践运用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医师依据中医理论给患有种种认识、情绪和行为不良的患者进行非药物的心理治疗,取得了显着效果。中医学和心理学有机结合形成了中医心理学,它来源于医疗实践,又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中医心理学理论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Ⅱ型糖尿病46例均为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男25例,女21例,38~65岁,平均53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2年3个月.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
1.2中医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1)肺胃热感型:11例,主症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色黄,舌质红苔黄,脉洪数;(2)脾肾阴虚型:20例,主症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口干多饮,舌质红,苔少,脉细数;(3)肝肾主虚型:15例,主症尿频量多,尿液混浊,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口干舌红,无苔,脉沉细。
2心理护理
2.1以情胜情就是有意识地使用另一种情志活动,去战胜、调节因某种情志刺激而引起的疾病,从而达到愈病的目的。由于人有五志,分属五脏,五志、五脏间存在着五行制胜的原理,故在应用时根据情志对气机影响的规律,根据机体病情灵活运用。例如,忧悉者气闭塞不行,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因而设法使患者喜悦,欢畅,以期治疗忧愁、思虑、悲哀等精神刺激所致的病变。在运用以情胜情疗法时,应选择适应证,以精神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占主导地位,而身形病变不突出者为宜。同时要掌握刺激的强度,即用作治疗的情志刺激,要超过致病压力的情志因素。形体尚壮实者可用突然的强刺激,形体虚弱者则采用持续的强大刺激。再者要采用有针对性的刺激方法,如怒与恐、悲与喜、惊与思、喜与怒、怒与思等之间在病理、生理上构成了矛盾,因而可以相互调节控制,以平衡阴阳,起到治病的作用。
2.2移情易性分散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使思想焦点从疾病转移于他处,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患者脱离不良刺激因素,或改变患者内心虑恋的指向性,使患者从某种情感转移于另外的人或物上,称之“移情'通过学习,交谈等活动,扫除其内心的杂念,或改变其错误的认识与情绪|1],或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与思想情操等,称之为“易性”,移情易性的具体方法颇多,临床上可根据病情,患者的思想状况、文化修养,以及环境条件等采取措施。
2.3劝说开导在一定的条件下,语言刺激对心理、生理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望梅止渴”的故事就是一个例证。正确运用语言这一工具,对患者进行启发、诱导、宣传疾病的知识,分析病因病理,解除其顾虑,有助于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机体康复12。
2.4顺情从欲顺从患者的情绪、意志,满足其身心需要,即为顺情从欲。
每个人的基础欲望是生而具有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必要的物质需求是正当的。爱情、婚姻、家庭、求学、就业等亦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必然现象。
目欲视物,耳欲闻声,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寒而欲衣,劳则欲息,病而求医,恶死而乐生等,都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应当得到满足,而不可能硬性废止。对患者正当而必要的生活欲望不能满足所致的神情病变,仅有劝说开导,移情易性,是难以解除患者痛苦的。所以有“以从其意”(移情变气论)“百姓人民,绋欲顺其志也”(《灵枢师传》)之说。因此,“顺情从欲’也是心理治疗的必要内容.当其生活的欲望得到满足时,神志病变也就有可能自愈。
2.5祝由疗法“祝由”是我国古代治疗方法之一,在民间流传甚广,现存最早的医书《五十二病方》中提到祝由疗法就有30多处,历代医学文献中也有不少关于祝由治病的记载。以“祝由”治病为主的祝由科,元、明时期列为十三科之一。祝由疗法是祝说发病的缘由,改变患者的精神状态,以达到调节患者气机,使精神内守的治病方法,故又称为“移精变气”。医师要治愈疾病,护理人员就必须设法使患者及其家属对医师本人及其所采用的治法深信不疑,信从照办,才可望有疗效。祝由虽被宣扬迷信鬼神之巫所利用,但祝由治病本身与迷信鬼神并不相同,而与现代所称精神心理疗法有某些吻合之处。由于人的意识情感极为复杂,对神情方面的病变,不能用针药治疗,且要求获得显着的疗效,其方法必须设计的非常巧妙。
为了抓住患者的心理,有时甚至要披上某些神密的色彩,否则就不能取信于患者,不能动其情,就达不到移情变气以愈病之目的。祝由疗法的应用范围,主要是疑神疑鬼,忘识行动,惊恐迷惑,神志不遂,深情爱恶等所导致的精神疾患,或某些轻微小疾,通过解除思想负抵转移情志,调动神气即可治愈者。
总之,在长期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时刻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运用中医心理学的理论,以情绪为主线,以七情病因说,气机失调机制论为核心理论,不断向纵深研宄和发展,并将以情胜情,移情易性,劝说开导,顺情从欲和祝由疗法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水平。
作者:孟宪芹(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济宁272011)
第2篇:中医心理学的护理分析
中医心理学是一门即古老又年轻的学科,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因此它除占有中医学的合理内核,同时也积极吸取现代心理学的营养。
精神护理又谓情志护理《灵枢v1g本神》中则用神、魂、意、志、思、虑、智等描述人的思、意志、记忆、才智等心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灵枢?百病始生篇》。"喜怒不节则伤脏〃,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出现不同的病症,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怒伤肾。但是情志所伤又以心肝脾最多见。正说明七情与五赃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果过分剧烈或持久的改变可导致情的失调,影响机体平衡而致病。为了把精神护理做到有的放失,我们根据不同辩证思路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多以’疏肝益气"为原则。
1临床资料
抽选我科2012年6月一2014年12月的肝炎病人136例,急性肝炎病人36例(18-30岁,男性25人,女性11人),慢性肝炎、肝硬化100例(48-70)岁,男性64人,女性36人)肝炎精神护理分析。
2护理分析
2.1各种肝炎病人的心理活动是不同的,以情感中的怒、思、忧、虑为肝炎病的主要情志变化,急性肝炎病人36例中觉大部分有易怒感。18-30岁以内者达88%。以心理学分析大都热爰生活,有的在住院前刚刚考上大学,有的刚刚参加工作,有的忙个人的婚事,有的个人生活起居,饮食失于规律,因而疲劳高度,饮食不节,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发病。人的思维是精神意识的高级活动形势。外界任何事物是通过感官接触产生感觉的作用,并产生了意志、思、虑、智的认识过程,所以说神和物是互为因果的,急性肝炎病人住院后,由于外界因素作用于病人的内心之中的共同点急用治疗,尽快治愈,快点出院的心理活动。促使急躁情绪上升,肝主疏泄为其特征,肝炎病人肝的升发太过,阳气蒸腾而上,影响肝的疏泄,反复持久的情志异常加之肝之升发不利导致肝气郁结,而使肝受热易怒,怒在伤肝,反复出现则有发展为重症肝炎或慢性肝炎者,临床并非罕见。
2.2慢性肝炎,肝硬化的病人100例统计中可以看出,如果脏腑、气血出现异常,容易通过面部的色泽变化而反映出来,为临床辩证、诊治疾病提供重要依据。这些病人都有不同程度存在思、忧、虑等情感,48-70岁占有32%,肝硬化同年龄组占有49%,从我们护理中发现他们之所以产生恐惧心理,主要是病程太长,病情易反复,愈合不好,因此他们思前想后,生活、工作、家庭、老人、妻子及儿女......等一切问题都在病人脑海中翻滚,有的病人对治疗失去信心,对生活淡漠,产生了各种负担。
3结果
通过临床的辩证护理,分析病人的疾病心理,我们感到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感活动,是人们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如果情感活动过多则成为内伤的一种致病因素,护士根据病人的心理动态对肝炎病人必须观其色,一般面色容润光泽,往往提示脏腑精气未衰,无病或病轻;如果面色晦暗枯槁,为脏腑精气已衰,提示病重。验其神,再以中医学理论,升降出入是脏腑气机的运动形式,是人体脏腑、经络、气备互相制约、互相协调的观点,从’气〃出发对肝炎病精神护理找出了良方,肝炎病人在护士细致的精神护理下有明显改善,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4讨论
如何做好病人情感护理和预防疾病的发展。
4.1护表慈心取信任肝病的心理治疗,先从护理人员的语言、气质、举止大方、热诚去影响和改善病人的情绪,体会病人的感受,使病人能够感觉到来自护士的温暖和支持。并且具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总病人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4.2除心苦、开胸廓《灵枢、师传》:“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呼"。只是我们告诉病人得病的因素,以及修养的方法,让病人配合医护的治疗护理,并积极消除病人的疾苦,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病人握病人心理活动规律,综合分析,积极引导,消除不利于健康的心理,排除外来不良刺激,创造有利于恢复健康的条件,才能促使身体康复。
4.3修身养神在个人根据中医内因和外因理论观点,我们必须把病房建设成一个整洁、安静、美观、舒适的环境、我科把病人的外走廊建为文化长廊,有很多健康知识、病人可以在外走廊看报、学习、交流、下棋、赏花等总病人愉快感之外,更使病人了解人的精神情志是以五脏的神气作为基础,而五脏之精气又必须由情志推动,才能正常运行,因此清除病人的思虑杂念,专习修养神静则宁,神动则乱,稳定情绪,储备精气,促使五脏六腑阴阳升降正常活动,从而增加体质,战胜疾病,达到精神内守真“气”从之而邪不可干的目的。
作者:杨新润(呼和浩特第二医院中西医结合,内蒙古呼和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