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提高中医院校寄生虫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
医学寄生虫学,亦称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可引起人体疾病的各种寄生虫的形态结构与特征、生存繁殖规律、生活习性,阐明寄生虫与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诊断与防治原则的一门科学,是病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课程设置中寄生虫学是一门限选考查课,如何针对中医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和兴趣,一直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的事情。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中医院校寄生虫学课程教学质量。
1结合中医院校学生专业特点以及疾病谱的变化,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隋代名医巢元方所撰的《诸病源候论》中描述了十多种由于“甚细微,难见”的虫所引发的疾病,并且将这些疾病的治愈标准,与该虫是否被消灭直接联系起来,“至其病成,皆有虫侵食,转深连滞不瘥”、“虫死病除”等。《诸病源候论》己将发现病原体作为诊断依据,将清除病原体作为治愈标准,这与现代医学中对寄生虫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和治疗标准是一致的。《诸病源候论》对于寄生虫感染病因、证候等的分析与讨论,表明当时的中医界己经对寄生虫病的认识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同时,中医学对寄生虫病的形态、分类、传播途径、症状特点等亦有较多描述。例如,中医文献中称蛲虫为“短虫”,“至细微,形如菜虫”,“多是小儿患之,大人亦有其病”,“蛲虫下侵谷道,重者食于肛门,轻者但痒也”。在中医古籍中猪带绦虫及牛带绦虫称作“寸白虫”,人感染是由于“以桑枝贯牛肉炙食”,治疗上以南瓜子和槟榔驱绦虫效果好,副作用小。蛔虫为“长虫”,苦楝根皮、使君子仁等均有杀蛔虫作用,乌梅丸(汤)治疗胆道蛔虫症疗效显着。
中医对寄生虫病仍然具有指导临床诊疗及预防作用。但是由于受到知识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人对寄生虫及其所引起的疾病描述并不完整、确切,例如对“九虫”的描述中,有些并不属于寄生虫学的范畴,需要具备现代医学知识的中医人才对前人的文献古籍进行再整理、归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中医对寄生虫病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是必要的。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曾严重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黑热病、丝虫病己基本被消灭,疟疾、血吸虫病的发病逐年降低,但肠道寄生虫的感染仍十分严重,在西部地区组织内寄生虫如旋毛虫、囊虫病、包虫病仍是常见病、多发病。一些“新现”和“再现”寄生虫病、输入性寄生虫病、机会致病寄生虫病和食源性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的危害日益突出。在授课过程中根据中医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寄生虫疾病谱的变化和中医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寄生虫病并未远离,控制寄生虫感染、消灭人体寄生虫的任务还是很艰巨。
目前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针对七年制中西医结合、五年制中医学、五年制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开设的寄生虫学为限选考查课,课时为18学时,其中实验课3学时,相对西医院校少了很多。根据教学大纲的编排,理论课主要介绍人体寄生虫学的概述和10个虫种,实验课主要是显微镜下观察蠕虫、原虫的形态。在有限的学时中既要反映寄生虫学的研究进展,同时又要突出中医特色,在讲授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时融入中医理论知识。这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2讲授内容有侧重点引入PBL教学方法
寄生虫学讲授内容主要从形态、生活史、致病性、诊断、流行和防治原则几个方面来介绍,学生反映讲的内容“多”“细”,重点不好掌握,知识点之间容易混淆。因此,对讲授的内容需要有侧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感到寄生虫学概述的内容需要重点讲授,要讲“透”。概述的内容讲解清楚了,学生再学习具体虫种时会感到轻松一些,个别虫种可以安排学生自学。例如,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主要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介绍华支睾吸虫时,让学生结合自身或家人的行为生活习惯,从防治原则的三方面谈如何预防,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
加深了学生对寄生虫病防治原则理解的同时,有学生提出了“吃日式生鱼片(三文鱼)会感染华支睾吸虫吗?”。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顺势引入了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方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基于问题来开展综合性、探究性、交互式学习。经过华支睾吸虫生活史的介绍,学生们知道囊蝴是其感染阶段,生吃或半生吃感染了囊蚴的鱼(淡水鱼肉,囊蚴会进入人体内发育为成虫并定居在肝内胆管,引起华支睾吸虫病。那么日式生鱼片中有囊蚴寄生吗?还会感染其它的寄生虫吗?吃日式生鱼片时使用的蘸料(芥末)可以杀死囊蚴吗?教师适当引导,将大问题变成若干小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根据班级同学的人数,一般十人左右分为一个小组,各组成员分工合作,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搜集视频图片、文字整理、制作PPT等,将小组内讨论的结果以口头汇报的方式在课堂上与大家进行互动讨论。PBL教学法设问的题目需要吸引学生,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课后要多和学生交流,善于留心书刊、网络、杂志中与寄生虫学相关的内容。有的设问题目经过学生结合书本知识以及查阅的资料得出的结论也许不是唯一的,或者说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教师要善于厘清学生的思路,适当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PBL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需要更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
课堂上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寄生虫课程更好的学习。例如,在介绍日本血吸虫时,以其生活史为主线,阐述血吸虫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启发学生去归纳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特点,加强学生对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的概念理解。介绍日本血吸虫的致病性时,先让学生观看有明显临床表现的患者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己有的医学知识,思考为什么会引起这样的症状或体征。介绍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与防治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介绍下自己生活的地区曾经或者现在有没有此病的流行,讨论个人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预防。适当开设专题讨论,例如“中西医结合诊治寄生虫病的研究进展”,“中医理论如何融入寄生虫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撰写综述报告,或者开展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文献检索的能力,训练其科研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对寄生虫病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亦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讲解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和致病特点时,制作并利用网络资源下载一些典型生动的图片或视频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可以提高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获取更多的知识。疟原虫完成生活史需要人和按蚊两个宿主,在人体内先后寄生于肝细胞和红细胞。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生长发育、繁殖,形态变化很大,分为滋养体期、裂殖体期、配子体期。这些内容如果用flash动画演示,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疟原虫各期形态的变化以及整个生活史过程,使书本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知识点容易理解、掌握,提高了课堂效率。
5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
大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通过科研素养的训练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要从根本上提高中医院校学生的科研素养,必须将科研融入教学过程,用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自身参加科研活动时汲取的新知识、新理念,积累的科研实践,与学科相关的科研成果等内容融入寄生虫学的课堂教学中,将个人的科研经历、思维方式及对科研的体会感受渗透进教学内容中,让学生觉得科研不是那么“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南京中医药大学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金,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积极参与到科研活动中,让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便有机会接触到学科前言,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基础。
6考核方式多样
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简单的只用一张试卷去评定,考核的真正目的是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出勤率、课堂提问的回答、讨论情况,课后布置的思考题完成情况均可纳入最终成绩评定。教师常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需求,在批阅作业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期末考试可以开卷,布置一些综合性问题,如“哪些寄生虫会造成肝脏的损伤,机制如何”,“属于食源性的寄生虫有哪些,如何防治”,题目有一定的综合性,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完成。
寄生虫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结合当前寄生虫病流行趋势以及中医院校学生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创新型中医人才素质教育的需求。
作者:高雅楠,佟书娟(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与免疫学教研室,南京210023)
第2篇:关于中医人体寄生虫教学改革的具体设想
人体寄生虫病是当今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从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目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寄生虫病仍然处于高发流行状况,因此需要提高医学生对寄生虫病的认识。人体寄生虫学是据此形成的主要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生存规律,并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学科,是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中的一支重要专业课程,对临床、预防和检验专业来说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桥梁和应用课程。因此,中医院校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基本都开设了这门选修课程,旨在培养现代化高级中医人才。
近年来,伴随着与寄生虫学紧密相关的的学科如免疫学等的飞速发展,寄生虫学的理论和实验都得到更新和完善。在西医学校人体寄生虫学理论和实验的教学也在随之更新,但在大部分的中医院校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由于不受重视、教学方法单一等原因仍然处于滞后状态,大大影响了中医学生医学知识的储备及临床应用。笔者分别在西医和中医院校承担中医、中西医结合和护理等专业医学生的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工作,在授课的过程中对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刻的了解和分析,并注意结合中医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其他,进行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主要针对目前中医院校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初步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革设想,旨在为中医院校本门课程的教学发展提供有意义的方法借鉴和参考。
1存在的问题
1.1受重视度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尽管寄生虫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公共课程,但是在中医学校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对其都缺乏相应的重视。其一,学校在进行基础医学课程设置时涉及课程范围广,如免疫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胚胎学、生理学、解剖学、寄生虫学等,这使得相关课时需要被迫压缩;而同时受社会大环境影响认为卫生条件好了,人体寄生虫离人们很遥远,因此在许多中医院校寄生虫学的课程性质被调整为考查课或者选修课,甚至或不再设置这一课程,缺乏对人体寄生虫课的重视。笔者所在中医学校的寄生虫学即为选修课,并且学时数只有18课时,其中实验课只设置了3学时。其二,有相当数量的中医专业学生受学校方面影响认为人体寄生虫学是萎缩性学科或冷门学科,或者是认为人体寄生虫学与中医学习没有关联,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和临床课就可以了,往往采取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人体寄生虫课。这些就造成了老师无法将大量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们进行详尽的讲授,而学生也不会有效地接受寄生虫学的知识,导致教学成效不够理想。
1.2课程内容陈旧与中医脱节理论和实验内容较陈旧缺少与中医内容的结合和与当前寄生虫学发展脱节较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卫生条件也持续改善,寄生虫病的疾病谱出现了极大变化,并且其他基础医学的发展,如免疫学、流行病学等使得人体寄生虫学的理论内容都有了极大的更新和变化,科学实验技术的发展使得寄生虫学实验内容和技术也有了很多的补充'然而,目前中医学校相当一部分医学院校在理论教学中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大纲,未能依据寄生虫疾病谱之变化而进行合理的调整,授课的内容和社会需求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在实验教学上内容及方法与理论教学、临床及科研实验室应用严重脱节。另外,由于中医院校学生的专业与中医密切联系,但是现代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内容仍然偏重于西医,很少将中医相关理论带入到寄生虫学的内容中,由中医院校编撰的寄生虫学教科书中也仅在治疗方法中提到些许的中药,其效果和机理都没有阐述,同时也缺少中医临床上的相关案例分析。这些不足大大不利于学生掌握符合职业中医生应具备的寄生虫病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等,难以满足将来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
1.3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落后自建国开设了人体寄生虫课以来,尽管教学内容上有些许的更新,但是其教学方法一直遵循着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理论课上把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灌输的容器,将有关寄生虫学的知识原封不动地输入学生的大脑中。在实验课上,往往只是将寄生虫的结构等通过多媒体告知学生,再由学生自行观察寄生虫标本进行画图,在中医院校几乎很少会让学生独立动手制备实验标本进行鉴别观察。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其学习人体寄生虫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被抑制或扼杀,同样也不利于培养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实验操作素质。这就需要我们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间的互动,真正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效率提高。
1.4缺乏有效的考核测评系统由于人体寄生虫课程的性质被定为选修或考查课,其理论内容采取的考核方式单一,仅限于闭卷或开卷考试,而实验课的考核也往往仅限于学生平时实验报告甚至不进行考核,对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技术操作等素质培养很少涉及。这些都会使得学生流于表面的应付上课,不会主动积极学习寄生虫学的知识,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培养,造成学习效果不理想。
2教学改革的设想
2.1优化课程设置激发学习兴趣和重视度尽管现在的卫生条件提高,使得许多人体寄生虫疾病被克服,但是同时一些新的寄生虫被发现对人致病,或是环境等因素影响使得人们容易患上原来不易感染的寄生虫疾病等,这仍然严重危害人们生活生存质量进而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人体寄生虫学依然是当前与人民的健康息息相关的重要学科。并且现在的医学教育要求医学生应该掌握全面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因此,学校应该恢复设置人体寄生虫学这门课程,或者加重其课时数量,合理安排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比例,在重视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兼顾实验技能的培养。对学生而言,应该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本门课程的意义,引起他们的重视。
笔者在上这门课程前,采用视频和临床案例介绍了本省的一个重大寄生虫病一日本血吸虫病在本省的流行性、致病性和危害性,使得学生了解到寄生虫病距离大家很近从而正视学习寄生虫学的必要性。接着结合中西医讲解了目前临床上的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学生被引入到教学情境中,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以后的寄生虫学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都有认真听课,甚至有些学生还会向笔者询问一些超出教学范围的寄生虫病的相关问题,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兴趣。
2.2及时更新补充理论和实验内容紧密联系中医随着现代科学研究和医学的迅速发展,寄生虫学的许多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更新。但是目前,医学校尤其是中医学校寄生虫学教材的更新跟不上发展,教材和教学大纲中存在许多的错误,尽管认识到需要修订,但由于出版周期的限制及时更新教材和大纲无法顺利进行。但是在对学生的教授过程中又不宜将这些错误的内容传输给学生,对今后学生的临床实践活动带来不好的后果。笔者所在的教研室在充分交流论证的情况下,选取了全国统编的《人体寄生虫学》第7版和第8版为参考教材,重新编写了本校的《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大纲》和人体寄生虫学教案》。这些教材及时更正了以往的错误陈旧内容,加入了当前最新公认的寄生虫学新知识,并结合中医院校的教学要求,对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重新一轮的编排。目前这些教材的应用已经在中西医临床、中医、护理等专业实施,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新的知识符合当前的疾病发展情况,对学生的临床实习有较大的帮助。
因为是在中医院校,学生的专业都或多或少和中医中药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全面将中医中药与寄生虫学融会贯通,这样使学生可以将自己平时所学的中医知识应用在寄生虫学,不仅有助于学生从中医学角度理解寄生虫学内容,也帮助学生深化中医学习。基于此,在教授寄生虫课过程中,笔者重点讲授了传统中医在诊断和防治寄生虫病方面的经验,并且针对不同专业,教学内容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对于中西医临床专业,在治疗上除了介绍常规的驱虫西药,重点详细介绍了传统的驱虫中药及作用机理,如临床上可以采用槟榔-南瓜子驱绦虫闼为其可以麻痹虫体等。对于针推专业,在治疗寄生虫方面,就介绍一些针推治疗寄生虫的方法,如通过针刺、穴位按压治疗蛔虫症等。这样使得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寄生虫学的内容并且体会到中医中药在医学的各个领域的巨大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2.3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实现教与学互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滞后,即使学生接收到老师的教学内容,也很难能主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笔者教研室的寄生虫学教师们根据前人或自己的经验实践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将要讲解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另—方面学生也由以往的被动地位转为主体,学习的能动性和效率都有提升,比如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笔者会选择合适的并且与中医相关的教学病例和问题教给学生,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做前期预习工作,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围绕教学任务开展讨论,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发现这种方法不仅仅在前期让学生主动了解掌握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激发和支持了学生的高水平思维,是传统知识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并学会将其所学与中医连贯起来,对更好地开展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也为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起到相应的巩固作用。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展开直观式教育方法。如统一制作寄生虫学多媒体讲义应用于理论课教学。在制作时采用精炼易懂的文字,合理编排,适当加入相应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形态图片、基本结构图、生活史动画和临床案例动画视频等。利用这些可使教学的内容和要求直观和易懂,同时图片有助于学生掌握寄生虫的形态结构,动画和视频加深了学生对寄生虫生活史、致病和诊断等内容的理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2.4建立健全的考核测评系统考核测评系统的建立不仅在于检测学生对相关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进一步地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等'如果达不到上述的目的,其也没有存在的意义。笔者发现在中医院校传统的考核测评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都没有好的促进作用,甚至有学生在课程全结束后都不知道明确蠕虫和原虫的概念,这就有必要健全目前的考核测评系统。基于此,笔者尝试性探索并实践了一种考核方式:课堂发言10%+考勤10%+课后作业10%+50%考试成绩(课程论文+实验20%)。
在这种考核方式中,创新性在于将常规的试卷考试用课程论文代替,给出许多命题让学生以论文形式探讨他们在学习寄生虫学后的思考和见解。从他们的论文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寄生虫病的认识程度、有无思考和有无问题解决的需求等,这样使得学生不再局限于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还要加入自己主动和独立学习这门课程获取的知识。在实验课的考核上不再采用陈旧的实验报告册评分方式,而是让学生辨别和写出一组未标明的标本的名称,亦或是让学生根据要求制备相应的寄生虫标本。学生对实验课的认识不再是可以不动脑筋地照本画图就行,而是要用心掌握寄生虫的基本结构或者能制备出寄生虫的标本并能够有效将其鉴别出来,这让学生锻炼和掌握了主动学习寄生虫知识和动手的能力,避免“高分低能”的现象出现。经实践证明这可以达到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和锻炼学习能力的目的。
此外,本教研室也尝试采用形成性考核体系,得到了比传统方式理想的结果。通过对寄生虫学课程形成性考核环节的设计,建立了学生寄生虫学和中医学双向学习的学习成绩评价体系,促进了教师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学校学分制管理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保证。
3结束语
总之,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学科,随着其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的不断更新,作为一名教师,要根据人体寄生虫学、中医学的学科特点和中医学院校学生学习需求,一方面善于发现以往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一方面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方式和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建立较为完整系统的教学体系,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全面的中医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张伟伟,高雅楠,王俨,詹臻,佟书娟(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京2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