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数学教学中课程的改革论文(共2篇)

2023-12-07 22:2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翻转课堂在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基本方式


在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数学课程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严密的思维模式,同时形成创新性的学习能力。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其数学的基础相对薄弱,如果没有建立科学的教学模式,学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而在教学中通过“翻转课堂”的引进,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翻转课堂课程内容的基本含义以及主要特点


(一)翻转课堂教学的基本含义翻转课堂是根据FlippedclassModel的内容音译过来的名词形式。这种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国的林地公园高中,主要是为了帮助没有上课的同学跟上课程进度,相关教师在教学课程讲解的过程中进行内容的记录,通过网络化教学使学生跟上的课程的内容,同时也给课堂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对于翻转课堂的设置主要是使学生通过网络化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翻转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可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状况进行课程的安排,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能力;其次,学生通过网络化的自主学习对于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进行反馈,使学生与教师建立起和谐性的交流平台;最后,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可以完善师生之间的交流模式,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翻转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大多数专业的教师都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都是按照预定好的课程内容进行课程的设置,而对于学生学习内容的检测也是只通过布置作业的模式进行定期的检查。


而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形成自我学习的意识,而将原有的课程模式转换为师生交流的形式,从而为整个课堂内容的建立实现和谐化的教学模式。而传统的教学主要为学生提供统一的教学模式,很难实现因材施教。通过翻转课堂教学内容的实施,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设置教学模式,从而为因材施教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翻转课堂教学内容的实施可以实现分组教学的模式,从而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建立和谐的氛围。


翻转课堂可以转变教师的角色。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通过翻转课堂的建立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交流的课堂模式,教师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置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可以充分的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实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教学系统建立的过程中也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改变传统的评价内容,要强调对学生日常学习的评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综合性的教学评价模式,在根本意义上实现翻转课堂的最终目的。


二、学前教育专业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数学知识掌握存在着较为薄弱的现象。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数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集合、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等,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内容不是十分复杂,但是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相对有限,对于数学知识的概念以及定义定理认识不清,其基本的计算能力也相对较差,从而形成了一定的差异性,并且对数学知识的运用也缺乏一定的认知,这种现象的出现就在一定程度上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数学教学带来了滞后性的发展。


(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缺乏一定的兴趣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调查可以发现,很多学生由于数学的难度较大以及在数学课堂中整个氛围较为枯燥,从而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较为薄弱。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技巧,不能掌握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一些学生在学习中也没有形成记笔记的习惯,在课下也不会主动的复习及预习,从而导致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对于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很多学生更是敷衍了事。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由于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学习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了抵触的心理。


(三)没有形成和谐性的课堂氛围学前教育专业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够灵活,整个课程内容缺少个性化以及专业性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个性化的发展。数学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课程进度,而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心理因素的变化很少关心,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也不会主动提问,长期发展下去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及时的进行教学反思,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建立起交流的平台,从而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种和谐性的课程教学模式。


三、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翻转课堂的建立应注意的问题


(一)记忆思维过程中的相关内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要使学生形成记忆性的思维模式,就应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强化数学概念以及基本的原理法则,从而形成一种初步记忆的思维模式,对于学生记忆思维的形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检查。首先,可以让学生通过定义内容的转换进行定义内容的检测;其次,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的概念进行相关的阐述,从而形成一种记忆性的思维模式;最后,让学生通过推论式的模式形成记忆性的思维,而这种模式主要使学生通过对主要内容的联系,根据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理论的转换。因此,在翻转课堂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将教学视频中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课后的学习,及时调整学习的状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形成一种独特性的思维记忆模式。


(二)知识应用过程中的相关内容对于知识的运用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要根据所学到的知识进行问题以及情境内容的设定,主要的知识运用包括数学概念、基本定理等内容。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将整体的内容进行课程分解,从而在根本意义上为学生的学习建立一种合理的知识结构。建立翻转课堂,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教师可以有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讨,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形成一种主观能动性,从而为整个课程内容的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评价内容设定的相关内容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设置过程中,可以建立综合性的课程评价系统,通过综合性评价系统的建立,可以对学生课程内容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关的评价。其中综合性的评价系统主要是将知识中重点内容进行组合,从而建立一种全新的知识体系,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将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使学生的学习可以受到公平性对待。因此,通过建立翻转课堂内容,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学生分享学习成功的体验,与此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评价性思维模式,从而在根本意义上实现系统性的知识评价模式。


四、翻转课堂在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基本方式


(一)在教学中形成课下知识的传授模式建立翻转课堂,相关专业的教师应该明确整个教学的目标,通过教学视频的准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首先,要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要建立不同形式的教学类型,通过课上以及课下教学模式的相互结合,完成课程内容的设计。对于教师所创建的视频内容要由主讲教师进行亲自录制,这种方式主要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内容的设定,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主题,把握录制的时间,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充分的保证。其次,通过翻转课堂的设定使学生形成记忆性的思维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视频内容学习,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学习,对于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听,从而完成内容的学习。通过视频的观看学生对于基本的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测评训练进行自我检测,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知识内化的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的建立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问题的提问,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问题的探讨。在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创建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形成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解决所遇到的困难。与此同时,课堂教学可以建立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讨论中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每个小组最多可以分配6个人,组内的成员通过问题的分析、查阅对知识进行扩充,从而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模式。与此同时,在学生相互交流的中逐步形成综合性的教学评价系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的情况、独立学习的过程以及小组学习中的表现,形成一种综合性的教学评价系统。因此,通过翻转课堂中教学内容的实施,建立一种优化的教学评价系统,为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形成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组织教学内容。通过翻转课堂的建立使学生在教学视频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课程的学习,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发展方向。


作者:孙瑞(枣庄学院,山东枣庄277300)


第2篇:关于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改革的建议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要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是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公共基础理论课。为使数学课程满足专业需要,服务于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数学素养学前教育专业型人才,数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的现状


1.课程内容与学前教育专业脱节多年来,我校使用的数学教材为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五年制高等师范数学教材,该教材在高中教材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难易适中,强调基础性。但该教材的主要对象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相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讲,该教材概念、定理等系统理论性知识较多,结合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应用性知识较少,不适应培养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型人才的需要。另外,为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各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都作了相应调整,对文化基础课课时进行了压缩。我校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周课时2节,总学时为124学时。面对内容多、课时少、进度快的现状,教师在课程安排中一味地为了赶进度,忽略了数学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2.教学方式不适应人才培养需要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过于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强调概念、公式、定理的掌握和应用。教学程序一般遵循从概念分析到定理证明、例题讲解再到习题训练,教学方法多为“灌输式”。这种落后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不能适应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和良好数学素养的幼儿教师。


3.课程考核形式单一传统考核方式重结果,轻过程。在数学课程考核中,多以最终考试分数衡量学生学习的效果,考核形式单一,不能将学习过程、专业实践等内容纳入考核体系中,导致学生只关注分数,不关注过程和专业实践。


二、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数学课程改革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中提出,高职院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数学课程作为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势必要承担起培养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任务,因此进行课程改革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2.数学课程改革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需要数学素养是指灵活的运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看问题的数学角度、有条理的理性思维、逻辑推理的能力和习惯、合理的量化和简化的素质。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承担了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重任,具有良好数学素养的幼儿教师,将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课程的改革,能够让学生系统、全面地了解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学会理性、科学地分析问题、推理问题,并能够最优化的解决问题。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数学课程改革是幼儿园教育的需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的五个领域。而“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是科学领域培养目标之围绕这一目标,目前很多幼儿园开设了逻辑狗、蒙氏数学、珠心算等课程。为了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胜任这些课程,并能够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和数学学习兴趣,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需要结合幼儿教育现状对原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三、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改革的建议


1.改变课程设计理念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应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知识本位、教师本位思想,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能力本位,变教师本位为学生本位。数学课程应以掌握初等数学基本知识为基础,以满足专业需求、服务专业为导向,旨在培养具有良好数学素养的幼儿教师。


2.改变课程内容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增加与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增加实践互动环节。将课程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其中包括数学基础理论知识模块,幼儿数学教育相关知识模块,实践与应用模块。在数学基础理论知识模块中要求学生掌握集合、函数、直线、圆锥曲线与方程、数列、统计、排列组合、向量、立体几何初步等基础理论知识。在幼儿园数学教育相关知识模块中,通过介绍数学发展史、逻辑狗、蒙氏数学、珠心算等让学生了解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具备一定的数学教学能力。实践与应用环节中,让学生结合数学知识,观察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走进幼儿园,调查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实践如何进行数学教学。在课程教学计划中,增大实践学时数,使实践学时占总课时数的30%。


3.改变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讲授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引导教学法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让学生在探究、合作的氛围中实现自主学习。如在数列的概念一节中,采用情境导入,给学生呈现生活中的若干数列,启发学生发现数列的特点,从而归纳出数列的定义。之后,鼓励学生合作探讨,共同去探究一些数列的规律,得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归纳出通项公式的特征,从而得到定义。在巩固练习和复习小结环节中,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在示范讲解后,要激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尝试去解决问题,归纳本节所学知识点,交流学习困惑与心得。本节课后,还可以进行知识的拓展,要求学生查阅斐波那契数列相关知识,了解斐波那契螺旋线,学生将查阅结果制作成PPT,在课堂中与同学们互相交流。这种方式丰富了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为学生将来在幼儿园教学中提供了有利的素材。


4.改变课程评价方式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模式。把学生平时表现、实践操作情况等学习过程的表现纳入考核体系中,最终成绩由平时表现、实践操作、闭卷考核三部分共同决定,三项比重可为3:3:4。平时表现包括学生课堂出勤情况、课堂纪律情况、回答问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实践操作包括调查报告、几何模型制作,数学家、数学史资料查询,实习期间授课情况等。闭卷考核内容则为当学期所学数学基础理论知识。


5.编写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校本教材由于现用教材内容与学前教育专业脱节,可以考虑编制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校本教材。教材在整合初等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适当加入数学史、逻辑狗、蒙氏数学、珠心算等相关知识的介绍。在学生学习了学前教育学的基础上,结合学前教育理论和儿童发展的特征,可以适当补充幼儿数学教育相关内容。


四、结束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高职院校,势必应当承担起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责任。


而教学改革对于提高未来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程的改革将会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并有效推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改革过程可能会出现诸多问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勇于创新,求真务实,一定能够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数学的课堂上学有所长,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作者:陈繁(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