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外科学论文

儿童桡骨头半脱位整复治疗体会

2015-07-07 10:2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关键词】 骨头

桡骨头半脱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损伤。由于目前大多数儿童为独生子女,使家长及医生较以往更加谨慎,对医师诊断整复技术要求也更高。笔者在2003年10月~2007年3月间,共诊治112例,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儿共112例,男61例,女51例,年龄2~6岁,平均3岁。左侧54例,右侧58例。受伤原因,牵拉67例,跌倒后前臂受压35例,其他原因不明10例。

1.2 临床表现与诊断 肘关节疼痛,其中有30例诉下尺桡关节疼痛。前臂旋转受限,肘关节屈曲受限,上肢上举受限。x线无异常发现。根据牵拉前臂或前臂受压病史,前臂活动受限表现,及x线排除骨折,即可明确诊断。

1.3 治疗与结果 患儿由家长抱住坐好,伸出患肢,肘关节微屈。术者面向患儿,以右侧为例,右手握住患儿腕部,左手握住前臂近侧,旋前牵引,并用近侧手拇指向后内侧挤压桡骨头,同时前臂旋后屈肘及放松前臂,必要时纵向近侧挤压桡骨,拇指部常可感到弹跳感。再反复旋转前臂几次,患儿可主动屈肘,疼痛消失,则示复位成功。屈肘位三角巾保护3~5天,并嘱注意不要牵引前臂。wWw.133229.CoM按此种方法一次复位成功102例,再次复位成功7例,2例患儿不能配合,次日再次复位成功。

2 讨论

桡骨头半脱位有许多其他名称,如牵拉肘、保姆肘等。由foumier[1]于1671年首先描述。受伤机制一直存在争议。多数学者认为:桡骨头与颈的直径基本相同;环状韧带相对松弛[2,3]。1972年metha[1]通过尸体解剖发现:小儿桡骨头、颈比例与成人相同。1916年stone[1]指出:桡骨头在前方明显突出于桡骨颈,而外侧及后侧则不明显,当前臂旋前时,受到纵向牵拉,易使桡骨头脱出环状韧带,而环状韧带边缘滑向关节间隙,嵌入肱桡关节内,致桡骨头半脱位状态。在我们的这组病例,26.8%(30/112)的患儿主诉腕关节疼痛,这可能由于此年龄患者前臂的骨间膜及远侧尺桡关节韧带松弛,手或腕部被牵拉时,桡骨向远侧纵向移位,而使桡骨头脱出。在桡骨头脱位时,可能同时伴有下尺桡关节的病理改变。

桡骨头半脱位主要表现为屈肘及前臂旋后受限。但有时患者常主诉腕部疼痛,系因脱位后桡骨骨远侧移位,下尺桡关节受到牵拉所致,故出现腕关节疼痛时亦应想到可能系桡骨头脱位所致。另外在本组病例中,31.2%(35/112)系由跌倒所致,主要是跌倒在床或沙发等物上,此病因在以前文献中均未提到[1~6]。由于桡骨头为半脱位,上尺桡及肱桡关系正常。因此在x线片表现不出关系的异常。但x线检查可以排除骨折。

桡骨头半脱位一般手法复位都可达到目的,尚无报告需要手术治疗者。但手法复位仍需一定的技巧,否则,一次复位不成功,造成脱位关节囊局部肿胀、疼痛,患儿不能配合,使再次复位更加困难。复位方法均强调屈肘,旋转前臂纵向挤压桡骨头。我们体会到,在复位困难(也可以认为脱位程度严重)的患者,环状韧带的远侧可能也夹在桡骨头与肱骨小头之间,上述操作肯定会使复位困难,甚至不能达到复位目的,我们通过旋前牵引腕部,重现脱位机制,使桡骨头达到环韧带平面,同时使夹在肱桡关节中的环状韧带牵出,固定住桡骨头,放松旋后前臂及屈肘关节,可以使桡骨头顺利进入环状韧带内,即复位。

桡骨头半脱位复位成功的关键是:前臂旋前牵引,挤压桡骨小头,再旋后前臂屈肘,最后反复旋转前臂。简言之:旋前、牵引、压头、放松、旋后、屈肘。

【参考文献】
1 thomas g,wadsworth.the elbow.churchill livingstone,1982,148-149.

2 王亦璁,孟继懋,郭子恒.骨与关节损伤,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02.

3 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602.

4 john a.skeletal injury in the child.lea & febiger,1992,318-319.

5 raymond t,morrissy.pediatric orthopeadics.4 th edition,philadelphia:lippincott-raven,1996,1256-1257.

6 charles a,rockwood jr.fractures in children.4 th edition,philadelpia:lippincott-raven publishers,1996,878-88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