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内科学论文

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的实证分析

2015-08-05 08: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穴位注射疗法是在经络、腧穴上,适量注射液体药物,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其以经络学说为指导,将中医的穴位针刺和西医的局部给药溶为一体,综合了穴效、药效两大效应,并通过药物在穴位的局部吸收,增加了穴位的刺激时间。李孟汉等[1]研究表明穴位对药物有放大作用,即相同剂量的药物在穴位注射产生的药效,要强于皮下或肌肉注射甚至静脉注射;或达到同样药效时,穴位注射的剂量要小。近年来经过广大医生的实践和经验积累,穴位注射已成为一种治疗慢性荨麻疹独特的疗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从常选取的腧穴和穴位注射所用药物方面对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常选取的穴位
  慢性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认为其多因平素体弱、或因情志不遂,肝气不舒或因阴血不足、或因久病气血耗伤等而血虚生风,病机多为气虚,营卫不固,风邪侵入,郁于肌肤,以及“久病入络为血瘀”。中医有“初病在气,久病在血”及“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其辨证总属本虚标实,故治则以益气固表、调和营卫、养血活血、祛风止痒为主。
  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多选取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等所属腧穴。
  1.1 足三里
  属于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具有健脾胃以补后天之本,益气血之源,运化水湿之功效,此外还有活血化瘀,泻热解毒的作用,为强壮补虚和保健要穴之一。刘忠恕等[2]研究认为针刺足三里可使胃蛋白酶、胃脂肪酶活性升高,调节消化功能;可促进白细胞吞噬指数上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慢性荨麻疹患者多数与食物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有关,故本穴是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常用腧穴。
  1.2 三阴交
  属于足太阴脾经,是足三阴交之会,具有健脾和胃,养肝益肾之功,而脾主生血,主肌肉四肢,故健脾能生血、统血,能治疗血症。主治:消化、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及湿疹瘙痒。
  1.3 血海
  属于足太阴脾经,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之功效,主血分病,用于治疗诸血症,取其“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主治:咽喉肿痛、经血不调、风疹、瘾疹、湿疮、皮肤风湿侵袭之症。
  1.4 曲池
  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具有疏风解表、止痒抗过敏、行气和血、利本通络之功效。根据中医《灵枢》理论,“病在阳之阳者,刺阳之合。”且肺主皮毛,而大肠与肺相表里,阳明主肌肉,联系肌表皮肤。主治咽喉肿痛、瘾疹、湿疹、热病等。“无风不作痒”,曲池穴为止痒、治疗慢性荨麻疹等皮肤病之要穴。现代医学也验证了[3]曲池穴具有对荨麻疹特异性腧穴主治作用。
  1.5 合谷
  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与肺经相表里,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主治咽喉肿痛、牙痛、腹痛、热病等。合谷升而能散,曲池走而不守,二穴相合,共奏祛风止痒而作为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要穴。
  1.6 肺俞
  属足太阳膀胱经之穴,为肺之俞穴,可养阴清热,清热除火,活血清风,调理肺气,宣肺祛风之效。主治发热,咳血,盗汗,毛发脱落,痘,疹,疮,癣。
  1.7 膈俞
  属足太阳膀胱经之穴,是八会穴中的血之会穴,具有宽胸降逆,理血化瘀,调气补虚,调和脾胃之功效。善疗血分之疾,实验证明其能使免疫细胞不分泌或少分泌组胺、缓激肽、慢反应物质等。
  1.8 肾俞
  属足太阳膀胱经之穴。具有滋阴壮阳,补肾益气,利水消肿之功效。肾为先天之本,肾气旺则精血自充,故取肾俞以补肾气。
  1.9 大椎
  属于督脉,为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即诸阳之会,能调节机体气血功能,可消血热,能增强免疫功能。
  上述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注射的穴位,临床上多采用单侧或双侧联合交替取穴,先针刺提插捻转得气后再注射药物,每天或隔日或每周2次,其中足三里、三阴交、血海、曲池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要穴。
  2 穴位注射常使用的药物
  2.1 抗组胺药
  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选择抗组胺药治疗是其目前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但肌注或口服抗组胺药物后,仅能达到对症治疗的效果,且多有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现用可注射的抗组胺药行穴位注射,具有注射剂量小,作用持续时间长,疗效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优点。
  2.1.1 苯海拉明注射液 为第一代组胺H1受体拮抗剂,具有较强的抗组胺、抗胆碱等作用。覃观华[4]单用苯海拉明20mg加自血2mL行穴位(膈俞、肝俞、大肠俞、肩髃、曲池、血海、三阴交、足三里、肺俞、肾俞、风市、阳陵泉、风池、伏兔、风门、神道)注射,每天1次,每次选2个穴位,疗程为20d,在治疗结束时临床总有效率为86.25%,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但结束后4周、12周总有效率分别为83.75%、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认为该疗法疗效可靠、稳定,远期效果明显。
  2.1.2 扑尔敏注射液 为第一代组胺H1受体拮抗剂。孙朝辉等[5]单用扑尔敏注射液10mg(有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甲亢者可用盐酸异丙嗪25mg代替)、维生素B12注射液1000μg、当归注射液2mL、维丁胶性钙注射液2mL混合液分别注入辨证选定的2~3对(左右对称)穴位(三阴交、血海、曲池、风市、肺俞、尺泽、足三里、大椎、百虫窝等)内,每个穴位1mL,每日1次或隔日1次,5~7d为1个疗程,有效率95.0%。
 2.1.3 盐酸异丙嗪注射液 具有抗H1受体作用。原凡惠等[6]用盐酸异丙嗪注射液行穴位(双侧曲池、血海、足三里穴)注射0.1mL,1次/d,以10d为1个疗程,并联合每晚睡前服用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总有效率96.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6%),其认为该方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副作用小,作用迅速,治愈率高,且操作简便,患者依从性高,是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好方法,值得推广。
  2.1.4 西咪替丁注射液 为组胺H2受体拮抗剂,它能与组织胺竞争性地争夺皮肤血管效应细胞上的组胺受体(H2受体),而发挥抗组胺的作用,阻止了皮肤风团的出现。魏玲等[7]单用西咪替丁注射液4mL(含400mg)和利多卡因2mL混匀后行穴位(取穴为曲池、血海;大椎、膈俞、三阴交;足三里、肺俞共3组)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每穴注药1.2~1.6mL,每日1次,每次注射1组穴位,3组穴位轮流使用,7d为1个疗程,间隔休息2d后再行第2疗程,愈显率为90.0%,痊愈率为72.0%,明 显高于口服西咪替丁和单纯针刺组。
  2.1.5 组胺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 其药理作用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组织胺的抗体,从而消除内源性组织胺的致病作用,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董平等[8]用组胺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行左右足三里、血海、曲池穴位交替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120例,每3天注射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使用2个疗程,总有效率85.8%,且副作用较小,其认为是可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一种有效方法。
  2.2 免疫调节剂
  近来研究[9]发现T淋巴细胞亚群(Thl和Th2)比例失衡可能是导致慢性荨麻疹等变应性疾病发病始动因素之一,其发病过程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一定作用。以前常用抗组胺药物只是针对慢性荨麻疹的病理过程进行治疗并未对机体免疫系统进行调节,因此只能达到控制症状而不能达到预防复发的目的。近年来单用或联合口服抗组胺药行免疫调节剂注射穴位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且复发率降低。
  2.2.1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 其具有抑制Th2细胞分泌IL-4、IL-5等因子作用,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活化,诱导Thl免疫应答,使Thl/Th2平衡向Thl方向发展,恢复平衡[10]。另一方面它能稳定肥大细胞膜,封闭IgE,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同时它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而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功能从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卡介菌多糖核酸作用于机体多个环节,能有效缓解慢性荨麻疹临床症状,减少复发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庞卫阳等[11]采用非索非那定口服及卡介菌多糖核酸行双侧曲池、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每穴0.5mL,每周注射2次,4周为1个疗程,有效率95%,明显高于单用非索非那定口服治疗,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王乖娟等[12]采用依巴斯汀口服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交替注射双侧曲池或足三里穴位隔日1次治疗慢性荨麻疹64例,疗程为4周,总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单用依巴斯汀口服(总有效率为69%),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翟灵仙[13]采用卡介茵多糖核酸穴位注射联合口服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有效率80.95%,明显高于单用地氯雷他定片口服组。
  2.2.2 注射用转移因子 其作为细胞免疫增强剂,可降低体液免疫IgE水平,促进INF-γ释放,增强Th1细胞功能,抑制Th2细胞活性;同时还能引起细胞内环磷腺苷(cAMP)水平上升,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14],因此,临床口服、肌注、皮下注射等途径用于预防和治疗荨麻疹。刘军等[15]比较研究转移因子穴位注射和皮下注射两种给药方法治疗慢性荨麻疹90例,采用转移因子行同侧曲池、足三里穴位注射,每穴1mL(1.5u),两组均隔日1次,l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结果显示穴位注射组风团消退时间较皮下注射组短,治愈率、有效率均高于皮下注射组。刘军等[16]采用注射转移因子1mL于一侧曲池、足三里穴治疗慢性荨麻疹32例,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口服赛庚啶、西米替丁的对照组(有效率63.46%),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
  2.2.3 小牛胸腺素注射液 是从采用在常规中西药物基础上配以小牛胸腺素注射液穴位注射合谷、曲池、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治疗慢性荨麻疹40例,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常规中西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67.86%),结果提示中西医常规治疗加上小牛胸腺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优于单纯的常规治疗。
  2.2.4 胎盘组织液 人胎盘组织液是由健康人胎盘组织经过酸水解精制而成。现代药理研究发现[18],人胎盘组织液含有多种抗体、干扰素及多种激素、酶、磷脂、多糖等,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睡眠、调节内分泌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妇科、皮肤科、内科、免疫力低下者等一些慢性炎症。王秀丽等[19]采用人胎盘组织液各2mL行曲池、血海穴位注射治疗56例慢性荨麻疹,隔日1次,经治疗1个月后,56例患者中痊愈30例,占53.6%,显效26例,占46.4%,总有效率100.0%。
  2.3 中药制剂
  2.3.1 黄芪液 黄芪有益气固表升阳之功,现代药理研究,黄芪液可增加人体免疫功能。刘富生[20]使用黄芪液各1mL行曲池、血海双侧穴位注射治疗36例慢性荨麻疹,1周2次,4周为1疗程,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张剑等[21]用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地氯雷他定口服治疗53例慢性荨麻疹4周,总有效率为88.68%,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低。
  2.3.2 当归注射液 当归具有益气养血,活血之作用。付有春等[22]采用当归注射液行双侧曲池、血海穴位注射治疗急、慢性荨麻疹100例,痊愈73例,显效20例,总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口服息斯敏、赛庚定、维生素C,总有效率为86%),且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其认为该方法治疗急、慢性荨麻疹近远期疗效均满意,复发率低,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3.3 复方丹参液 丹参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养血安神之功。林烈坤等[23]采用复方丹参液行双侧曲池穴位注射配合消风散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107例,每侧穴位注射药液3mL,隔日治疗一次,以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治愈率为55.17%,总有效率为92.24%,优于单用消风散加减口服的对照组(治愈率为13.79%,总有效率为79.31%),证实该方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且不易复发的明显优势。
  2.3.4 甘草酸制剂 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是以甘草酸铵为主药并辅以甘氨酸和L-半胱氨酸盐酸盐配伍而成的复方制剂,它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结构,有较强的激素样作用,但无激素样副作用,能稳定细胞膜,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症递质,抑制花生四烯酸的游离,诱导干扰素γ的产生,具有抗炎抗过敏和免疫调节作用,同时L-半胱氨酸有解毒、脱敏、抗氧化的作用[24],临床上常通过口服、静脉或肌注等途径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
  刘慧等无论是治疗结束时还是治疗结束4周后,试验组Ⅰ的疗效均明显高于试验组Ⅱ及对照组,其证实复 方甘草酸铵穴位注射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复发率低。陈勇[26]采用甘草甜素注射液行双曲池穴位注射各2mL,1次/d,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其疗效优于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的对照组,其认为甘草甜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可靠,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无毒副作用,可供临床选用。
  2.4 自血穴位注射
  又称为自血疗法,是将患者自身的静脉血液抽出后再注入其自身的经络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自血穴位注射疗法集中医传统疗法的针刺、放血、穴位注射3种疗法于一体,通过穴位吸收血液这一较长时间的刺激可以激发和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放血可以祛瘀生新止痛;自血以有效的抗原刺激,引起不发热的非炎症的蛋白应激作用,促进机体网状内皮系统的细胞吞噬作用以及抗体的产生,抑制过敏变态反应,改善机体的微循环,加速疾病治愈。
  陈云龙等[27]采用自血疗法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风热型取双侧足三里、外关;风寒型取双侧足三里、曲池;血虚受风型取双侧血海、曲池。每个穴位注射1mL,3天1次,l0次为1个疗程,共30d,结果治愈6例,显效18例,进步4例,无效2例,总有效24例。黄红[28]采用自血疗法联合迪皿治疗慢性荨麻疹,抽患者肱静脉血3~5mL,不做任何处理立即等量注射到双侧足三里穴位,每周2次,共4周,同时联合口服迪皿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向耘等[29]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地氯雷他定及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发现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自血疗法、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2.5 其他
  2.5.1 醋酸强的松龙混悬液 其是一种强效氟化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抗毒作用,其药效比可的松高约30倍,作用可达2周,故作用时间长,见效快,疗程短,疗效高。刘新生[30]采用醋酸强的松龙混悬液加2%普鲁卡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23例,上肢为主者取双侧曲池穴,下肢为主者取双侧血海穴,病程1年以上者加三阴交,全身泛发者上下肢取穴,按每个穴位抽取醋酸强的松龙混悬液25mg加2%普鲁卡因2mg,每5天1次,上下肢交替取穴,3次为1个疗程,1~3个疗程,结果1个疗程治愈5例,2个疗程治愈12例,3个疗程治愈3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认为该方法对慢性荨麻疹较单用抗过敏药物或针刺方法效果更为满意;对皮肤瘙痒症效果亦好,值得基层推广使用。
  2.5.2 维生素B12注射液 王瑞玲[31]采用维生素B12注射液行曲池、血海、足三里、合谷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曲池穴0.8mL、血海穴0.4mL、足三里穴0.8mL),1次/d,6d为1个疗程,第1疗程效果不理想时,隔1周后再进行第2疗程,并加合谷穴0.5mL,左右穴位交替使用。结果治疗1个疗程痊愈l5例,2个疗程痊愈l2例,3个疗程3例,痊愈率为71.43%;有效4例,有效率为9.52%;总有效率为80.95%;3个疗程治疗无效8例,无效率为19.05%。其推测该方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较好可能与维生素B12有促进肝细胞再生的药理作用,结合中医经络学,进行穴位注射,通过针刺和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从而调整机体生理功能,改善病理状态,达到治疗效果。
  2.5.3 维D2果糖酸钙注射液 其组成成分为维生素D2与有机钙,维生素D2与钙、磷代谢及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及血管系统有密切关系,对组胺和胆碱酯酶有拮抗作用,具有皮质类固醇样作用[32]。钙离子通过改善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致密性,而发挥抗过敏作用。
  林晓琼、足三里穴位注射维D2果糖酸钙配合口服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40例,每穴1mL,双侧穴位交替使用,3d一次,10次为1个疗程。配合口服地氯雷他定片5mg,1天1次,连续14d,症状减轻后再隔天1次,连服14d,再隔2天1次,至停药,共治疗2个月。结果治愈25例,有效14例,无效l例,总有效率97.5%,疗效优于单纯口服地氯雷他定片(总有效率87.5%)。
  3 总结和展望
  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取穴多取足三里、三阴交、血海、曲池等,注射药物多为可用于注射的抗组胺药、免疫调节剂、益气补血和有类固醇激素样作用的中药注射制剂和其他药物,其临床疗效确切,可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目前的研究多为临床疗效的观察,其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深入研究,如穴位注射会产生什么作用?其取得疗效的作用机制是什么?治疗后是否会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改变?此外穴位注射与血药浓度的关系?这些都可以是以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孟汉,郭义.穴位注射研究进展与展望[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0):69-72.
  [2] 刘忠恕,姜相德,王家林.现代中医皮肤病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8:151-156.
  [3] 鲍春龄,宋春华,张淑源.针刺曲池穴治疗慢性荨麻疹5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10):45-46.
  [4] 覃观华.苯海拉明加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8O例的临床观察[J]. 肇庆医学,2008,8(3):29-31.
  [5] 孙朝辉,王玉中.辨证选用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4):117.
  [6] 原凡惠,潘学东,张文宪,等.穴位注射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78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5):40-41.
  [7] 魏玲,苑贵毕.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1,21(12):715-716.
  [8] 董平,顾百文,王勇.组胺免疫球蛋白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120例疗效观察[J].沈阳部队医药,2007,20(6):414.
  [9] Ivan Roitt-anathan Brostof,David Male.免疫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6.
  [10] 陈兴平,李永喜,邓云华,等.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免疫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1(3):336-338.
  [11] 庞卫阳,赵波涛.卡介菌多糖核酸穴位注射联合非索非那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1,23(5):208-209.
  [12] 王乖娟,荆鲁华,刘卫兵.依巴斯汀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7):3299-3330.
  [13] 翟灵仙.卡介菌多糖核酸穴位注射联合口服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J].青海医药杂志,2010,4O(8):22-23.
  [14 ] 芮耀诚.实用药物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849.
  [15] 刘军,李西萍.转移因子不同方法给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3(4):235-236.
  [16] 刘军,李西萍.转移因子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05,27(2):17-18.
  [17] 眭道顺.穴位注射小牛胸腺素对慢性荨麻疹疗效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l5(1):24-26.
  [18] 凌钦亮,陈秀玲.穴位注射人胎盘组织液治疗小儿遗尿30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报,2011,28(3):54-56.
  [19] 王秀丽,马冬梅,秦兰英.胎盘组织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56例[J].中国针灸,2006,26(5):327.
  [20] 刘富生.穴位注射黄芪液治疗慢性荨麻疹36例[J].医药产业资讯,2005,2(18):71.
  [21] 张剑,邓永琼,杨茜,等.穴位注射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2012,21(4):28-29.
  [22]付有春,曾扬,胡娅.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急、慢性荨麻疹100例临床观察[J].贵州医药,2011,35(2):183-184.
  [23] 林烈坤,彭福秀,李瑞霞.消风散加减配合曲池穴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116例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5):28-29.
  [24] 陈学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61,614.
  [25] 刘慧,张志勇.复方甘草酸铵穴位注射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8(5):303-304.
  [26] 陈勇.甘草甜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8(5):318.
  [27] 陈云龙,陈文峰,林阿丰.自血疗法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J].光明中医,2011,26(3):490-491.
  [28] 黄红.白血疗法联合迪皿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136-137.
  [29 ] 向耘,纪青,蔡宏为,等.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地氯雷他定及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 (12):1173-1175.
  [30] 刘新生.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23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0,2(16):15.
  [31] 王瑞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11,33(2):122.
  [32]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77-178.
  [33] 林晓琼.维D2果糖酸钙穴位注射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40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9):664-66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