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内科学论文

益气升清胶囊防治原发性低血压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5-07-28 18: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目的 评估益气升清胶囊治疗原发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遵循随机、单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服用院内制剂益气升清胶囊,对照组(60例)服用益气升清胶囊模拟剂。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情况,观察升压效果。结果 按照本课题设计方案给药,疗程结束,治疗组升压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为83.3%,较对照组21.6%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在倦怠乏力、心慌胸闷、自汗、舌胖边有齿痕等伴随症状方面改善效果明显(P<0.05)。结论 益气升清胶囊对原发性低血压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
  关键词:原发性低血压;益气升清胶囊;伴随症状;证候
  中图分类号:R544 R289.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4.09.002
  文章编号:1672-1349(2014)09-1035-02
  原发性低血压在我国发病率为4%,多发于女性,该类型女性大多形体消瘦,并可有家族遗传倾向[1]。发病机制并不明确,仅以肱动脉收缩压低于90 mmHg、舒张压低于60 mmHg为特征且伴有倦怠乏力、精神萎靡、心悸头晕、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甚或晕厥等临床症状,多以劳累为诱因,舌质淡或淡红,舌体胖边缘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数,完全符合中医气阴两虚、元气不足,阴液亏耗的辨证[2]。现代医学对原发性低血压的治疗到目前为止无理想药物。运用益气升清胶囊治疗原发性低血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诊断标准 参照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标准。于静息状态下非同日测三次血压,收缩压<90 mmHg或(和)舒张压<60 mmHg。同时排除直立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继发性低血压和低血压兼有肝、肾、肺、心、脑和内分泌等其他脏器系统严重病变者。
  1.1.2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2年3月来120例原发性低血压患者入组。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男13例,女47例;年龄18岁~52岁,平均32岁;病史1年~5年。对照组男15例,女45例; 年龄19岁~50岁,平均30岁;病史2年~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益气升清胶囊(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制剂室提供),一次
  4粒,每日3次,三餐饭后服。对照组:益气升清胶囊模拟剂胶囊(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制剂室提供),一次4粒,每日3次,三餐饭后服。两组药物治疗均以15 d为一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血压,每个疗程给予测量血压,由同一人、同一台水银柱袖带血压计测量血压,并予以记录。中医证候,每个疗程记录一次症状变化情况,痊愈、有效、有效、无效按0分、1分、2分、3分计分[3]。安全性评价指标:血、尿、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心电图。
  1.4 疗效标准 ①血压疗效[4],痊愈: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恢复正常,≥90/60 mmHg;显效:收缩压或舒张压平均升高(10~20)mmHg;有效:收缩压或舒张压平均升高(5~10)mmHg;无效:收缩压与舒张压平均升高小于5 mmHg。②中医证候疗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积分减少率≥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积分减少率≥70%,<95%。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积分减少率≥30%,<7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积分减少率<3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x±s) mmHg
  2.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
  2.3 治疗组治疗前后伴随症状(见表3) 治疗组治疗后各伴随症状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1)。益气升清胶囊在改善原发性低血压临床症状方面有明显效果。
  表3 治疗组伴随症状治疗前后比较(x±s)分
  2.4 安全性评价 两组治疗前后监测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血液流变学、心电图等均无异常。
  3 讨 论
  原发性低血压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中枢神经细胞张力障碍有关,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血管舒缩中枢的抑制过程加强,血管收缩与舒张动态平衡发生障碍,血管舒张占优势,最终导致动脉血压降低。此外,内分泌功能失调以及遗传、气候、地理环境、风俗习惯、职业等也都参与到了低血压的发生[5]。现代医学对低血压的治疗,到目前为止没有理想的药物,对于临床症状严重者,可酌情给予小剂量激素,一般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治疗反应逐渐增加剂量。必要时可辅以咖啡因、麻黄碱(15 mg~30 mg,1次/天~3次/天)和盐酸士的宁肌内注射,以对症治疗。低血压病因复杂,症状无特异性,但低血压往往与人群的全因死亡率、心脑血管病、抑郁症[6]及痴呆[7]等疾患密切相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不可低估,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8]。
  原发性低血压归属于祖国医学“眩晕”“心悸”“虚劳”范畴。中医认为气、血、阴阳之间在生理上存在着密切联系,在病理上多相互影响。在低血压病理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常可形成阴阳津血互损、气陷不升以及血脉瘀阻等证。故治疗以补气治其本,滋阴、养血、温阳、升气清阳、行血通脉以治其标。强调抓实质,以补气为主;气损及阴,重视滋养阴血;气损及阳,兼以温阳;久病气陷,应升举少阳、阳明之气,助太阴以升陷;久病入络,应配以活血通脉。益气升清胶囊的君药为:西洋参、黄芪益气养阴。臣药:麦冬、五味子、生地黄补血滋阴。佐药:桂枝、枳实、柴胡、仙鹤草理气升阳举陷,引药上行。使药:炙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如此,清阳得升,浊阴以降,阴阳调和,同时配以滋阴、壮阳、补气、生血等功效,诸症消失,血压得以升提。同时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西洋参和黄芪能增加心脏的输出量,提高人体代谢机能,同时能增加神经细胞活力,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甘草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保水蓄钠,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本研究证明益气升清胶囊对原发性低血压有明显效果,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未发现毒副反 应。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206.
  [2] 毛静远,王恒河.原发性低血压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分型[J].中医药学刊,2003,21(2):173-175;180.
  [3] 高钦颖,冯泽海,袁云岗,等.升压胶囊治疗低血压21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10):623.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29.
  [5] 吴锡桂,黄广勇,赵建功,等.中国人群低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高血压杂志,2001,9:11-13.
  .British J Psychiatry,2000,176:464-467.
  .
  Neurology,2003,61:1667-1672.
  .Arch Neurol,2003,60(2):223-228.
  作者简介:耿强,女,副主任医师,现工作于山西省中医院(邮编:030012);牛天福、祁慧霞、王建萍、杨晓燕、李娟、郭建丽、曲润波,工作于山西省中医院;王文豪,为山西省中医院2012级研究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