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析可塑性钛钢板置入对有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60足)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非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钛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X线片扫描Bohler、Gissane角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Maryland足评估结果显示,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塑性钛钢板置入治疗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确切,能够最大程度恢复患足形态与功能。
关键词:跟骨骨折;关节内骨折;可塑性钛钢板;置入;内固定
跟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2%,关节内骨折占跟骨骨折约60%~75%[1]。对于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目前多采用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法,疗效满意[2]。文章旨在探析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60足)跟骨骨折患者,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21~50岁,平均(35.8±2.4)岁;根据Sanders分类为Ⅱ型18例、Ⅲ型31例、Ⅳ型11例;按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3 观测指标及评价标准:治疗前、术后3个月摄X线片检查Bohler、Gissane角;于术后10个月随访复查时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患足功能评估,以90~100分为优,75~89分为良,50~74分为一般,低于50分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术后3个月X线片扫描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X线片扫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随访10个月复查,Maryland足部评估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0.0%(27/30);对照组优良率为50.0%(15/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跟骨骨折Bohler、Gissane角对比()
组别 | 例数 | Bohler角 | Gissane角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30 | 6.3±3.7 | 5.5±3.5 | 87.0±6.9 | 86.8±6.2 |
观察组 | 30 | 6.4±3.5 | 29.4±3.9①② | 86.8±6.8 | 118.5±6.6①② |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3 讨论
以往关节外骨折、无移位的关节内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疗方法,随着近年来临床研究的深入及内固定器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临床医生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方法来处理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但手术治疗是否能够改善跟骨骨折的最终功能效果仍然存在不少争议[3]。以往临床多采用石膏外固定处理无明显移位的跟骨骨折,其疗效肯定,而对于有明显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保守治疗往往难以获得满意的解剖复位,而且复位后易发生再次移位,导致跟骨高度丢失、跟骨关节面不平整、跟骨宽度增大、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可塑性钛钢板置入治疗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致伤后14 d内进行手术,取经典跟骨外侧“L”形切口复位,能够很好地保护血管、神经,具备良好的愈合能力,避免切口并发症;可塑性钛钢板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采用多孔多点固定的方法,拧入螺钉时自动可塑,与跟骨贴附效果好,能够最大程度做到解剖复位与固定,有利于恢复跟骨的正常形态,最大程度恢复患足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4 参考文献
[1] 付昌马,杨祖华,钱春生,等.可塑性钛钢板置入治疗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9):1686.
[2] 夏胜利,史定伟,王子平.移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0,12(11):1089.
[3] 王 翀,田 禾,屈建华,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保守治疗比较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7(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