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肠破裂28例临床分析

2015-12-13 11: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肠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肠破裂在受伤后24 h内行手术治疗,术中诊断空肠破裂5例,回肠破裂10例,手术方式:回盲部切除1例;小肠部分切除术3例,单纯修补术11例。结果:全组中18例治愈,术后出现切口感染4例,腹腔脓肿1例,死亡1例。结论:外伤性肠破裂的治疗越早越好。预后与治疗早晚直接相关。

关键词:损伤;肠破裂
    自2006年1月~2010年12月间,共收治肠破裂28例。其中闭合性小肠破裂15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男21例,女7例,年龄11~69岁,平均40岁。受伤原因:穿透性外伤4例,均为刀伤;非穿透性24例;其中撞击伤16例,高处坠落伤6例,突然减速1例。医源损伤1例,合并颅脑损伤1例,脾破裂1例,肠系膜血管离断1例,腰椎骨折3例,骨盆骨折2例。

1.2  临床表现:全组均腹痛,腹部压痛,反疼痛,腹肌紧张腹膜炎表现;有移动性浊音阳性者8例。腹腔穿刺18例。全组均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有膈下游离气体者7例,发现肠胀气与液平12例。术前B超检查16例,14例发现腹腔积液。

1.3  治疗:本组患者均在受伤后24 h内行手术治疗,术中诊断空肠破裂5例,回肠破裂10例,手术方式:回盲部切除1例;小肠部分切除术3例,单纯修补术11例。

2 结果

    术后出现切口感染4例,腹腔脓肿1例。全组中18例治愈,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随访15例,随访时间6个月~2年,有肠粘连症状者2例,肠梗阻1例。

3 讨论

3.1  受伤机制:小肠损伤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暴力撞击肠管,或在手术过程中误伤未发现或锐器伤均可导致肠管损伤破裂。

3.2  诊断:根据受伤原因及腹部的症状和体征诊断较容易。对腹部症状和体征不明显,年龄较大者又可疑有腹内空腔脏器损伤的患者,我们的经验是:①严密动态观察腹痛变化,每2~4小时做1次腹部体检;②反复行X线、腹部B超及腹腔穿刺检查对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腹部B超可以了解肝、脾、肾等实质性脏器的大小形态,对排除实质性脏器破裂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腹部X线膈下游离气体阳性率可以帮助明确诊断,但阴性者不能排除肠破裂的可能;腹腔穿刺是简单而有效的诊断方法,阳性率较高,必要时行腹腔灌洗;本文腹腔穿刺的阳性率为83.3%,对高度怀疑患者可做2~3次穿刺;③在高度怀疑肠破裂时,应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X线、B超及穿刺检查的阳性发现,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探查为宜。

3.3  治疗:外伤性肠破裂的治疗越早越好。预后与治疗早晚直接相关。只要确诊,首先纠正水、电介质及酸碱平衡,休克者给于纠正,禁食和胃肠减压,急诊手术,如诊断暂不明确,但具备剖腹探查指征时,应尽早剖腹探查。手术以简单有效的修补为原则。但对裂口较大、肠管挫伤严重、肠系膜损伤影响肠管血供易造成肠壁坏死者,应行肠切除[1-2]。术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术中探查仔细全面有次序,不要满足于已有发现而遗漏其他部位的损伤,如破裂处显示不清,应顺序检查十二指肠及全部小肠、结肠;②对只有浆肌层挫伤的肠管应引起重视,以防延迟穿孔引起肠漏;③对小肠破裂的患者无论感染的程度和范围大小,术中均予冲洗,彻底清理吸净污染,安放引流管,一方面可以预防,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肠漏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本组中均在伤口附近或盆腔内放置引流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55.

[2]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01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