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出血临床分析

2015-12-13 11: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对采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出血的患者37例进行研究,患者均采用钻孔引流或者开颅清除血肿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均留置引流管并退至血肿腔边缘。采用引流管注射的方法进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进行评定。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进行研究治疗。结果:通过对比研究人群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后NIHSS评分,治疗6个月后患者NIHSS评分呈现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后患者血肿体积和水肿体积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发热情况消失。结论:采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安全有效,近期临床疗效明显,远期治疗效果有待观察。

关键词:脑出血;间充质干细胞;疗效
    随着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临床研究的深入,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已经逐渐成为临床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方法。研究选择自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脑出血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4月在我院采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出血的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1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采用头颅CT进行脑出血确诊,病程均较短。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

1.2  研究方法:对研究人群脑出血患者在入院后进行疾病情况诊断,依照脑出血量的大小,分别选择不同的引流和清除方法,主要使用的方法为行钻孔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钻孔部位进行血肿腔引流管留置,治疗过程中通过引流管将自体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有针对性移植治疗。分别于移植前和移植后6个月使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IHSS评分)并随访患者的颅脑MRI、血生化和肿瘤标记物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选择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统计方法为χ2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人群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治疗前后NIHSS评分分别为(20.22±5.94)分、(11.05±5.47)分,研究人群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显示,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

2.2  研究人群治疗前后血肿体积与水肿体积分析:对研究人群治疗前后血肿体积和水肿体积比较显示,患者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肿体积和水肿体积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详见表1。

表1  研究人群治疗前后血肿体积与水肿体积分析(,ml)

组别

例数

血肿体积

水肿体积

治疗前

37

17.47±6.87

6.17±3.28

治疗后

37

7.49±4.61

3.77±1.89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间充质干细胞研究逐渐的深入,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治疗和修复由于脑血管疾病而产生的不可逆性脑损害的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使用的间充质干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脐带、脐带血[1]。按照来源不同分为自体干细胞和异体干细胞。

    本研究就是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扩增的方法,通过观察细胞形态、贴壁生长特性、细胞表型等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鉴定,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在研究中,采集健康成人骨髓血,通过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得到较纯化的MSCs,使用含有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继续培养扩增MSCs。通过观察细胞形态、贴壁生长特性,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CD29、CD34、CD45的表达,对培养的MSCs进行鉴定。观察MSCs的细胞形态、生长速度、绘制MSCs的生长曲线。冻存复苏MSCs后观察其存活率和生长状态等。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是一类来源广泛、易取材、易移植且可被调控诱导分化的干细胞,它来源于自体,与其他干细胞相比优势明显:①取材方便,骨髓穿刺就能得到该细胞,避免了免疫排斥和伦理学争议;②培养增殖速度快,短期内可大量扩增所以它更适合应用于临床治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作用在不同的临床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其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③可通过血脑屏障;④同种异体移植或异种移植都未出现免疫排斥反应。采用自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为脑出血后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随着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基础和临床实践的进一步开展,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副作用少、安全、全面的方法,有希望在脑出血后的神经损伤方面的修复方面展现良好的治疗效果,根本性改变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4]。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安全有效,近期临床疗效明显,远期治疗效果有待观察。

4 参考文献

[1] 张苏明,唐州平.脑出血临床研究评价[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3,36(4):241.

[2] 谢京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理生理学基础[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4,30(2):159.

[3] 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241.

[4] 毕薇薇,杨贤瑞.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22(1):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