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3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临床资料,给予乙胺碘呋酮加卡托普利治疗,与单用乙胺碘呋酮组进行比较。结果:乙胺碘呋酮加卡托普利组疗效(90.6%)优于对照组(78.1%)(P<0.05)。结论:乙胺碘呋酮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阵发性房颤控制率较高,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乙胺碘呋酮;卡托普利
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且明显增加致残率和病死率。四川省达州电业局职工医院对3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给予乙胺碘呋酮加卡托普利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四川省达州电业局职工医院收治的6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男18例,女14 例,平均年龄(54.2±7.4)岁,其病因为冠心病13例,高血压病9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特发性房颤3例,不明原因者2例;对照组男17例,女15 例,平均年龄(53.4±7.1)岁,其病因为冠心病12例,高血压病10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特发性房颤4例,不明原因者2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有可比性。患者在PAF发作时均有明显的心慌、心悸、头晕、胸闷、等症状,均经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证实。心电图表现为正常的心房除极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各异、大小不等、间隔不均的f波,其频率为350~600次/min。R-R间期不等,心室率低于心房率,QRS波群宽大畸形。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乙胺碘呋酮治疗,0.2 g/次,3 次/d,7 d后,改为0.2 g/次,2次/d,7 d后,减为0.2 g/次,1次/d,维持治疗。观察组在口服胺碘酮的同时口服卡托普利,12.5 mg/次,3次/d,5 d后改为25 mg,3次/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阵发性房颤不发作或减少90%以上;有效:阵发性房颤发作减少80%~90%;无效未达以上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输入SPSS 13.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例(%)]
组别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效率(%) |
观察组 | 17(53.1) | 12(37.5) | 3(9.4) | 90.6 |
对照组 | 12(37.5) | 13(40.6) | 7(21.9) | 78.1 |
组别 | 左房内径(mm) | LVEF(%) |
观察组 | 41.3±4.6 | 49.7±5.1 |
对照组 | 43.1±4.4 | 46.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