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临床体会发展

2015-07-16 09: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心房颤动(AF)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 我国AF的发病率为0.77%, 男性(0.9%)高于女性(0.7%), 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显著增加的趋势, 8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7.5%。房颤最主要危害是血栓形成, 栓子脱落导致卒中, 外周血栓栓塞及心力衰竭等。栓塞是AF的重要并发症, 尤其是脑栓塞, 显著增加致残率和死亡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抗凝治疗是AF治疗重中之重,可显著降低脑栓塞的发生率。目前国内外关于AF治疗的指南都推荐:对高危AF患者, 即CHA2DS2-VASc评分2分以上, 或者CHA2DS2-VASc评分1分以上患者, 给予华法令治疗。但是该药用于预防栓塞存在很多局限性:如患者依从性差, 频繁监测INR及调整剂量、出血严重并发症等, 患者使用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率偏低, 达标率更低。为此, 作者探讨了通心络胶囊预防NVAF患者脑栓塞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近5年内科住院治疗的NVAF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经心电图或Holter确诊为房颤并至少有1项下列特征;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年龄>65岁、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证实无心脏瓣膜病, 左心房无血栓, 无抗凝禁忌证, 能定期随访, 且排除既往颅内出血、消化性溃疡、血液病、严重的肝肾疾病、不能控制的高血压(血压>180/100 mmHg)、重度心力衰竭。入选者男性56例, 女性40例, 年龄65~85岁, 房颤病史1~10年;其中合并高血压30例, 糖尿病20例, 冠心病20例, TIA20例, 慢性心力衰竭6例。随机分成三组, 每组32例, 其年龄、性别 、病情无显著差异, 化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 肝肾功能均正常。
  1. 2 方法 除针对基础疾病治疗外, 华法令组给予华法令片(齐鲁制药厂生产, 2.5 mg/片)起始剂量2.5 mg, 1次/d口服, 开始每3天测定一次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根据INR调整华法令剂量, 每次增减0.5 mg/d, 达到目标值(2.0~3.0)并稳定后改为1~2周监测一次, 以后每月监测一次;阿司匹林组给予拜阿司匹林片(拜耳公司生产, 100 mg/片), 100 mg/d, 每晚1次口服;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给予通心络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生产, 0.26 g/粒 )3粒, 3次/d口服, 拜阿司匹林片100 mg, 每晚1次口服。
  1. 3 随诊及观察内容 采用门诊复诊和电话随访, 开始每月1次, 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 随访2年, 包括问诊、体检、实验室检查(PT、INR和纤维蛋白原)数据, 脑栓塞及出血并发症等相关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系统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三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比较 随诊2年, 华法令组有2例因不能耐受频繁化验监测退出观察, 有2例脑栓塞发生, 年发病率为3.33%;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有2例不能规律服药及定期复诊退出观察, 有3例脑栓塞发生, 年发病率为5.00%;阿司匹林组发病11例, 年发病率为17.20%。华法令组和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8, P>0.05), 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和阿司匹林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2, P<0.05)华法令组和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4, P<0.01)。
  2. 2 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2. 1 出血 华法令组剂量在1.25~5 mg/d, 观察2年, INR保持在2.0~3.0, 有1例脑出血, 出血量约20 ml, 保守治疗后遗留偏瘫, 另两组无出血副反应发生。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为1.8~4.5(2.82±0.89)g/L。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2 消化道副反应 华法令组无消化道副反应发生;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有4例出现上腹痛、恶心, 1例出现牙龈肿痛;阿司匹林组有3例出现上腹痛、恶心, 两组对症治疗后症状均消失。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和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2, P>0.05)。
 3 讨论
  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 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栓子形成与血管内皮损伤, 血液流速减慢, 血液高凝状态, 心房肌收缩无力, 左房增大等因素有关。胡大一等在全国18家医院进行的心房颤动脑卒中病例对照研究显示:我国心房颤动脑卒中的患病率为24.8%。在Framingham研究中发现有1/6的脑卒中与房颤有关, 房颤相关脑卒中的死亡率是非房颤相关脑卒中死亡率的两倍, 并且功能缺失更为严重。因此, 抗凝治疗是AF治疗中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
  长期以来, 药物预防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案, 传统抗凝药物主要是华法令。调整华法令剂量可使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下降62%, 但在临床实践中, 应用华法令需要频繁监测INR和调整剂量, 患者依从性差, 安全有效窗口窄, 个体差异大, 代谢受食物和其他药物影响, 且发生脑出血后果严重, 临床使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患者不足10%。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40%~60%患者选择使用阿司匹林, 但阿司匹林预防卒中的疗效远不如华法令。近年来, 一些新型抗凝药物的问世, 成为AF治疗的热点,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类药物:Ⅱa抑制剂(达比加群酯)和直接Xa因子抑制剂(阿哌沙班、利伐沙班), 但这类药物价格昂贵, 不能解决增加出血风险, 难以迅速临床推广应用。通心络胶囊, 是运用中医络病理论研制而成中药复方制剂, 由人参、全蝎、蜈蚣、水蛭、土鳖虫、蝉蜕、芍药、冰片等组成, 将搜风解痉虫类和活血化瘀虫类药联合应用, 具有降脂、抗凝、抑制血小板形成、降低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力、抗血栓形成、镇痛、扩张血管和保护内皮功能等作用, 是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有效药物。有临床研究资料表明:通心络胶囊降低纤维蛋白原和降低血小板活性;通心络降低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通心络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 改善纤溶活性有效治疗冠心病血栓前状态优于单用阿司匹林;通心络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 可进一步增进脑的缺血耐受作用, 二者联合应用优于单药应用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NVAF并发脑栓塞的效果和华法令无差别, 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无严重不良反应, 且应用过程中无需监测PT和INR, 患者依从性好。综上所述, 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房颤并发症安全有效, 且方法简单, 副作用少, 不愿意接受华法令治疗的NVAF患者, 给予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栓塞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周自强,胡大一,陈捷,等.中国心房颤动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华内科杂志, 2004,43(7):491-494.
   胡大一,孙艺红,周自强,等.中国人非瓣膜性心房纤颤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华内科杂志, 2003,42(3):157-161.
   胡大一,张鹤华,孙艺红, 等. 华法林与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6,34(4):004.
   张清德,魏宗德.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内皮素的影响.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6,11(1):20-23.
   王洪臣,黄元伟,孙坚,等.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13(23):587-589.
   尹承华, 毕大鹏, 杜敏. 通心络胶囊对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 (4):380-382.
   王祥贵, 许祖芳, 许自兴.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实用临床医学 (江西), 2009, 10(7): 25-27.
   罗方,丁群芳,罗祖明.通心络胶囊诱导大鼠脑缺血耐受的作用.华西药学杂志, 2008,23(3):369-370.

本文选自《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12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