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医学护理论文

55例脑血栓患者临床治疗分析

2015-11-16 11: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分析脑血栓患者的治疗及护理要求,探讨烟酸治疗慢性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慢性脑血栓患者静脉滴注烟酸200~300 mg。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了90.9%。结论:烟酸200~30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静脉滴注效果令人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血栓;护理要求;偏瘫
  脑血栓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条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其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其突然起病,但起病缓慢,常于数日内病情达到高峰,常开始于一侧上肢,然后累及该侧肢体其他部分。脑血栓轻微者表现为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感觉迟钝、失误,严重者可导致意识障碍甚至死亡。脑血栓发生的部位不同其具体症状也会有所区别[1]。
  脑血栓应尽早及时地治疗,这对于降低死亡率、减轻后遗症、促进功能恢复有着重要意义。急性期的治疗原则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脑血栓治疗中西医俱可,西医主要采取血管扩张剂、降颅压药、抗血小板聚集剂以及动脉吻合术进行治疗。中医的治疗包括活血化淤治疗和芳香开窍门治疗[2]。河南省西峡县石界河乡卫生院于2008年3月~2010年5月,选择55例脑血栓患者,用烟酸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5例,男35例,女20例;年龄50~72岁,平均59.3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并通过头颅 CT检查,确诊为脑血栓形成,存在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其意识清醒并无精神疾病史,脑内无明显与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分,瘫痪肌力1级以上(含1级)。均符合国家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同时也符合脑梗死溶栓治疗病例选择标准。
1.2  治疗方法:患者确诊后立即给予烟酸200~30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7~10 d为1个疗程。同时给予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清除自由基损伤,防止细胞内钙超载,抑制内源性毒性物质产生等综合保护脑组织治疗方法。
1.3  临床观察及护理:溶栓前后加强护理,密切监测神经功能变化,如肢体肌力及病理变化。注意监测出血指征,如皮下毛细血管脆性,皮下出血的范围及颜色。溶栓治疗前检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血小板计数。24 h内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1.4  疗效判定: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标准,对患者用药前及停药两周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神经系统疾病和体征基本消失,患侧肢体肌力在原有基础提高3级以上,言语能力基本恢复;显效:减少46%~90%,神经系统疾病和体征大部分消失,患侧肢体肌力在原有基础提高2级以上,言语能力明显好转;有效:减少18%~45%,神经系统疾病和体征部分消失,患侧肢体肌力在原有基础提高1级以上,言语能力略有好转;无变化:减少17%以内,神经系统无明显变化。
2 结果
  烟酸治疗组评价结果:治疗组55例,治愈:10例,显效:32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9%。所有患者均无肝肾功能损害、无脑出血情况,未发现皮肤、消化道、泌尿系统等部位出血病例。
3 讨论
  脑血栓形成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证章轻微,但呈渐进性加重。患者病情在1~3 d甚至1周达到高峰,开始时表现闭塞血管部的部分症状,气候发展趋于完全,其特点是可以双向发展。脑血栓轻微者表现为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感觉迟钝、失误,严重者可导致意识障碍甚至死亡。脑血栓由于发生的部位不一样,脑血栓的症状也不一样,但其主要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与椎-基底动脉系统,其中因脑血栓而致死亡者,以椎-基底动脉血栓最常见[4]。
  脑血栓应尽早及时地治疗,这对于降低死亡率、减轻后遗症、促进功能恢复有着重要意义。急性期的治疗原则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西医治疗主要采用血管扩张剂、降颅压药与抗血小板聚集剂,有条件者可作动脉吻合术。本次研究所采用的烟酸治疗即属于血管扩张剂。脑血栓的中医治疗主要包括:活血化瘀治疗和芳香开窍门治疗。治疗护理期间,应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有脑血栓危险因素的人群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需采取一些基本的预防手段,比如控制血压、控制情绪;合理服用预防药物;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戒除烟酒嗜好,合理安排低脂、低盐饮食和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多吃水果,平时宜吃清淡、细软、含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等,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在气温骤降时,高血压患者要注意防寒,防止脑血栓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 芮德厚.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593.
[2] 李明于.护理与患者安全[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23.
[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平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4] 韦  丽.急性脑梗死7例动脉溶栓术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5):44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