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逆行带锁髓内钉(GSH)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收治的26例股骨髁上骨折患者使用逆行带锁髓内钉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并与同期31例股骨髁上骨折患者使用股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1年,平均8.5个月,骨愈合时间3~12个月,平均5.6个月。GSH组骨折愈合24例,占92.31%;延迟愈合2例,占7.69%。DCS组骨折愈合28例,占90.32%;延迟愈合3例,占9.68%。两组均未出现骨不连。两组患者骨折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SS功能评分也基本相似。结论:GSH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效果与DCS的效果基本相似。但GSH操作简便、固定牢固、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治疗股骨髁骨折应多采取。
关键词:GSH;DCS;股骨髁上骨折;内固定
股骨髁上骨折是骨科门诊常见的损伤性疾病,其复位困难、维持复位后的解剖位置更难,处理不当能引起骨折畸形愈合及膝关节功能障碍。其内固定方法较多,以往多采用切开复位、角钢板、髁钢板、DCS固定。此法切口大、出血多、手术时间长,而且需要剥离较多的软组织,影响局部血供,可能造成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或感染及术后关节僵硬致残[1]。2008年2月~2009年1月间对26例患者采取闭合复位加GSH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两组57例患者男44例,女13例。年龄17~55岁,平均43.22岁。建筑坠落伤6例;交通事故伤48例;重物砸伤3例。按照AO/ASIF分类:A1型24例;A2型27例;A3型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型及其他合并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治疗方法:GSH组患者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卧于骨科手术床上,膝下垫高屈膝30°~40°,行牵引闭合复位后在髌骨下极髌韧带中点做2 cm的纵形切口,沿纤维方向纵行分开髌韧带。将开口器通过切口插入到髁间窝处,并定位于髁间窝前上方1 cm处,开口后将导针插入股骨髓腔后透视调整。再用导针可通过骨折端到股骨近折端进髓腔。侧位透视证实导针在髓腔后开始扩髓,透视证实复位良好后拔出导针,通过定位器,先上近端的交锁螺钉,再上远端的2枚交锁螺钉。然后行常规术后处理及早期功能锻炼[2]。DCS组手术参照相关教材所指导的方法。
1.3 疗效评价标准:①要符合临床愈合标准;X线片显示有中等量骨痂通过骨折线,骨折线消失或基本消失;②延迟愈合是指骨折在正常愈合所需的时间,仍未达到骨折完全愈合的标准;③骨不连是指X线显示骨折端互相分离,间隙较大,骨端硬化,萎缩疏松,髓腔封闭,骨痂稀少或无,可显示假关节形成。HSS功能评分:优85~100分;良70~84分;可60~69分;差<60分。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标准比较见表1。
组别 | n | 愈合 | 延迟愈合 | 骨不连 | 总有效率 | P值 |
GSH组 | 26 | 24(92.31) | 2(7.69) | 0(0.00) | 100.00 | >0.05 |
DCS组 | 31 | 28(90.32) | 3(9.68) | 0(0.00) | 100.00 |
组别 | n | 优秀 | 良好 | 可 | 差 |
GSH组 | 26 | 23(88.46) | 2(7.69) | 1(3.85) | 0(0.00) |
DCS组 | 31 | 26(83.87) | 3(9.68) | 2(6.45) | 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