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32例煤工尘肺病并发肺癌的临床分析

2015-12-13 11: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探讨煤工尘肺病并发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转归情况。方法:选择32例煤工尘肺病并发肺癌患者,对其临床症状、检测方法、病灶情况、治疗情况等进行分析,比较煤工尘肺病合并肺癌的临床检测以及治疗情况。结果:煤工尘肺病合并肺癌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结论:煤工尘肺病合并肺癌因为症状与煤工尘肺病类似,导致检测比较困难,因此,如何早期准确的对煤工尘肺病合并肺癌进行检测是治疗煤工尘肺病的关键。

关键词: 煤工尘肺病;肺癌;临床分析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灰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疤痕)为主的全身性疾病[1]。引起职业性尘肺病的因素有很多,但在我国尘肺病发患者群最多的是煤矿工人人群[2]。由于煤工尘肺病继发肺癌的比例较低,并且许多症状与尘肺病症状类似,症状不够典型,给煤工尘肺病(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CWP)并发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就宁夏第五人民医院石嘴山中心医院收治的煤工尘肺病并发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为今后煤工尘肺病并发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宁夏第五人民医院石嘴山中心医院2004年11月~2010年7月以来收治的煤工尘肺病并发肺癌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8~78岁,平均(66.5±11.2)岁。接触粉尘的时间为6~35年,平均(15.6±10.3)年。所有患者均不同程度出现咳嗽、咯痰、胸闷、气短等症状。32例患者中,Ⅰ期尘肺病患者为12例,Ⅱ期尘肺病患者16例,Ⅲ期尘肺病患者4例。
1.2  肺部CT学检查:所有患者均进行肺部CT学检查,根据肿瘤所在部位划分,中心型肺癌18例,周围型肺癌11例,双肺弥漫性肺癌2例。癌变部位位于右侧肺为15例,左侧肺为14例,双侧肺为2例。所有患者肺部影像学检查均可见不同大小的肿瘤。其中,肿瘤直径18~98 mm,平均46.3 mm。肿瘤形状呈不规则的胃14例,呈近似圆形的8例,呈椭圆形的5例,成不规则分叶状5例。肺癌伴胸腔积液患者为8例,肺不张患者8例,陈旧性结核病灶患者12例,其余并发症1例。
1.3  肺癌分型:32例患者中,除全经CT诊断外,又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确诊的患者为3例,通过痰液细胞学检查确诊的患者为2例;32例肺癌患者中,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鳞癌11例,未分化癌9例,腺癌5例,肺泡细胞癌4例,未能确诊类型3例。
1.4  治疗方法:32例患者均根据患者所出现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2 结果
  32例患者经过治疗,26例晚期患者治疗后存活时间为6个月~3.5年,平均存活时间为1.5年。此外,还有6例患者是去年和今年于本院就诊并治疗的患者,仍然住院观察。
3 讨论
  在我国,由于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使得许多中小煤矿大量存在,一方面导致许多矿难事故的频发,另一方面,由于中小型煤矿的各种防护措施不够,使得煤工尘肺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并且仍然呈上升的趋势[3-5]。因此,对于煤工尘肺病的治疗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而煤工尘肺病合并肺癌,因为其与煤工尘肺病一起,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因此给煤工尘肺病合并肺癌的诊断带来一定难度,也容易导致病情的延误。
  煤工尘肺病合并肺癌的临床症状一般为咳嗽、咯血、胸闷、胸痛,这些症状与单纯煤工尘肺病的症状类似,因此,给煤工尘肺病合并肺癌的临床诊断带来一定麻烦,所以,需要临床医师在诊断过程中,要注意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检、痰液的组织细胞学检查、经皮肺部穿刺活检等手段来对病情进行确诊[6-7]。此外,煤工尘肺病的病理基础为肺间质广泛的纤维化及矽结节的形成,在X线的胸片上主要表现为类圆形的小阴影以及呈细网状阴影,肺部纹理扭曲变形,紊乱以及尘肺融合块,肺门淋巴结常常伴有增大,经常会出现肺叶膨胀不全或肺不张等现象,且多以右侧多见。由于煤工尘肺病的患者的肺间质广泛纤维化导致的支气管扭曲、引流不畅等症状,导致呼吸系统免疫防御功能受损,容易反复发生肺部感染,造成肺炎或继发性肺脓肿、肺结核等疾病。当煤工尘肺病患者合并以上疾病情况时,则X线胸片检查表现更为复杂,因此给早期肺癌的诊断带来极大地困难。
  本组煤工尘肺病合并肺癌的32例患者大部分为肺癌晚期,这就给肺癌的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如何早期、快速、准确的对煤工尘肺病合并肺癌进行诊断,是最关键的问题。肺癌患者在确诊后,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进行手术或者保守治疗,有助于延长肺癌患者寿命。
  煤工尘肺病合并肺癌因为症状与煤工尘肺病类似,导致检测比较困难,因此,如何早期准确的对煤工尘肺病合并肺癌进行检测是治疗煤工尘肺病的关键。
4 参考文献
  [1] 陈东升.51例尘肺分组治疗结果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1):41.
  [2] 刘朝晖,钟南山.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在ICU中的应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7,9(10):611.
  [3] 姜  辉,俞森洋.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治疗[J].中国急救医学,2004,16(7):441.
[4] 龚宗信,瞿  敏.73例尘肺死亡原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8,2(1):70.
[5] 周永智.836例煤工尘肺死亡状况调查分析[J].职业医学,2007,24(1):15.
  [6] 高玉龙,李解权,夏思泉.156例尘肺病死亡原因分析[J].卫生防疫,2005,2(7):110.
  [7] 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5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