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肝硬化腹水治疗体验

2015-12-13 11:5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肝硬化腹水属中医“臌胀”范畴,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之症。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在中医理论基础上,总结了笔者二十多年来对该病的临床诊治经验,并附验案,以期达到共同学习、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 中医 臌胀
  肝硬化腹水是一种慢性疾病,常见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本病属于中医“臌胀”范畴,历代医书曾有“鼓胀”“水臌”等不同名称,是中医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病症之一。中医药治疗本病重在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特别是肝脾肾的功能,以改善其临床症状及预后,这也正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所在。
1审证求因
1.1病因病机
  现代中医认为臌胀病因,概言之,有酒食不节、情志刺激、虫毒感染、病后续发四个方面。本病的病变脏器主要在于肝脾,久则及肾。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后期为阴阳俱损。肝郁不疏,脾失运化,病延日久,肾气不能蒸腾气化,则气滞、血瘀、水停,气、血、水互结郁滞腹中而发鼓胀[1]。
1.2辨证论治
  臌胀之为病,临床应辨其虚实标本的主次,治当攻补兼施。标实者当辨气滞、血瘀、水湿的偏盛,分别采用行气、活血、祛湿利水或暂用攻逐之法,同时配以疏肝健脾。本虚者当辨阴虚与阳虚的不同,分别采取温补脾肾或滋养肝肾法,同时配合行气活血利水[2]。临床证型主要集中在气滞湿阻证、、肝脾血瘀证、寒湿困脾证、瘀结水留证、阳虚水盛证及阴虚水停证等几方面。2临床体会1.1见肝之病,当先实脾  《金匮要略》首条便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之为病,最易克伐脾土。《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说明湿与脾的关系非常密切。臌胀患者在疏肝理气、利水除满同时,尤应重视实脾,使其得以运化,水湿无从化生。但是,实脾并非仅用健脾益气之剂,还要注意脾虚轻重及脾虚类型[3]。笔者认为,理脾之要在于先运脾而后健脾。
2阳虚易治,阴虚难调
  水为阴邪,得阳则化,故臌胀阳虚患者使用温阳利水药物,腹水较易消退,标本兼治。但若是阴虚臌胀,温阳易伤阴,滋阴又助湿,治疗颇为棘手。临证可选用甘寒淡渗之品,以达到滋阴生津而不黏腻助湿的效果。一般认为补阴药多滋腻碍胃,故注意配合健胃益气药物的配伍,以求益气并能生津。此外,在补阴药中少佐养肺、温化之品,如少量沙参、桂枝等,以达到养金润肺以利小便、从阳引阴以利小便的功效。
3医案选析
  左某,男性,47岁,河南人,农民,2010年5月9日初诊。患者自述肝硬化病史3年余,1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腹胀尿少,自服利尿剂(具体不详),未见明显疗效,遂来我院治疗。现症:脘腹胀满,尿少,大便溏,纳差,自觉乏力,四肢不温,舌边齿痕,舌苔白腻,脉缓。查体: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肝功能检查示:ALT69U/L,AST57U/L,白蛋白27g /L,球蛋白41g /L。B超提示:肝硬化腹水伴脾脏肿大。西医诊断为肝硬化腹水。中医诊断为臌胀,寒湿困脾证。治以温中健脾,行气利水。以实脾饮为基方,药用炒白术15g、制附子15g、干姜15g、大腹皮15g、厚朴15g、陈皮15g、木香15g、砂仁15g、草果10g、木瓜15g、茯苓15g、泽泻10g、车前子10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一剂。服药5天,症状有所缓解。复诊时以上方为基础,随证化裁,1月后,腹胀消失,二便正常。复查B超示:腹水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