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腰—硬联合麻醉在骨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5-10-05 14: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通过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对比,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推广应用。方法:进行下肢骨科麻醉84例,随机抽样分为两组,其中运用腰—硬联合麻醉术(CSEA)42例,硬膜外麻醉(CEA)42例。结果:经过对CSEA组和CEA组麻醉过程观察、统计,麻醉见效时间和阻滞完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不良反应少见。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具有作用快、肌松完全还能通过硬膜外给药延长作用时间,阻滞完善适合于长时间手术等优点,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使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硬膜外麻醉;特点;不良反应
    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临床应用普遍显露出比单纯硬膜外麻醉(CEA)麻醉效果快、用药剂量较少、作用时间较长的优点,因此这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2]。2010年4月~2011年10月共进行下肢骨科麻醉84例,有选择地运用腰—硬联合麻醉进行术4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我院骨外科手术中随机抽取了下肢骨手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硬膜外麻醉(CEA)各42例,共8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38例,女46例,年龄60~75岁55例,42~59岁29例,年龄趋于偏大。所有患者均为骨折复位内固定,两组手术类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CESA组和CEA组均按椎管内麻的常规准备。麻醉前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在患者心功能良好的情况下,将输液的时间提早至患者进入手术室即开始快速输液600~1 000 ml乳酸钠林格液,一般可对抗血管扩张导致的血容量相对不足,可有效预防麻醉中低血压发生。两组患者都采取侧卧位常规消毒,使用监护仪检测生命体征。可在术前20 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100 mg,阿托品0.5 mg,即可行椎管内麻醉。

1.2.2 穿刺方法:CSEA组:无菌操作、术前、术中、术后要求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或硬膜外阻滞相同。选择L2~3椎间隙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以硬膜外穿刺针为引导,于其针内插入25 G腰穿针,穿过硬膜外穿刺针口,刺破蛛网膜,退出针芯,见脑脊液自针内流出。随机注入脑脊液、10%葡萄糖、0.75%布比卡因按容积1:1:1 配置的混合液2 ml,一次注入蛛网膜下腔,完成腰—硬联合麻醉(CSEA),术中常规输液和吸氧,注意生命体征的检测。CEA组:选择L2~3间隙常规硬膜外麻醉,头侧置管,麻醉用药:0.37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的混合液,术中常规输液和吸氧,注意生命体征的检测。

1.2.3 术后处理:术后注意进一步观察,监测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等。对术后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症状做针对性处理。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种患者麻醉见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室心率、血压、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指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两组患者中存在术前并发症的都通过有效手段进行了相应的治疗,基本做到调整各器官功能至最佳状态。腰—硬联合麻醉(CSEA)蛛网膜下隙注药后多在3 min内出现麻醉平面,12 min左右麻醉平面得以固定,时间较长的下肢肛肠科手术能够顺利完成。麻醉过程中的生命体征一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的麻醉过程手术过程观察统计,麻醉见效时间和阻滞完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CSEA和CEA麻醉效果比较(,min)

组别

例数

麻醉见效时间

阻滞完善时间

CEA组

42

4.98±3.61

20.12±2.08

CSEA组

42

1.08±0.56

6.56±2.78

t

 

6.92

25.31

P

 

<0.05

<0.05

2.2  不良反应:CSEA组42例中,1例出现低血压,后经注射少量麻黄碱得以纠正,2例轻度恶心;CEA组42例中,4例出现低血压,后经注射麻黄碱得以纠正,6例存在恶心,2例呕吐,2例出现尿潴留,1例寒颤。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发生率[例(%)]

组别

例数

低血压

恶心

呕吐

寒颤

尿潴留

CEA组

42

4(9.52)

6(14.28)

2(4.76)

1(2.38)

2(4.76)

CSEA组

42

1(2.38)

2(4.76)

0(0.00)

0(0.00)

0(0.00)

χ2

 

0.85

1.24

0.51

0

0.51

P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以往骨科手术常选择硬膜外麻醉方法进行,不良反应大,且容易出现阻滞不全等弊端,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同时也增加手术难度等,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腰—硬联合麻醉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3]

    硬膜外麻醉镇痛肌松效果好,麻醉时间长,本组对比发现,腰—硬联合麻醉组麻醉见效时间为(1.08±0.56)min,阻滞完善时间为(6.56±2.78)min,明显优于单纯的硬膜外麻醉。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为7.14%。可见,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做到了奇效迅速、麻醉时间不受限制,用药量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对于这腰—硬联合麻醉,麻醉剂进入蛛网膜下腔后,一般首先作用于侧卧位下面一侧的肢体,这是由于麻醉剂的比重造成的。通常采用麻醉剂溶液是重比重的,因此首先作用于下面那一侧肢体,患者会感觉到首先有一侧开始麻醉,这是正常的现象。

    在此强调一点,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操作前应先适当补液,过程中应该注意加强输液,注意检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准备好阿托品和麻黄碱。充分做到合理应用局麻药物的剂量,一般局部麻醉药的用量要小注药的速度不可过快,尤其是注药后的10 min左右注意血压的监控,这时候出现血压下降的较多,出现这情况可用少量麻黄碱纠正血压,根据实际情况来及时调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平面,创造实际操作的最佳条件以利于完成手术。术后去枕平卧6 h,生命体症观测视术后病情而定,注意麻醉消退情况,防治感染。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术中应严格规范操作,提高麻醉成功率,减少机械性损伤;合理选用、配制局麻药,预防化学性损伤;警惕麻醉平面异常广泛和全脊麻的发生,腰—硬联合麻醉(CSEA)最担心的是硬膜外置管时导管通过硬脊膜上腰穿孔进入蛛网膜下腔,如果发现不及时,将产生全脊麻。有些麻醉剂在患者术后可能感觉到头晕头昏,但过一段时间,麻醉剂彻底排出身体后,就会恢复麻醉前的状态。这个现象不会留下后遗症。特别像记忆、情感表达活动都不会有影响,腰—硬联合麻醉(CSEA)是比较安全的综合麻醉方法。

    综上所述,腰—硬联合麻醉具有作用快、肌松完全还能通过硬膜外给药延长作用时间,阻滞完善适合于长时间手术等优点,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使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值得临床推广。

4 参考文献

[1] 林海平,陈  健,李清浩.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麻醉观察[J].海南医学,2012,23(2):61.

[2] 李圣君.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2,52(2):93.

[3] 赵从佑,杨永红.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5):17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