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对母婴的影响分析

2015-09-26 09:0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对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19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其中57例患者于终止妊娠前血糖控制一直未达标准,为A组,余141例患者血糖水平控制良好,为B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以及母婴的情况。结果:A组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后感染分别为42.11%、33.33%、24.56%、94.74%、14.04%、7.02%,与B组的14.89%、5.67%、4.26%、84.40%、1.42%、0.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围生儿出现新生儿窒息、早产、巨大儿分别为19.30%、50.88%、28.07%,与B组的0.71%、19.15%、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胎儿窘迫的占8.77%,与B组的4.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血糖控制,能够有效地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的危害。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水平;妊娠结局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孕期2次测量空腹血糖均>5.1 mm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空腹血糖达到5.1 mmol/L,服糖后1 h、2 h值分别达到10.0 mmol/L、8.5 mmol/L者。常引起胎儿生长发育异常,引起各种母婴并发症,若血糖控制不良则可能引起胎儿心脏发育异常,巨大胎儿等并发症[1]。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3月于治疗的19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资料,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对母婴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98例,根据其终止妊娠前血糖控制情况将其分成两组,其中57例患者于终止妊娠前血糖控制水平未达标,为A组,剩余141例患者均于终止妊娠前血糖水平控制达标,为B组。A组患者年龄24~29岁,平均(25.2±4.7)岁,产次(1.2±0.9)次;B组患者年龄23~29岁,平均(24.9±4.5)岁,产次(1.3±1.0)次。两组患者年龄、产次、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做到少食多餐,多食用含有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丰富的食物,营养师给予调配食物,每天按照标准摄入热量150×103 J/kg中50%~55%为碳水化合物、25%为蛋白质、20%为脂肪,按此标准对其进行饮食控制。若饮食控制后餐前血糖仍然≥5.3 mmol/L者,则给予胰岛素治疗,调整血糖。
1.3  疗效观察:经过上述治疗后仍然无法达到空腹血糖<5.3 mmol/L、餐后2 h血糖≤6.7 mmol/L则为血糖控制未达标。羊水量>2 000 ml即为羊水过多。观察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同时统计患者的剖宫产率、早产率、产后出血、产后感染、有无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巨大儿。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产妇的并发症情况:A组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后感染分别为42.11%、33.33%、24.56%、94.74%、14.04%、7.02%,与B组的14.89%、5.67%、4.26%、84.40%、1.42%、0.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间产妇并发症比较[例(%)]


2.2  比较两组围生儿情况:A组围生儿出现新生儿窒息、早产、巨大儿分别为19.30%、50.88%、28.07%,与B组的0.71%、19.15%、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胎儿窘迫的占8.77%,与B组的4.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间围生儿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发生或者发现的糖尿病,母亲的血糖升高同时也会引起胎儿的血糖升高,不仅对母体危害很大,同时也影响胎儿的发育。容易造成患者出现羊水过多、胎儿窘迫、巨大儿、早产。
对于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应当尽早控制血糖水平,血糖水平是否控制良好可直接关系到母婴并发症的情况[2]。饮食控制加适当运动在部分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至正常水平范围内,但仍有患者无法通过饮食控制、适当运动达到正常的水平范围内。当患者出现控制不理想时则需要采用药物干预治疗。
常使用的控制血糖水平的药物中首选胰岛素,因为胰岛素具有不能够通过胎盘屏障、起效迅速、药效代谢快等优点,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能够避免发生低血糖、妊娠期其他并发症、胎儿低血糖等不良妊娠结局[3]。
本组观察中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以及药物控制血糖水平,仍有57例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未达标,这与患者治疗时间较晚有关,当孕周≥36周时,患者常较难控制血糖达标,也有部分患者未坚持饮食控制或为严格规范的使用胰岛素,导致血糖控制不达标[4]。
血糖水平控制不达标则容易导致母婴并发症的发生[5]。在本组观察中,血糖控制未达标的A组患者,产妇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后感染分别为42.11%、33.33%、24.56%、94.74%、14.04%、7.02%,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达标的B组患者的14.89%、5.67%、4.26%、84.40%、1.42%、0.71%。血糖控制未达标的A组的围生儿出现新生儿窒息、早产、巨大儿分别为19.30%、50.88%、28.07%,也高于血糖控制达标的B组的0.71%、19.15%、7.8%。
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应当做到尽早的发现,尽早的治疗,避免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一般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提倡提前入院待产,对于严重的患者,应当尽早入院治疗,从而根据孕妇的情况以及宫内胎儿的生长情况适时地终止妊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7]。
总之,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应当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合理、规范的控制血糖情况,减少血糖控制不佳引起患者出现的母婴并发症。
4 参考文献
[1] Reece EA.The fetal and maternal consequences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2010,23(3):199.
[2] 刘正云.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J].山东医药,2009,49(17):42.
[3] 王子莲,王广涵.妊娠期糖尿病药物治疗新进展[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14(4):200.
[4] Kew S,Ye C,Sermer M,et al.Postpartum metabolic function in women delivering a macrosomic infant in the absence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2011,34(12):2608.
[5] 黄春荣.胰岛素控制妊娠期糖尿病血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0,31(5):348.
[6] 高  颖.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2,33(6):1133.
[7] Russell NE,Holloway P,Quinn S,et a1.Cardiomyopathy andcardiomegaly in stillborn infants of diabetic mothers[J].Pediatr Dev Pathol,2008,11(1):10.
[收稿日期:2012-05-27   编校:潘宏竹]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