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

丹红对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

2015-04-03 17:5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股骨干骨折愈合过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5~2008年20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20 ml,2次/d。对照组100例,不用同类药物。手术30 d后每两周行X摄片一次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观察局部疼痛及肿胀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愈合时间平均(39.0±7.1)d;对照组临床愈合时间平均(52±6.9)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但5%。肿胀缓解标准:显效:肿胀评分减少>2分;有效:肿胀评分减少1~2分;无效:肿胀评分减少<1分或反而加剧。统计显效、有效等所需时间。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的检验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骨折愈合效果比较 治疗组100例痊愈9±0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对照组痊愈82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6%;两组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平均临床愈合时间比较 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39.0±7.1)d,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52±6.9)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疼痛改善情况 治疗组显效94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对照组显效84例,有效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6%;两组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消肿效果 治疗组显效95,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对照组痊愈82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6%;两组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祖国医学认为:伤后血脉受损、血不循常道而逸出脉外,瘀阴不行、经络不通、气机受阻、气滞不通,日久伤处筋骨失于气血滋养则新骨不生。中药在骨折愈合不同时期发挥修复作用。损伤早期以气滞血瘀为其主要病机,因此早期的治法,应以活血化瘀为主,使瘀血得以消散,尽快恢复气血的通畅。所谓“瘀不去则新血不得生”。中期的治疗,瘀血尚未化尽,经脉还未完全通畅,气血仍欠充旺。因此该期的治疗,除继续用活血化瘀外,还应重视养血通络,接骨续筋,以促进筋骨愈合。后期,筋骨尚未坚强,并常有气血虚弱,筋肉萎缩,肢体乏力,关节僵硬等,故治应补益肝肾,调养气血,疏通经络,使脾肾健旺,生化气血,以充养筋骨,滑利关节。

  现代研究表明:按骨折愈合过程,在血肿机化期,丹参、郁金、川芎、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药可以加快微循环血流速度,增加毛细血管网的通透性,这样就可以改善骨折断端局部血液循环,清除血凝块及代谢产物[4,5],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本组病例观察,疼痛改善情况治疗组有效率97%,对照组86%,两组比较有差异,消肿效果治疗组有效率98%,对照组86%,两组比较有差异。在骨痂形成期,骨折断端同于局部缺氧,机体通过正常代偿反应诱导软骨细胞线粒体中钙离子释放于基质中,刺激成骨细胞分化繁殖,此时过多使用活血化瘀药可破坏这种相对稳定的代偿机制。应适时转向续损接骨药为主,自然铜等含有丰富胶原、钙盐和微量元素,参与蛋白合成酶代谢等,有利于骨质修复[6]。在骨痂改造期,选择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的鹿茸、人参、骨碎补等中药,可明显改善蛋白及代谢,促进蛋白质多糖合成及钙化,以顺利完成新骨的爬行替代过程[7]。

  3.2 中药与骨折愈合因素的关系

  3.2.1 全身因素 人参、当归、三七、丹参、白术、红花、党参等可以加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增强吞噬功能。上述药物尚具有促进蛋白合成效用,对抗创伤后的代谢紊乱,转变负氮平衡。

  3.2.2 局部因素 局部血液供应是影响骨折愈合的根本因素。骨折愈合需要新生血管参与,成骨细胞的生长功能也要依赖于血供状态,血运良好骨生长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丹参、红花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作用,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局部条件。

  软组织损伤程度为内部因素。其原因在于骨折端血肿大小将直接影响来自软组织新生血管形成及完成机化的时间,其次间叶细胞由于忙于修复软组织,减弱了骨化作用,中医骨伤科重视“筋骨并重”的治疗原则是有根据的。丹参、川芎、红花、人参、桃仁、红花、三七等不但具有改善骨折断端局部血液供应状态,还可以加快软组织的损伤修复和水肿的吸收,从而促进了骨折的愈合。本组观察丹红注射液疗组,患者局部肿胀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早,结果差异显著。

  3.2.3 丹红注射液治疗促进骨折愈合的观察 丹参性苦,微寒,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效。红花性辛,温,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之功效。二药相辅祛瘀生新,共奏活血通络,祛瘀生新之功。丹参性寒,红药性辛,二药配伍性味平和。

  大量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证实丹参、红花,在骨折术后治疗过程中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8]。本组临床观察治疗骨折有效率、愈合时间,两组间有差异,治疗组在早期消肿止痛作用也优于对照组,反映丹红注射液能促进骨折愈合,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缓解局部症状。

  参考文献

  [1] 周鹏,楚向东,张晓艳,等.接骨续筋颗粒促进骨折愈合临床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123-127.

  [2] 周丰慧,赵明杰,赵海燕.中药离子导入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24:708-710.

  [3] 吴在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05-806.

  [4] 刘钟华,杨世荣,回春.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概况.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4,20:63.

  [5] 符诗聪,杜宁,史炜镔,等.丹参有效部位对骨折愈合影响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108.

  [6] 李也白,温宏,徐华梓,等.复合中药制剂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9,14;108.

  [7] 周秋丽,王丽娟,郭颖杰,等.鹿茸多肽对实验性骨折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9,25:586.

  [8] 史炜镔,符诗聪,杜宁,等.丹参有效部位对骨折愈合过程中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269-27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